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保定市群众性戏曲音乐活动的对策研究

2019-03-21 00:33闫丽丽张静
艺术评鉴 2019年3期
关键词:戏曲音乐保定市对策研究

闫丽丽 张静

摘要:戏曲是保定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精髓,对当地群众生活影响深远,活跃在保定城市各个角落的戏曲文化现状和支撑这一文化现象的众多的戏迷和票友,对传统戏曲音乐的发展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保定城市休闲娱乐场所中的各种戏曲活动为例,从提高戏迷票友素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加强戏曲多样创新和对青少年普及戏曲文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着力推动保定市群众戏曲音乐活动的对策方法,以此来探究保定市群众性戏曲活动的现象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和重要意義。

关键词:保定市   戏曲音乐   群众戏迷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3-0171-02

在保定市这样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古城里,活跃着各种音乐文化活动,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其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不得不感叹这一文化古城带给我们的精神感动。保定市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地方戏曲种类繁多,戏曲音乐无疑是保定这座古城中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繁荣的戏曲文化除了有保定老调、清苑哈哈腔、定州秧歌、丝弦、十不闲、皮影戏、上四调、横歧调、新颖调、诗赋弦、河北梆子等戏曲专业剧团的引领外,大量的戏迷在背后支撑的群众性戏曲活动也非常丰富。普通群众对当地戏曲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大力推动保定市群众戏曲音乐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保定市群众性戏曲音乐活动现状

保定戏曲音乐是在保定城市文化土壤的培育下逐渐成熟的,是以市民趣味为引导的,城市养育了戏曲,市民爱护着戏曲,戏曲自然要呈现出市民的品味。市民对于艺术的追求,不要求很深的内涵,而是更注重娱乐性。因此,“戏迷”“票友”无疑成为保定市群众性戏曲活动的中坚力量。

(一)戏曲观众

“戏迷”也就是戏曲观众。一般的戏曲观众,对一些经常上演的经典剧目比较熟悉,但对戏曲可看可不看。而“戏迷”不仅喜欢观看戏曲,还喜欢上台表演,水平甚至比专业演员不差,并对戏曲文化也有一定的研究,可谓是真正的戏曲粉丝。“票友”比“戏迷”在戏曲上更专业一些,有些“票友”对戏曲的钻研比专业演员更认真,他们堪称戏曲真正的知音,他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对戏曲的传播与交流起到了很大作用。

“戏迷”“票友”的戏曲音乐活动客观上带来了戏曲浓厚的文化传播氛围,他们自娱自乐,积极参加群众性戏曲活动,成为戏曲审美文化的一道特别的景色,成为戏曲日常传播的载体。正是这些群众观众不断地给戏曲音乐艺术输入无穷的力量,默默传播着我们民族民间自发的审美精神,支撑着戏曲这一特殊的文化形态拥有了独特的大众生存空间。

(二)业余剧团

保定市的戏曲业余剧团历史悠久。民国时,保定市各中等学校多有业余剧团。新中国成立后,业余戏曲剧团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局面。60年代前,全市建业余剧团二百多个,业余剧团演职员近四千人,全年演出近五千场,观众达四百多万人次,直到文革期间业余剧团的数量减少。如今,这些业余戏曲剧团都已不存在,但正是在这些剧团的带动与影响之下,如今的保定市群众性的戏曲活动才会在新的时代绽放新的色彩。

现今的保定市业余戏曲音乐活动经过了建国初期的繁荣,“文革”后的洗礼,在80-90年代又掀起了业余戏曲活动的热潮,只是这时的活动更加自由化、人性化,反映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戏曲观众呈现不同的音乐意识。这些自发的群众戏曲活动主要聚集于各大公园、广场及单位或社区或个人提供的固定场所,以河北梆子戏迷人数最多,有三百多人,老调戏迷最少近有几十个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业余戏迷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现存的戏曲观众老龄化严重,存在的动力越来越倾向于一种“娱乐身心”,而不是真正的喜欢,这不得不使我们忧心忡忡。

