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探究

2019-03-13 13:24王广木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操作活动生活经验小学数学

王广木

[摘 要]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几何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几何概念学习,以“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为例,从唤醒生活经验、精设操作活动、注重多样巩固三方面探究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几何概念;小学数学;生活经验;操作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39-02

小学几何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模型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学好几何概念,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复杂几何图形的基础。对此,教师在几何概念教学中,应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几何概念,掌握几何概念的特征,从而发展学生的几何思维。笔者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为例,探究几何概念教学有效策略。

一、唤醒生活经验,沟通新旧知识

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是其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鉴于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小学数学几何知识被分在几个不同的学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知识间的联系。“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首次学习立体图形,是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几何学习的一次飞跃。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常把长方体说成长方形,一个是平面图形,一个是立体图形,差异如此之大,学生为何会出错?是粗心,还是概念混淆?如何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长方体的概念呢?对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尝试。

教学伊始,笔者利用课件出示方砖、冰箱、高楼等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待学生观察后,让他们说一说这些物体各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问题,笔者利用课件闪动这些物体的轮廓,抽象出几何模型——长方体,进而相机板书“长方”二字。这时学生出现争执,部分学生说是“长方形”,部分学生说是“长方体”。笔者追问:“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回顾长方形的相关知识。紧接着笔者指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和长方形有关,但又不同于长方形。”笔者结合抽象出来的长方体,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和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平面过渡到立体的过程,沟通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为进一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做好了铺垫。

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难点。教师应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做好准备。随着生活经验的唤醒,学生容易受经验负迁移的影响,从而混淆了长方体与长方形的概念,对此,教师设计了复习长方形知识的环节,由长方形过渡到长方体,让学生感受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沟通了新旧知识,促进学生架构新的知识生长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几何概念。这样的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几何概念的难度,为学生深入学习几何概念做好铺垫,还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网络,激活学生的探究欲。

二、精设操作活动,探索概念本质

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想一想等数学活动,是学生深入理解几何概念、认识几何概念特征的重要数学活动。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必然要设计丰富的操作活动,如让学生摸长方体、观察长方体、制作长方体等,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在学生充分感知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后,再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长方体的概念。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在自己尝试概括时,却集体沉默了,学生的表现并不像笔者预设的那样,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的概念,多数学生对长方体的概念还是一知半解。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笔者在反思后又做了如下教学尝试。

笔者首先设计“摸一摸”活动,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随后引导学生分组观察长方体,并在表1中记录观察结果,最后组织全班学生交流。

交流完后,笔者启发学生思考:你能否用更简洁、更直观的方式来表示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表示要将表格进行优化,笔者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与思考。随着学习活动的推进,简洁、直观的表2便生成了。

表2 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 数 量 形 状 关 系 面 6 长方形(特殊:2个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 12 —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 8 — — ]

紧接着,笔者再让学生思考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联系。学生讨论后最终发现: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是长方体(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从而认识长方体的概念。最后,笔者设计制作长方体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巩固长方体的概念特征。

对于几何概念及其特征,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需要学生通过反复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活动进行加工,通过舍弃几何概念的非本质属性从而把握。教师要为学生充分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探究几何概念的本质,让学生学会用更直观、更简洁的数学语言来概括几何概念,从而掌握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后,对几何概念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发展了抽象和概括能力。

三、注重多样巩固,强化空间观念

在学生理解几何概念后,教师要为他们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几何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在学生认识长方体概念后,大多数教师都会设计让学生写出长方体的特征,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的数学活动,力求及时巩固学生对几何概念的认识。笔者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通过填空和计算巩固的知识,会遗忘较快。大量的计算训练和强化记忆,使学生对几何概念的認识仅停留在表层,学生的空间观念没有得到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笔者在对几何概念巩固部分做了如下教学尝试。

笔者设计“爷爷做盒子”的问题情境:爷爷打算做一个长方体的盒子,请你从图1的8个图形中,帮爷爷选出6个长方形,围一个长方体,这6个长方形的编号是                        。哪两个长方形在围成的长方体中是一组相对的面?请把它们涂成相同的颜色。

随后,笔者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长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21cm、15cm、1cm(如图2),根据这些数据你认为它可能是一个什么物品?学生回答“数学课本”后,笔者再问:“长为21cm,宽为15厘米的面是长方体的哪几个面?这个长方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侧面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调动所有的知识进行探究,从而巩固长方体的概念。

在几何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二维思维与三维思维的转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方形作为长方体的面,让学生由这些面来想象长方体,再次感受面与体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了长方体的几何概念及特征,才能借助空间想象正确构建长方体模型。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发展了学生建模的能力。而根据数据猜测图形的活动,不仅有“形状”的想象,还有“大小”的估计,学生在猜测和验证中找到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数学课本。学生经过这样的活动,锻炼了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能力,培养了空间观念,加深了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对此,在几何概念的巩固环节中,教师应为学生设计直观感知、观察发现、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培养创新意识。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设计开放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数学活动,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想象、筛选、抽象等数学活动。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蔡凤梅.读透教材文本  发展空间观念: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为例 [J].教育科学论坛,2015(9):45-47.

[3] 尹增新.以生为本 愉悦课堂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优质课比赛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3):66-68.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操作活动生活经验小学数学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