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中求发展

2019-03-07 11:21马晓丽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与其他文化课不同的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学生若想系统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不仅需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还得在课堂上实际操作。虽然新课程改革对于信息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灌输式教学和低效化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本文基于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一、 引言

在信息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与其他文化课不同的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學生系统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不仅需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在课堂上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实践自己学到的内容,有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新课程改革对于信息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灌输式教学和低效化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 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一堂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控制着课堂的节奏,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没有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同学之间只是单纯的一个教一个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互动,会容易使学生疲劳,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差。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往教师的绝对主导地位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师的要求,教师要与同学们打成一片,既要做指导者又要做倾听者,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而不是一味地灌输。一是要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中对于中学信息技术老师的新要求,每年按时参加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在课堂上老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把握好教学进度。二是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要开展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时要注意互动的方式和互动的时机,例如提问就是互动方式的一种,何时用何种方式互动是需要教师去研究和探索的。如果在不恰当的时机盲目地与学生互动不仅不会起到积极作用,还会打断学生的学习状态,起到相反的作用。三是以学生为主体,确保学生的自主空间和时间充足。一堂45分钟的课程老师要留出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留出充足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的空间与时间,这有助于学生进行创新,有助于学生综合发展。四是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信息技术偏重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掌握了知识才算是学会了,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上机操作课程,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上机实践中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挥出来,让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方式。

三、 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倡导愉快式教学,愉快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个大概了解,而平淡的开场白起不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导入方式,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一开始就可以抓住学生的眼球,让他们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比如在上课前可以通过一段视频或动画来导入自己这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教师通过制作了一段火柴人的动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处在青少年阶段有很强的好胜心,教师不妨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组织一些竞赛活动,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这样同学们就会全身心的投入比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的指法和打字能力,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进行指法输入比赛,通过5分钟内学生能打出多少正确的字来进行排名,并且可以设置周冠军和月冠军,以此来激发他们好胜心。三是适当安排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都喜欢游戏和玩耍,平时课下回家了都会被限制玩的时间,更别说在课堂上可以获得玩游戏的时间。而计算机课程恰恰可以给学生提供游戏的机会,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游戏来帮助同学们掌握知识,还可以避免因枯燥的操作练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围绕新课程改革,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刚开始由教师为大家讲解计算机理论知识,再由老师控制着教师机为大家演示每一步的操作步骤,然后才是学生的操作时间。这样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在理论知识讲解阶段由于内容枯燥学生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师演示阶段,学生不能进行任何操作,而在学生操作时他们可能已经忘记老师最初是怎么样操作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主体作用无从发挥,根本不可能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比如,精讲多练。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练习时非常重要的,老师在教学时要将整节课分为几个小节,每个小节都包含讲课和练习,通过这种模块化的教学,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每次练习的内容也少,有助于学生掌握。再比如,任务驱动教学法。老师除了讲解和指导学生做练习,可以结合课本上的内容给同学们设置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另外,老师要注意自己的任务设计方案和完成难度控制,任务发布要有心意,比如可以设置成游戏的方式,学生完成任务就像是打游戏中的副本,完成任务后有相应的评分,这个评分可以是完成作业的分数。任务设置难度要把控好,不能太简单失去了锻炼的意义,也不能太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信息技术教师要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寻找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开创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赫吉.例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1).

作者简介:马晓丽,河北省邢台市,河北省清河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