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和教育方法浅析

2019-03-07 11:21张超乔洁琼王宸文姬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优秀文化教育方法实践路径

张超 乔洁琼 王宸文姬

摘 要: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顺应时代变化,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立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传统课堂、新媒体平台、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探索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优秀文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实践路径;教育方法

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一) 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层面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将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有机结合。在课堂教育中,思政课堂任课教师会详细讲授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内在关系,从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和理论体系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思政课堂任课教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从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层面入手,真正让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在课外教育层面,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切实体现教育的价值性、趣味性和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两个层面,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足传统文化,为在校大学生梳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传承优秀文化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二) 思想引领和行为养成层面

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充分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要“以生为本”,高校应将大学生作为教育主体,一切从大学生的认知、兴趣爱好、精神需求出发,采用大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二,教育方式要丰富多样。教育活动可以采取社会调查、集体座谈、主题教育讲座、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此外还应该充分尊重当前在校大学生的独立个性、丰富的认知和无限潜能;第三,在大学生思想引领教育时,需要借助各类实践活动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在大学生思想头脑中站住脚、熟于心。在大学生行为养成层面,高校可以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大学生实践活动,将各类活动作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渗透入学生学习成长的每个环节,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规范大学生言行。在问卷调查、公益服务、志愿活动、支教支农等活动中锻炼和展现自己风采,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可以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为社会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正落实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

(三) 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层面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各类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层出不穷,传统的线下教育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类线上媒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可以利用公告栏、宣传栏、海报等传统的途径,同时也可以借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传播和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内涵。首先,高校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版面设计上,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和兴趣爱好,同时为了提高促进学生在线上平台的互动和参与,负责管理运营线上平台的后台管理员要及时处理和回复学生的反馈信息;其次,高校在微博、公众号的内容设置上,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将声音、文字、图像、数据集成为丰富的多媒体宣传作品,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从而加深学习印象和效果。

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外部环境培育

(一) 学习经典文化成果,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可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融入大学生课外活动当中,例如举办经典诵读、古诗词大赛、历史名著讲座等,通过类似的活动使大学形成高尚的人格,从而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

(二) 培养独立思考和辩证能力,树立大学生创新意识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让在校大学生深刻认识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这样才能让大学生从内心认可核心价值观,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健康的学术环境,不断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唯物主义辩证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思考、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创新能力。

(三) 注重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理论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情感教育等内容融于社会实践的环节。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英雄纪念馆等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学习馆藏展品和资料,让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更为直观认识,从而在行动上深入践行核心价值观;其次,高校还可以举办经典诗词朗诵、传统文化主题辩论赛等活动让大学生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能引发学生思考;再次,高校可以在传统节日期间开展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例如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时,引导大学生感恩教师、感恩父母,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最后,在国家公祭日时,组织大学生观看爱国题材影片,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上述形式,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氛围,弘扬正能量。

三、 小结

本文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从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层面、思想引领和行为养成层面、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层面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和新路径。通过切实可行、操作性较强的方式方法来促进在校大学生深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大学生理论实践能力、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和行为养成教育,积极为共产主义培养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璐.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宋庆喜.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6(4):84-87.

[3]刘小雪.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6.

[4]康迪.90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作者简介:张超,江苏省南京市,南京邮电大学;乔洁琼,江苏省南京市,河海大学;王宸文姬,江苏省南京市,南京邮电大学。

猜你喜欢
优秀文化教育方法实践路径
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吸收优秀文化促进身心健康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