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要常怀羞耻心

2019-02-24 06:54盛会
醒狮国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羞耻心自警荣辱

盛会

若是有人间:你会害羞吗?很多人都会说:害羞,谁不会呀。羞耻心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之一,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懂得害羞。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里,就有人偏偏就恬不知耻。比如,在我们身边,不难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乱吐口水乱扔垃圾,踩踏绿地花草,小偷小摸,行贿受贿,等等。做出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者,不就是不会害羞吗?

羞愧心,是“人的良心受到谴责”这一心理状态赖以产生的基础,是维护人自尊、自重的重要条件。《孟子》上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书·说命下》讲“其心愧耻,若挞于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认为:“人是唯一知道羞耻和有必要知道羞耻的动物。”什么样的人才会有惭愧感、羞耻心?有操守标准的人、有志向追求的人、清醒而谦逊的人。唐代诗人白居易看到农妇左手抱婴,右手挎篮,捡拾遗穗后,马上自省自责起来,在《观刈麦》一诗中写道:“今我何功德,不曾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羞耻心,是人类最天然、最纯真的感情现象,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有没有羞耻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点。康德说“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但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羞耻心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它是人类进入文明史的标志。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会害羞,或没有羞耻感,原因在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或者说是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是非观念颠倒了,美丑觀念错位了,荣辱观念混淆了,自私自利观念增强了,自省自律意识削弱了。这是一种思想意识的嬗变,是人性的质变。人有了羞耻心,就会自省自警自律,行为就会处于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范围之内。

因此,当前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正确的是非观念、美丑观念和荣辱观念,为人处世要常怀羞耻心,显得十分必要和十分迫切。

编辑/徐展

猜你喜欢
羞耻心自警荣辱
知耻而后勇
涵养行举自醒的自觉
辽宁省图书馆藏宋刻珍本《自警编》考论
无题(新韵)
沙漏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论良心的教育价值
学习贯彻十七大党章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