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2019-03-07 11:21兰涵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改革,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日益增多,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对我国法治的建设,对未来少数民族发展建设,对全面促进高职院校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近些年随着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各类违法犯罪现象也频繁发生,告诉我们仅仅从“道德与法律”课上并未让少数民族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律意识培养需要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特点进行。

关键词:法律意识;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

一、 引言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体现,是担当少数民族发展建设的重任。但由于学校管理的不足和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多种原因,导致他们法律意识淡薄,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因为语言、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不同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看待问题以及处理办法上有所区别,所以有了这些代沟导致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极其容易被煽动、操控。犯罪一旦发生将对学校以及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所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经成为学校以及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部分学生从最开始违反学校的校纪校规、打架斗殴使用管制刀具,到后来在校外聚众斗殴,故意持刀伤人。而大部分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犯罪事件预判估计不足,处理不当,存在不敢制止、不敢处罰等现象,采用宽大处理让事情不了了之,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反。还让他们产生了违纪甚至违法后也会被社会、学校同样对待的“理所应当”心理。

现在各高校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上,基本都是在大一设置的道德与法律课程当中完成,相关的课程很少更别说学生能够真正接受法律教育了。在仅有的法律课上,教学形式也很单一,枯燥的讲授,让学生不仅没有兴趣甚至有厌学情绪,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但还是不懂法不知法。教育的过程也只表现在在校期间的一段时间,学习法律的方式也多是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只将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作为一两门课来对待,而没有将其作为民族团结稳定、一种个人素质的培养,而这种素质是我国法制建设发展重要的部分。

三、 加强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一) 学生从自身做起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员,要认识到在学校不仅是学习课本知识,学习一技之长还需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尊重他人。目前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思想还不够成熟,对新鲜的外界敏感、好奇;做事情也比较冒失,没有充分考虑事态的后果,单方面的认为只要在老师面前认错,造成的后果便可以忽略不计;再加上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就不高,认为学习法律知识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帮助,在强烈要求获得个人权利却忽略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因此让学生从自己做起,自觉提高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加强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更好地保护自己。

(二) 丰富法律课内容,强化案例教学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底子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厚,对法律条文的学习很容易产生枯燥情绪这一现象。加强案例教学,使少数民族大学生间接地接触了实际,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有助于培养他们较强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法律不仅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还必须要结合实践。如果学生学了法却还犯法,那么法律学习对学生来说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因为学生虽然学了但根本不会用法,所以大学生法律素质不单是表现在能背多少条法律条款,而应该表现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多少法律问题。能辨别是非,遵守规则,避免犯罪。从这一要求出发,高校的法律课应更多地接触实际,将国家法律法规以案例教学式进行,尽可能多地结合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这样既可以增强法律课的趣味性,还培养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在课堂中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多互动,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使其不仅从案例中懂得了学法的重要意义,更掌握了法律知识,培养了法律意识。

(三)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

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内容与形式必须生动结合,没有好的形式即使是好的内容也没有办法有效传递或者深入到少数民族学生内心中去。单一的说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各高校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走出课堂,结合少数民族多才多艺的特点,将老师课本上所讲的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理解、吸收。使学生将法律知识融会贯通。例如专题式情景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手抄报,辩论赛、学校心资中心开展的法律知识咨询、创建法律知识宣传的社团、请法律专家、律师等来高校开展大学生法制讲座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法律文化氛围。还可以利用学生寒暑假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全面提升广大少数民族学生的法律意识,做到学法、守法、懂法、用法。

总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关系到国家法制建设,学生的未来关系千千万万的家庭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教育关乎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增强法律意识,预防少数民族大学生违法犯罪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胡春香.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犯罪心理与预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63-64.

[2]朱海.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及其培养[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13(12):26.

[3]郝苏君.少数民族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J].理论观察,2017(11):79-82.

[4]帕哈尔丁·赛福丁,翟宇.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探究[J].科教文汇,2013(5):22.

[5]谢耀雯.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法律意识及规则意识现状与对策研究[J].青年时代,2016(20).

[6]扎桑.关于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2(11).

作者简介:兰涵,四川省遂宁市,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