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选择

2019-03-18 09:53李姣姣
考试周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背景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强劲推力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特殊的政治文化资源纳入国家整体政治文化资源体系中加以规划管理和强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选择。相应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主动转变观念,抛弃传统单一的权威式教学模式,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与大学生平等交流互联互通的“交互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平台,主动借助“互联网+”时代文化价值理念以及网络信息技术便捷手段、途径,积极开创开放性人性化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良性生态环境,这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

一、 引言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甚至乞丐或强盗”。虽然这有夸大環境对人发展的影响的嫌疑,但是却道出了环境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其中这里的环境指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只注重课堂内的教育,没能跟学校的教育工作保持一致性,似乎也忘了社会也是一个“大课堂”,拥有强大教育力量,更轻视了家庭教育力量的配合。目前,在许多家庭的“教育”与真正的教育背道而驰的现象仍然存在,如教育孩子如何游离在规则之际,钻规则的空子等等。这样的家庭教育明显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也许几年的学校教育也敌不过家庭教育出现的偏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充分实现有赖于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教育相结合。

二、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方式和获取途径变得更加灵活多样,高校可以借助网络深入了解分析国家的政治文化发展趋势和已有的资源,并将之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方案。当然这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及时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弃用传统的权威式说教教育模式,结合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思想等方面的进步,善于总结过去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以及思考如何才能让教育工作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能更加有效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可用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环境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迁,社会的利益关系也变得更为复杂。面对着国内外环境的激烈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新旧体制的交替、各种社会思潮的涌起,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常表现出困惑和混沌状态”。大学生同样面临着道德混沌和困惑。学校费尽心思教育学生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而学生较常面对的却是某些以个人活动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者。学校教育学生要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而现实生活中好心助人反被诬陷、相信他人却上当受骗的现象不绝如缕。同时,大众媒体所描绘的生活方式与学校倡导的价值取向也不完全一致。理想教育与现实交织着矛盾,对大学思政课堂教育价值的实现造成影响。

三、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

(一) 激发学生自主教育意识

实际上,高中生对这十二个词语并不陌生,甚至可以做到流利地、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但是会读、会背诵,与理解、认同和内化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的。强化主流价值观教育,重点在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的解读,使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俗化,大众化,更易为学生理解,接受,更贴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还需要让教育回归生活。大学思政课的教育内容应源自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因为青年普遍长于形象思维的心理特点,像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产消费、交往礼仪等都可以成为教育的载体。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的时候要先从学生周边的现实生活出发,然后扩大到整个人类社会生活,最后是面向未来的可能生活,遵循由直观到抽象,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的循序渐进的路径。而不是一下子从抽象的、深奥的、宏远的道德概念出发,把学生弄得“一头雾水”。

(二) 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教育相衔接

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发展,思想品德课虽然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单一的课程和单一的教学方式都有自己的局限,这种局限将不同程度地制约甚至影响学生思想品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将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教育相衔接。最后,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的实践活动。这些“互联网+”实践活动最能够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将课堂教育知识外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

大学思政课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教育相衔接,是指思政课不仅要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相适应,而且还要警惕家庭和社会的消极因素对教育工作的不良影响。既要重视家庭的正确教育,也要不断优化社会环境。学校要主动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配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发挥其整体功能,使其产生整体合力。

参考文献:

[1]张宝君,刘静涵.“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

[2]杨睿轩.“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鸡西大学学报,2016(3).

[3]赵娜,蔡昊,杨婷婷.“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6(5).

作者简介:李姣姣,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学院。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