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之四味

2019-03-07 11:21李青燕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朗诵韵味古诗词教学

摘 要:古诗词自身的特点,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打破时空距离,走进作品,走进诗人,去品悟古诗词。引导学生读出韵味,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趣味,带领学生进入其中的意境,感受古诗词所表达的情味。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朗诵;韵味;趣味;意境

在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占了不少的比例,并对于今后中学学习文言文有着一定的启蒙意义,因此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古诗词在时空上与现代人存在一定的隔阂,而小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缺乏相应的审美能力,很难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这可能会造成古诗词教学时达不到预设的目标。对于如何更好进行古诗词教学,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打破时空距离,走进作品,走进诗人,品悟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蕴,我们可以从这“读出韵味,突出趣味,感受意味,品悟情味”这四步来进行教学。

一、 读出韵味

古诗词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平仄,它的重要特点是鲜明节奏的音乐美,具有形之于声的特点,较其他文学样式更适宜于朗诵。如果学生反复吟咏典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文字便会在学生心中扎下根。由此可见,朗读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如学习《江南》时,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因为只有读准字音以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接着,教师就让学生凭语感按节奏画分隔号。学生经过第一句的指导之后,就开始画了分隔号。“江南/可采莲,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样读起来节奏就鲜明许多,这种方法可以让初次接触古诗的孩子们可以把文章读得朗朗上口,更容易掌握韵律感。

其次,教师可通过音频、视频的朗诵或是自己的范读,带领学生尽情朗读。当然,如果范读,需要教师自身有一定的功底。这样的指导,可以使学生的朗诵技能得以规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诵习惯。有了规范的指导,学生读起来自然会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反之,学生如果随意朗读,毫无节制地声调忽高忽低,拖腔拉腔,听起来极不自然。

另外,也应注重每日诵读习惯的培养。朱熹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朗读,

本身就是积累渐进的技能。就像骑自行车一样,练得越多,骑得越好;而读古诗词是读得越多,就读得越好。教师可以在每天早读课,安排学生读十分钟的古诗词,这个规定无论什么情况,谁都不能打破。持之以恒的坚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诵读古诗词。因为,通过朗读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符合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和基本规律。

二、 突出趣味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古诗词也是如此,想要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想办法向学生展示古诗词愈久弥新的魅力——让他们听见封存在文字里简約而美好的声音。也就是说,只要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有了兴趣,那么,对于教学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上《村居》时,笔者起初上课的思路,是先给学生范读,再给学生以这样的描述:“二月天气,野草茂盛,黄莺飞舞,长长的杨柳枝条下垂着,仿佛抚摸着堤岸。”可是这种场景如果只是被老师用文字描述出来,还不足以让学生引起共鸣。学生跟读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于是,笔者把课前准备的朗诵音频播放出来,再播放春的图片,营造出古诗词中的意境,让学生感知春的美好。而学生听到音频后,仿佛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看到了那些五颜六色的“纸鸢”。这样的细腻处理,让课堂变得更直观,情感也更为细腻,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因为课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随之提高。在学生有了一定理解后,我给学生的朗读配上轻快的音乐,他们的朗读有了质的飞跃,整节课,他们的朗读变得和春天一样美好、迷人。就连我自己也不禁投入其中,和他们一起吟咏起来,时不时情不自禁地给学生竖起了大拇指。

任何时候,只要学生在课堂上如果投入其中,会一直愉悦地参与其中。愉悦就像胶水一样,能粘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并且沉浸其中。这种情况几乎适用于我们愿意去做的事。学习古诗也是,学生对作品产生了共鸣,从而对诗歌有了愉悦感,进而更加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一定要营造一个良好氛围,让学生把古诗词和愉悦画上等号。

当然,唤起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还有不少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让学生全员参与,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让他们更乐意参与到活动中去。考虑到学生容易被周围环境所感染,因此,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可以采取如同桌赛读、师生共读、小组竞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渠道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余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各类的诵读比赛,如限时背、轮换背、接龙背、表演背等多种形式,掀起学习古诗词的热潮,增强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出浓烈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学习古诗词。

