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

2019-03-07 11:21邓格静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情况不断发生变化,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迎接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国家目前大力推进新课改进程,以期通过课程改革创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这门学科作为教育中最为基础的科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影响至关重要,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如何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本文所探讨的。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对策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越来越离不开创新精神,所以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学好语文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前提下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最大程度上开发他们大脑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逐步摆脱学生自己对老师的依赖,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存在很多问题,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上,一直是教师自己在讲台上一股脑的灌输知识、自己讲课,而台下学生被动性的接受,或者是老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学生在下边埋着头抄笔记。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压抑和被动,学生缺乏自己思考和质疑,学生不敢或者不积极的举手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自尊心和羞耻心不断增强,学生越来越羞于在课上发言,害怕出错而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就更增加了课堂的沉闷,对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质疑的精神和提高学生学习、记忆的效率十分不利。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很迫切的问题。

二、 课堂教学以历史文化知识导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课上学习的一些古文,有好多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下发生的一些名人典故,趣味性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导入历史知识,调动课堂气氛。例如,在学《出师表》时可以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提出问题:《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谁的?他為什么写了这篇文章?诸葛亮要出师征战的原因是什么?对象是谁?最后有没有成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找到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

三、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身心还不成熟,正处在对各种陌生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对知识的需求也处在巅峰时期,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当前的特点,多创设一些有趣的课堂情景,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逐步培养出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总而言之,中学阶段是学生养成各种行为习惯形成创新思维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出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 开展对应的语文实践工作

在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时,老师可以换位思考,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展一些趣味活动对调二者的身份,使学生体会老师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学生进行讲解时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三)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时在教学工作中也运用了科技的元素,老师上课不再只是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而是可以结合现在便利的多媒体技术适量减轻教学负担,同时利用便利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这种新技术的加入为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教师以往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师的体力又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像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来更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 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

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小组合作的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大家一起交流、辩论,互相交换思想,可以让每个人对同一问题有许多不同的想法和思考方式。这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们在合作中学习其他人身上的特长和闪光点,改正自己的一些错误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或者根据语文课文抛出一个论点让全班分成正反两方面进行合作完成辩论等方法,让学生在这种新奇的上课方法中积极参与进来,积极进行合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四、 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思辨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另一大前提。思考辨别事物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从小培养思辨能力对于未来一个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对好恶的辨别至关重要。当学生具有了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辨析的能力,那么他的思维、视野才能拓宽,他才有可能提出不同平常的想法,才能进行创新创造。在语文课堂可以通过教师从不同角度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来引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内容。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观点让学生辨别正确与否并思考理由。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而是要发扬铁杵磨成针的不懈努力的精神,在教学工作中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步锻炼形成的。创新思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怀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就会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学要改革现有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再让学生被动接受,而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出自己的疑问,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学生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看法。

参考文献:

[1]刘娜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文学教育(上),2018(10):105.

[2]孙景云.高中语文古诗文文学史观的实践路径[J].文学教育(上),2018(10):114-115.

作者简介:邓格静,河北省邢台市,河北省清河县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