二、大力推动群众戏曲活动的对策

(一)提高戏迷、票友素质

戏曲观众对戏曲的热爱程度是不一样的,接受戏曲的动机也不同,水平当然有高有低。从对戏曲的“好奇”到“好玩”再到“好学”,是一个戏迷从一般观众到精英观众的成长过程,如果戏曲观众仅仅为了自娱自乐,过过戏瘾,这只是戏迷的最低层次,戏迷应该对自己的艺术水平有更高的追求,对戏曲各方面有所涉猎。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其他艺术类别无法比拟的,但在当前文化艺术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戏曲艺术明显处于劣势,存在演出市场疲软、戏曲观众老化和流失等问题,作为戏迷、票友,不仅以能唱几段、能演几折为满足,还要不断地从戏曲中吸收精神食粮,学到文化知识。用戏曲中所包容的文化知识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升华自己,努力使自己能成为具有高人文素质和高艺术修养的戏迷票友。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来影响其他周边的群众加入戏曲广阔的天地,为戏曲的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二)文化部门大力支持

具有当地特色的地方戏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群众戏迷自发性的随机型组织,对本土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传承作用,但现实因素的影响却使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政府应当通过工会为传统戏曲的演出提供一些必要的经费和设施,由政府相关人员牵头组织和管理群众戏曲活动的发展走向,使戏迷不再无处可去,只能到那些街道、广场、公园去一唱为快。只有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才能对戏曲艺术文化进行无形的保护和发展,如此一来,不但专业的保定戏曲剧团得到重视,业余的群众戏迷又有了集中切磋技艺和传承戏曲的机会。因此呼吁政府文化部门要引起重视,不要让我们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戏曲音乐缺少了生存的空间,加速了传统地方戏曲衰亡的速度。

(三)加强戏曲多样创新

在资源共享、信息多元的今天,普通群众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无疑也使戏曲艺术经受着巨大的冲击,面临着新的选择,产生着新的变化。保定当地传统戏曲艺术怎样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特别是那些处于劣势的特色地方戏曲,必须走出颇具特色的创新之路,为保定打出一张鲜明的城市文化名片,这就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保定地方戏曲音乐与观众之间脱节严重,缺少互动沟通,没有吸引观众的剧目和内容。对于一个地方剧种,创新是很艰难的,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所以,除了借助现代传播媒介的力量外,创新剧目、创新内容、创新型和创新观众式等,创新体现在戏曲的各个方面。怎样让我们的传统戏曲音乐永远年轻、欣欣向荣?怎样使我们的戏曲观眾不再减少、不再失望?那么,戏曲的各方面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四)对学生普及戏曲音乐文化

戏曲观众的不断流失,预示着群众对传统戏曲音乐审美能力的流失,提高群众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悟,拉近戏曲音乐与普通群众之间的距离,使人们主动地接受戏曲,这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戏曲观众老龄化使人们意识到对年轻一代进行传统戏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现在的学生缺少与戏曲等传统艺术文化共生的空间,所以在年轻一代的教育当中,应该多开展一些与戏曲相关的传承活动,加上国家大力倡导戏曲走进校园,更应把戏曲列入选修科目,鼓励学生选修戏曲课程,老师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教授戏曲知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让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走近戏曲,使学生从好奇到热爱、从欣赏到参与,自主自觉地探求戏曲艺术的内涵,从中感受我们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引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最终让年轻一代走向社会后把学到的传统音乐知识再传授给他们周围的人,有力推动了戏曲的普及,使古老美丽的戏曲艺术可以传承下去。

三、结语

随着我国多元经济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大众音乐活动的中心。保定市群众性戏曲音乐活动是普通市民音乐文化生活的一个鲜明写照。在戏曲逐渐成为非主流艺术的今天,戏迷们依然沉浸其中,依然为戏曲的兴旺而发出每个人那一点光和热,这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戏曲音乐在现代城市中的存在状态,是这些痴迷的戏迷、票友为支撑、传播和发展戏曲文化默默地奉献着。所以,在对城市传统音乐的专业组织进行研究的时候,更要关注这些传统音乐在普通民众中的情况,探讨着力推动保定市群众戏曲音乐活动的对策方法,不仅为保定城市中的戏曲观众提供了娱乐空间,也为传统地方戏曲音乐起到了保护、传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谷雨.浅析保定戏曲艺术的文化产业创新策略[J].大众文艺,2012,(02).

[2]刘曼曼.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探析[D].保定:河北大学,2013年.

猜你喜欢
戏曲音乐保定市对策研究
河北省保定市:太行深处秀美花田
If I were a mayor
Advantages of reading
Reading and Life
晋剧行当音色特征及音色调节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戏曲音乐欣赏探析
丰戏曲传统之翼振民族文化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