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

2019-03-07 11:21沈燕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意识形态高校

摘 要: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而主题班会是其中有效的途径之一,它是组织开展大学生德育活动的有效手段,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主题班会的开展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校;主题班会;意识形态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主题班会更是其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和主阵地,是组织开展大学生德育活动的有效手段,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高校班主任经常组织开展的班会呈现着如下的一些現状:常规班会多、主题班会少;布置任务多、思想引领少;老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如何充分发挥这个主阵地的作用,开一个优质的主题班会已然成为高校班主任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切入点进行了些思考:

首先,为何要开主题班会呢?笔者认为,主题班会有三个主要的目的和意义:一是我们作为学生工作者的职责要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再次指出,“要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

其次,主题班会是思政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思证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教育有效方式,主题班会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健康心理品格的塑造、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能有效促进学生们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有效发挥主题班会的主阵地作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与素质培养、进行行之有效的意识形态教育的本质要求。

再次,主题班会是学生成才和我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主题班会是班级的集体舞台,需要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其中,这个主阵地也正是每一个同学锻炼自我的机会。在每次主题班会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承担不同的职责,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锻炼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与此同时,辅导员也可以通过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自身建设。

那么,普通的班会和主题班会有哪些区别呢?普通的班会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内容庞杂、指向不明、目标多样。而主题班会它是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内容集中、指向单一,有强烈的导向性。主题班会是指在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的指引下,全体同学针对某一个专题或问题而进行探讨的实践学习专项活动。主题班会要求内容集中,形式新颖并富于变化,达到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的作用。这样一种隐性的规范的教育的功能,不同于直接地告诉学生要怎么做,而是往往运用一种体验的或讨论的形式在过程当中通过调动学生情感方面的一些元素,促使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动机,以此来发挥情感感染的功能,最终通过这种情感感染的功能来形成班级的凝聚力。除此以外,主题班会因为要行使思政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所以具备强烈的导向性,需要明确地告知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力求通过这种导向来鞭策学生,从而行使激励的功能。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主体班会的主阵地作用,有效进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呢?笔者觉得可以从四个点来考虑:有所源、有所靠、有章法、有后续。

有所源,指班会要有主题来源。班会的主题必须遵循问题导向,找到一个具体的现实问题,围绕问题来召开组织班会。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和重要阵地正是主题班会。从事大学生思政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就是要从问题入手。从实际中找问题找方向,让问题成为“有的放矢”的靶子。这个问题一定是学生抛出的,或者是学生最近普遍体现的,学生最近热衷关注的,把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点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做到小问题引发大道理!

有所靠,指班会引导方向要有依靠。主题班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进而达到思想引领是目标。那么,如何把握引领方向呢?理想信念、信仰原则是依靠!主题班会所引导的方向一定是符合宏观背景,契合社会热点,倡导文明传承的。

有章法,指班会的组织召开有方式方法。整个班会要始终注重转承设计,围绕一个主题,分解多个阶段,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连接不是割裂的,必须要有转承的关系!就是要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借题发挥,自然引申到更深的角度。

在主题班会当中,学生的认识是有千差万别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时还有分歧,看待问题他们通常只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很难看到事物的本质;甚至有时候仅凭个人主观喜恶来判别事物的善恶、美丑,严重缺乏客观的标准;有时候发表的观点带着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而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或辅导员就需要把握学生对于问题认识程度的差异,认识阶段的递进,慢慢地进行有效的启发和点拨,通过抽丝剥茧,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进而认识到开展班会的意义,最终结合自身感悟到今后自己该努力的方向。主题班会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善于帮助学生集中、分辨、提炼和升华在实际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做到知行合一。

与此同时,主题班会过程中的双向互动缺一不可,这个互动既包括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更包括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始终是主题班会的主角,班主任在其中是穿针引线的角色,这就意味着,主题班会的形式与内容必须具备鲜活性。

最后,要有后续,是指班会结束后还要有延续。班会往往是同一时空下单一场景解决单一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仅仅在班会现场就能解决完所有问题。班会结束后,班主任一定要有后续跟踪的实际做法。比如后续还有连贯的深入探讨、比如结合这个主题后续还有相应的实践活动。真问题、真效果、真方法,这是班会的三条基本原则,而落脚点就是达到“真效果”,而真效果的产生,又岂是仅仅一次班会就可以催化的?

总之,当前高校对主题班会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不论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的必要性还是学生需求导向的客观性,开好优质的主题班会都是切实的需求,唯有科学把握主题班会的内涵和实质,不断探索开好主题班会的有效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主题班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上的作用。

作者简介:沈燕,江苏省常州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意识形态高校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