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考题分析及教学策略分析

2019-03-07 11:21连翰华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 要:近几年,初中数学中考试题型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但是总体上来讲,还是基于《数学课程标准》。主要特点是立足基础,回归本质;能力立意,思维延伸;结合实际,考查能力。本文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复习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考试题分析;教学策略

中考数学题特点一:立足基础,回归本质

[例题分析]

纵观每年的中考试题,不难发现一些题目很多都来自学生熟悉的课本,有的是课本内容的直接呈现,大多数是通过挖掘、整合与延展使课本内容得到新的活力,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知识之上,再挖掘新的知识。这样的题目并不难,只要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学会迁移就能解答。

比如,2018年福建省中考数学试卷选择题2。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所示,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

A. 圆柱

B. 三棱柱

C. 长方体

D. 四棱锥

本选择题就是考查三视图,这个知识点学生在初三第29章《三视图》就学过,课本中例3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从三个方向看这个立体图形,视图都是矩形,可以想象这个立体图形就是长方体,只要留意都可以答对,审题不清也是此题易错的原因。

再比如:已知m=4+3,则以下对m的估算正确的是( )

A. 2

B. 3

C. 4

D. 5

本题考查的是估算,在基础之上有所延伸,但是难度依然不大,这类题目都属于简单题目。

[教学策略]定位准确、符合实际

对于这样的题目,难度不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每节课都要重视夯实基础,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再提高。这样才能让学习差一点的学生跟上“大部队”而让好的学生打下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在中考中脱颖而出!

中考数学题特点二:能力立意,思维延伸

[例题分析]

现在的中考数学考查的不仅是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中考试题保持了知识与方法兼具,过程与结论并重的出题模式,非常重视对考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中考数学题既关注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掌握,又关注学生以后的数学能力的发展。在一些选择题中,这类题目常常出现,在平时的复习中教师不能忽略。

例如:如图1所示:∠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三角形PMN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PMN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3个以上

本题属于抽象拓展结构,以角平分线为载体,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为目的,借助旋转的性质,探寻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问题,综合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体现构图能力和在变化过程中的探寻不变量的能力,易用直接法解答。这一类题目考查的是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是一种方法和思维,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这类问题。

[教学策略]教给方法,打破思维

在复习中教师要把简单的概念、法則、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字面的理解和直接应用教给学生,但是这还不够,还要更要重视由它们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基础之上,探究数学的本质。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延伸,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去感受和体会数学的奥秘。比如,建模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都可以通过基本的知识点再进行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学生学习的思维,才能在中考中取得成功。

中考数学题特点三:结合实际,考查能力

[例题分析]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题目,出现了很多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例题,这类题目一般的难度居于中等,考查的是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将数学试题和实际生活关联起来,正符合数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数学和实际结合。

比如,在足够大的空地上有一段长为a米旧墙MN,某人利用一边靠旧墙和另三边用总长100米的木栏围成一个矩形菜园ABCD。

已知0

这一题目就是典型的函数数学实际应用问题,题目将生活中的实际抽象成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既熟悉,还亲切。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学生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分析数学问题,并将有效的知识点进行迁移。这个题目涉及二次函数和实际应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考查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最主要的是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考点,既是考试大纲的要求,也是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这样的问题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转变。

[教学策略]以学定教,勾连生活

在初三的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摈弃枯燥的“题海战术”,采取一切积极的、有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教师要自己动手、自己动脑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还要要重视学的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猜想、验证能力的发展,从而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鸿.初中数学复习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3).

[2]顾琴.初中数学复习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3(24).

作者简介:连翰华,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思明区观音山音乐学校。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