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致教”的教学新模式在妇产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07 02:05吕莎肖翔肖子文訾聃聂蕾
智慧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实验课妇产科

吕莎,肖翔,肖子文,訾聃,聂蕾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妇产科,贵州 贵阳 550001)

0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现代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正逐步深入推进,《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颁布,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中关于培养卓越医生目标的论述,均对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临床专业实验课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其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传统的临床专业实验教学局限于老师讲授、演示、学生操作练习的范围,学生局限于机械背书和步骤,对知识掌握缺少主动性和牢固性,将来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临床实习和工作。刘学政等[2]提出,转化式学习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理想的转化式教育能使学生从单纯获得文凭向团队合作能力转化、从被动地接受教育向主动获取资源和解决医学问题方向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胜任能力。本研究拟在妇产科技能教学中使用“以学致教”、即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临床专业实验教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探索医学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为临床教学的进一步广泛深入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排除性别、平时成绩等潜在影响因素的影响,将2017年下半学期参加妇产科实验课教学的我校2014级临床医学某班级学生完全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53人,B组为对照组,52人。

1.2 方法

(1)实验方法。实验组实行临床专业实验课的新授课方式——“以学致教”:即老师用较少时间快速讲授和演示,大量时间交给学生轮流分组操作练习,并由未操作的学生提问操作学生并评分,指出操作者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由老师点评双方的优缺点。而对照组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由老师花大部分时间详细讲解教学目标和内容,留少部分时间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有不解之处再提问老师。

(2)教学效果判断。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的平均成绩有无统计学差异得出结论。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学生期末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平均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学生期末妇产科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比较(±s)

表1 2组学生期末妇产科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比较(±s)

分组 例数 平均成绩 T P实验组 53 82.906±5.8252 2.040 0.044对照组 52 79.942±8.7406 - -

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平均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学生期末妇产科理论考试平均成绩比较(±s)

表2 2组学生期末妇产科理论考试平均成绩比较(±s)

分组 人数 平均成绩 T P实验组 53 79.396±6.3981 2.487 0.014对照组 52 75.731±8.5660 - -

3 讨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首先将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讲解清楚,然后学生动手操作。这种刻板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使得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毫无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3],这种模式目前同样被大量运用在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中,学生普遍对实践技能课不积极、提不起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需加快推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优化调整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式教学,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的培养[1]。陈航等[4]也提出,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积极推进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我们设计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的“以学致教”的新型教学模式,简单说来就是让学生既当学生、又当其他同学的“小老师”,无形中“逼迫”学生加强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以学生的“学习”来达到老师“教授”的目的[5]。老师的作用只是引导学生如何主动学习和思考,并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提醒和修正,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强,深化对妇产科知识和操作的记忆,尽量去学习和理解每一步的原理,使实验课不成为在老师绝对主导的前提下学生走过场的过程,将课堂时间更多的交给学生,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性来达到教学目的,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操作者能从评分者处得到自己操作的反馈,评分者能更清楚看到操作者的优点和不足,当自己操作时学习别人正确的地方,尽量提醒自己避免发生别人发生过的错误。通过期末考试显示,实验组的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也反馈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对于妇产科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各种基本操作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深入。此外,由于使学生在自身操作的“学习”和评论他人的“教导”的过程中自身角色多次转换,间接促进学生在与别人交流时充分换位思考,在加强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同时注重培养了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沟通技能,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6]。

4 结论

实验教学是医学高等院校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无可取代的重要课程。“以学制教”的实验课教学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学生对妇产科技能知识学习积极性更高、知识点掌握更牢固。但由于只是小范围实验,故还需进一步更大范围的应用和实施、得出更精确的数据作为更加有力的证据,才能考虑进一步推广。目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使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不断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为国家临床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实验课妇产科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有趣的实验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