“对对碰”碰出“精彩医改”

2019-02-19 07:29
中国卫生 2019年1期
关键词:挂号卫生群众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做好医改宣传既是动员也是鼓舞,更是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必要路径。2018年12月22日,在由《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主办的2018中国医改传播高峰会议上,医改相关行政人员、专家、媒体从业者就医改宣传展开了“对对碰”,分享各自的“实战经验”。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王建国:好的工作基础产生积极的传播效应

2018年,天津市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 改善医疗服务百日行动”,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看得准、见效快的措施”作为先导,在全行业掀起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热潮,让人民群众在短时间内感受到各项措施带来的变化。天津市卫生健康委推出了10项服务举措,通过推行院长现场办公和值班制度、推动智慧门诊建设、强化投诉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保障药品供应、打击骗保倒药、改善就诊环境等重点工作,努力创建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的就医环境。

好的工作基础产生了积极的传播效应。2018年国家、行业主流媒体总计报道天津市医改工作117次,天津市媒体报道761次,自媒体平台等报道了3000多次。这些宣传工作着力于“民生解读”,使医改政策为老百姓更好地知晓,促进了医患和谐、推动了医患互动,同时也使医疗健康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进一步认可。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黄飞:医改好作为是媒体宣传的基础

不久前,广东《民声热线》节目播出,“一号难挂”问题反映强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迅速开展调研,发现部分大医院半夜放号致群众挂号难的问题确实存在,随后迅速做出回应,推出了短期改善、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的改革方案。首先,一个星期内发文,要求所有三级医院和已能提供网上挂号的二级医院不得在晚上10时到早晨6时之间放号,调整到方便老百姓挂号的时间放号。随后又宣布,2019年广东省将建立省级预约挂号平台,推动全省统一预约挂号,进一步改善挂号难问题。同时,还邀请各大媒体跟踪报道,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深化医改要做好宣传工作,需立足3点发力:医改要有好作为,没有好作为就没有媒体宣传的基础;医改和传播要有好作风,共同推动群众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媒体要有更多好作品,为推动下一步医改工作带来更多好的作用。

河北省黄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昕:健康路上需要亮出医改好声音

医改工作和基层的老百姓分不开,跟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分不开,跟相关部门领导和职能分不开,医改宣传的作用就在于整合三方共识并形成合力。目前,黄骅市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当中,积极探索,把医改相关工作关口前移,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中心”,做到健康有评估、无病能防治、防病有指导、有病合理治、治疗有协助、诊疗有监督。梳理整个链条,我们深感医改宣传及传播工作是基础、是桥梁,也是利器。

从健康教育的角度,需要充分、详实、通俗易懂地向老百姓解读医疗健康相关政策,引导老百姓“向友军靠拢”。从健康中国的环境搭建出发,医改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责任,更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卫生健康、教育、交通、城市规划、环保等诸多部门的理解和配合,需要国家政策、地方施政纲领的保障和支持,更需要亮出“医改好声音”,积极争取多方面的投票和点赞。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白剑锋:春风化雨的传播让专业工作更有温度

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有一批敢闯敢干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当前,深化医改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利益调整更加复杂,体制机制矛盾凸显,各地都遇到一些深层次的普遍共性问题。在改革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总结推广深化医改创造的好做法和成熟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经验对全局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利益藩篱,有利于降低改革成本、少走弯路,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与此同时,一些涉及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的工作,比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强化用药管理等,就像春风一样,会带来百花盛开的场景,但需要一段时间等待。新闻宣传工作应当像春风化雨,将这些医改要点和成果,尽量点点滴滴、轻柔温润地向老百姓传播,让专业的工作变得更有温度、更具亲和力、更显生命力,滋润到百姓心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制片人孙烨辉:立足“质”“桎”“智”讲好医改故事

新时期的医改工作,面对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可以总结为3个字“质”“桎”“智”。“质”指的是高质量的新闻宣传报道需要更开放的思维,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看病费用并不算高、看病总体也算方便,将医改的成果更好地显现,需要宣传和传播进一步服务大局,从“质感”上突出“获得感”;“桎”指的是新闻宣传报道既要点赞,也允许点击、点醒,比如一些医改举措在个别地方落实不到位,就需要通过新闻报道放大民生,从“痛点”上找“发展点”;“智”指的是新闻宣传报道要全面客观、语调适中、态度诚恳,如实反映医改进展,不做夸大报道,不行违背职业操守之为,从“公器”上促进社会的“和谐气”。

新时期的医改、卫生健康、健康中国建设工作,需要更多的典型,需要更多的“医改名片”,同样也需要从业者进一步提升思维,把医改的故事讲好。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更多跨界碰撞更多火花

新时代,医改宣传和传播工作需要更多“跨界”合作,在更敏锐的解读、更接地气的叙述、更具逻辑性的表达等方面下功夫,实现对医改全景的透视、具体的展现、立体的传播。在此过程中,新闻传播机构要“搭好台”,持续保持对医改工作的关注,加大医改与民生结合的力度;医改政策设计者、推动者、落实者要“会演讲”,既要推动深化医改稳步向前,也要面向老百姓多做交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夯实医改的群众基础;学术机构的研究者更不能只当观众,要积极出谋划策、建言献策、评估总结,将理论研究与传播工作结合,上接天际、下接地气,瞄准民生福祉提高、健康中国版图显现,使每一位中国人都越来越健康。

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贺胜所说,“如果医改是一场马拉松,宣传就是一个助力站,如果医改是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宣传就是文工团”。医改在路上,助力医改宣传,提升医改传播效能,需要眼力、体力、脑力,更需要激情与智慧的结合,融入其中,碰撞出火花,医改的前景一定精彩。

猜你喜欢
挂号卫生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保护环境卫生
移动『黄牛』
China-U.S.Relations:an Understan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ging New-typ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移动“黄牛”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卫生歌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