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2019-03-22 07:51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期
关键词:化学发光丙型肝炎阴性

吴 宇

(新疆兵团第九师医院,新疆 塔城 834601)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 C virus,HCV)是比较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接近5000万人,其中很多患者可发展为肝衰竭甚或肝癌,病死率比较高[1]。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传染性,虽然有一定的疫苗与药物干预,但是很难阻止传染疾病的发生,为此加强早期诊断意义重大[2]。目前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比较多,包括化学发光法、核酸扩增试验法、酶联免疫法(ELISA)等。酶联免疫法是诊断丙型肝炎病毒的最常见方法,诊断灵敏性与特异性都比较好,但是对于操作的要求比较高,检出时限比较长,不利于快速诊断[3]。化学发光法是当前比较先进的诊断方法,诊断比较快速,但是需要配套的全自动分析仪和试剂,费用比较贵。本文具体对比了化学发光法和ELISA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检测的丙型肝炎患者2645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血液学采集标本符合要求;临床与检测资料完整;年龄20~90岁;排除标准:临床与检测资料不完整者;血液学标本损坏或者变质者。其中男12456例,女14000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8.55±3.19)岁;平均病程(5.11±0.78)年;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4.29±2.18)kg/m2。

1.2 检测方法

1.2.1 ELISA法检测:ELISA试剂盒来自英科新创 公司(批准文号520013007),采集所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4 h内低温离心分离血清(4 ℃ 3000 rpm/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用包被液稀释相关单克隆抗抗体,洗板后进行牛奶封闭,加入一抗37 ℃温育2 h,加入二抗37 ℃温育1 h,加入硫酸终止反应,在自动读书仪上在490 nm条件下读取数值。样本值≥临界值(临界值=阴性样品平均A值+2倍标准差)判定为阳性。每一个测定板都设置阳性对照、空白对照、阴性对照等。

1.2.2 化学发光法检测:化学发光酶检验设备为sysmex-5000(批准文号219914845),化学发光底物来自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批准文号20140076)。根据前期已经采集的血清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进行标准化操作与阳性判定。

1.3 观察指标:观察与记录两种方法检测抗HCV抗体阳性情况,并且记录与分析血清的检测结果阴性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数据以与百分比表示,其中计数数据的对比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在26456例样本中,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CV抗体阳性345例,阴性26111例,检出率为1.30%;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阳性350例,阴性26106例,检出率为1.32%,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两种方法共同检出阳性样本344例,ELISA法检测阳性而化学发光法检测阴性为1例,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而ELISA法检测阴性的有6例。

表1 两种不同方法的抗HCV抗体阳性检出情况对比(n)

3 讨 论

当前丙型肝炎病毒呈全球性流行,是许多肝衰竭与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丙型肝炎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为此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高,为此对于治疗与预防的要求比较高[4]。生物结构学分析显示丙型肝炎病毒具有明显异源性和高度可变性,不同病毒株的氨基酸与核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为此疫苗设计与效果比较困难。

抗体是由于人体免疫细胞受刺激后产生的与相应抗原发生反应的免疫球蛋白,诊断患者的抗HCV阳性情况可判断患者的病毒感染情况[5]。ELISA法为常见的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以包被核心抗体和抗原为主的第二代抗HCV ELISA试剂盒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临床与实验室上的应用具有很好的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特别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ELISA试剂法的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HCV-RNA阳性感染者,抗HCV抗体检出率也高于99%,但是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

化学发光法具有价格低廉、检测方便、标志物来源丰富、无放射性污染、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特别是发光信号的强度可通过增强剂提高,延长发光时间,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本研究显示在26456例样本中,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CV抗体阳性345例,阴性26111例,检出率为1.3%;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阳性350例,阴性26106例,检出率为1.3%,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化学发光法检测敏感性更高。HCV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的变异性,为此可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善,也容易形成混合感染,导致EILSA法检测效果不佳。本研究显示两种方法共同检出阳性样本344例,ELISA法检测阳性而化学发光法检测阴性为1例,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而ELISA法检测阴性的有6例。相关研究也表明与常规的ELISA法分析相比,化学发光法的检测灵敏度提高了3~5个数量级,可延长发光时间,也可使发光强度增加。不过在化学发光法检测中,酶标志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化学发光法检测效果,也取决于活性强、纯度好及亲和力更好的抗体或抗原。

综上所述,相对于ELISA法,化学发光法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敏感性,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化学发光丙型肝炎阴性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化学发光探针构建及应用进展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基于全科医生丙肝认知现状探索基层丙肝消除策略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荧光/化学发光探针成像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化学发光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氧化锌纳米颗粒增强鲁米诺EDTA化学发光测定咖啡酸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