三、 感受意味

顾名思义,“意”为情意,“境”为境界,所谓“意境”,是作者当时的心境、感受与客观景物相交融所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所谓意在境中,情景交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更好地欣赏古诗词的意境,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帮学生更好的进入情境。

(一) 以图配诗,感受情境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里面的插图。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教师教学时可以适当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循着图画读诗,可以让学生猜猜图中的插图是哪句古诗词,也可以让学生从插图的细节发现诗歌的用字精准。总之,教材中的插图不是随便配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以此加深学生自己对诗的理解。

(二) 观看视频,渐入意境

合理运用相关的视频,能较快地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使学生快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这种做法,既符合小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学生单凭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瀑布视频,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瀑布的“飞流直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视频过程中,加上老师的解说,学生自然能读出瀑布的壮美,并发自内心的由衷赞叹:庐山瀑布,实在太壮美了!这种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最后,我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三) 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古诗词的语言中有不少深刻含义的字词,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可以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比如可以通过换词对比,体会意境。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一个“绿”字,化静为动,不仅写出春天的来到,还向读者展示出春风吹过后,万物复苏的动人春景。最后告诉学生,王安石也是冥思苦想,斟酌揣摩很久,发现其他几个字都不如“绿”字鲜活,由此可见古人对文章是“不厌百回改”的。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经典魅力的所在。

四、 品悟情味

王国维先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可以通过诗人们描写的景色,了解诗人所寄托的情感。无论是悲怆满怀、思念家乡,还是阐述哲理,学生经过反复诵读,了解诗歌的相关背景,方能更好地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在学《题临安邸》的时候,起初学生读的时候,居然读出春游的兴奋。于是,教师反问一句:这个“暖”,吹来只是和暖的风吗?起初学生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教师透露了可以适当结合写这首诗的背景知识,学生在了解播放的背景资料之后,便开始领悟了,经过讨论,确定这是一首讽喻诗,“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暖风”语义双关,既指自然界暖融融的风,又暗指在西湖中寻欢作乐的王公贵族。这首诗讽刺的他们忘记旧京城,把作为临时国都的临安当作首都。渐渐地,学生了解到作者用意,将“熏”“醉”等字读得惟妙惟肖,把那些残民误国者置国难于不顾,纵情声色于西子湖上的丑态,读得淋漓尽致。同时,学生在品悟古诗词的过程,也极大加深对诗歌所蕴含感情的理解。

当然,古诗词的魅力,单靠教师指导还远远不够,对于诗人的情感把握,更需要来自学生的积极参与。不论是用哪种方式品悟,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学生与作品的共鸣。在教学时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大部分学生认为王维,借“柳”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而且用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因为过了“阳关”,朋友就不能再相见,更不能把酒言欢。但班里有个学生有不同意见,他提到,“劝君更尽一杯酒”倒也没有那么伤感,因为前文的“客舍青青”“柳色新”很清新,使诗歌没有那么伤感,他认为诗人把这份离别的愁用相对轻快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才是古诗词教学最让人激动和兴奋的时刻,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思考,比教师说上一千遍、一万遍要有效地多。都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根本上来说,欣赏与体验都是学生个人的活动,他人的想法代替不了。因此,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尊重作品的基础上,教师也应注意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感受。

总之,教师可以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古诗词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丰厚他们的人文素養,坚实他们的人文底蕴。

参考文献:

[1]白金声.怎样当老师,怎样教语文——语文教学长短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黄吉鸿.语文漫笔[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14.

[3]吴文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容易忽视的100个细节[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8.

[4]美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6.

[5]孙绍振.审美阅读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李青燕,浙江省台州市,台州市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沿海校区。

猜你喜欢
朗诵韵味古诗词教学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幼儿园大班散文渗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秋之韵味
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