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黑镜·急转直下》中科技异化的现象

2019-03-22 17:01张沐重庆邮电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单向异化

张沐 重庆邮电大学

《黑镜》是由英国著名的编剧查克·布鲁克制作的迷你电视剧。该剧播出后,在国内外掀起了巨大的反响。2017年,查克·布鲁克荣获第69届艾美奖迷你剧最佳编剧奖。

《急转直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处处需要“打分”的世界。女主Lacie是一位十分看重评分分数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她总是笑脸迎人,希望别人能给自己高分。在笔者看来,女主Lacie就好似一类现代人的缩影。他们有着体面地工作,但是却无意识的受到科技的操纵与奴役。并且为了满足自我的需求,他们不得不追求更高的“分数”。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影片中Lacie的异化状况,成为单向度的人。

一、马尔库塞“科技异化”的基本理论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理论家之一,他的理论被西方思想界誉为对发达社会所作出的最为成熟的剖析。

《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于1964年发表的书籍。书中详细的阐述了在发达工业社会,技术统治的异化使世界变成被压抑的、被奴役的一种现实的观点,以此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马尔库塞将这样的发达工业社会称为“病态社会”。这种的“病态社会”,使由人创造的产物,本应服务和造福于人,却反过来控制人、威胁人和危害人的社会现象。(1)这就是科学技术异化。

马尔库塞认为,社会和人在发达科技的控制下,正常人的否定性和内心真正的需求受到压抑。映射到当下的社会现象,科技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无孔不入地侵入人们的闲暇时间。随着人们对科技的依赖加深,逐渐失去了对事物的辩证思考,从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同时,他强调,技术的进步是整个社会发生变化的重要性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科技异化并不是由科技自身导致的,而是由社会决定的。

发达的工业社会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语言等等领域的控制,借助科技的外壳,压制人们心中的否定性。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个社会变成单向度的社会,处于社会中的人变成单向度的人。不可否认,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人们在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捷性时,必须要看到科技通过对社会的统治,将人转变成为一个失去了自由意志和否定意志的人。

二、发达社会中的人

如上所述,马尔库塞认为科技异化使整个世界都变成被压抑的、被奴役的状况。而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人们,被科技异化出的工具操纵和奴役,变成单向度的人。

(一)异化中的社会

马尔库塞认为,“生产设备脱离了人的控制,人在设备面前感觉到无力,同时还面临着危险和失去自由的可能。”(2)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生产设备也越来越先进。但是,人们在创造出越来越智能的科技时,也有可能会被其操纵和控制。在电影中,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人们创造出一种社会评分系统。

社交评分系统以其特有的方式渗透人们的生活,构架了等级森严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科学技术以社交评分系统的形态出现,评分系统成为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事实上,社会评分系统违背了人们的初衷。它通过各种物质福利的诱惑,将人们紧紧的束缚其中,使人们沉溺并得到满足。

在影片中,社交评分系统贯穿着社会和人们的整个生活。女主人公Lacie在参加好友Naomi婚礼的路上,因为分数偏低,自己无法租到好用的汽车,别人也会拒载她;好友婚礼的现场更是展出了指示牌:分数低于3.8分的不可入内。这些现象的产生都表明了以社交评分系统为代表的科技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统治力量。这样的统治力量使每个人都能通过评分系统去评价别人,它没有强迫,没有威胁,但是,却让每个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控制。当这类的现象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形、分裂。最终,使得社会阶层产生异化。

这样的社会就是马尔库塞称为单向度的社会,认为统治者通过新的统治力量操控技术的发展,压抑人们真实情感与自由,使其思想趋于庸俗化和单向度。影片中,不同的社会阶层的愿望已经趋于同化,每个阶层的人群都为了“分数”而改变自己。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人不再有能力去追求、想象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长此以往,人类自身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异化成单向度的人。

(二)异化中的人

马尔库塞认为,科技越进步,个人的本性和爱欲越受到压抑,会被机械化所奴役。在影片中科技异化不仅仅支配着Lacie的身体,而且还支配着她的大脑甚至是灵魂。

女主Lacie处于科技异化的社会之中。在这个世界,科技犹如一张大网,将人们一步一步引入设计好的“陷阱”,使人逐渐沦陷,且无力逃脱。在影片中女主Lacie看上了一处高级公寓,但是高级公寓必须需要4.5分的高评分才能够打8折。社交评分系统通过高级公寓作为物质奖励,来激起Lacie对高分的渴望。在物质需求的驱使下,Lacie只有选择顺从这一切的控制,获取高评分。

Lacie为了获得高评分,作出种种违背本心的行为。最终,在婚礼上说出自己内心却不被这个社会接受的言语。Lacie在科技异化的步步紧逼中,完全只顾着自我情绪的表达,她不知道在这样场合中,自己应该做什么。科技异化使她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性,只顾自我情绪的表达。在其他人的眼中,Lacie就是反社会的疯子。

从Lacie的转变,可以看到科技异化对人的影响,片中人物的一切思维和行为方式都是在科技异化操纵下所形成。结合前文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探讨,笔者认为,女主Lacie在开始虽然处于一个单向度的社会,但是她仍然保持应有的同情心,会帮助只有3.1分的同事Chester。但是在科技异化的诱惑下,对高级公寓、社交网路虚拟评分的渴望,Lacie丧失了独立判断的能力。再次面对评分只有2.4分的同事Chester,忽视自己内心真正的意志,顺从的接受评分系统的操纵,冷漠的转身。这种丧失了自己意志表达的行为,也暗示了她已经成为单向度的人。

三、人与科技异化的转向

影片中,社交评分系统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科技掌控我们,还是我们掌控科技?这也是人与科技异化的根本关系。

(一)人与科技异化的根本关系

当科技掌控人的时候,人会失去对情绪的合理控制和自由,成为单向度的人。在影片中,科技异化借助社交评分系统的外壳掩护,将人类的缺陷无限放大。人类的大脑、思想甚至是灵魂都在被一步步吞噬,从而变成一具毫无思想的躯壳。女主Lacie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练习微笑、一路讨好陌生人、制作自己不喜爱的食物等等一系列行为,都是被科技异化所奴役、绑架的现象。

当人掌控科技时,人能够有着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影片中,并非所有的人都深陷科技异化的漩涡不可自拔。Lacie的弟弟Ryan和帮助过Lacie的女卡车司机Susan是典型的代表。

Lacie的弟弟Ryan在看到姐姐为了高级公寓所做出的种种行为,大声呼叫“那公寓是假笑牢房”。这其实也是弟弟Ryan对网络社交评分的一种反抗,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坚持本心,保持自己的思考。女卡车司机Susan出现时的评分是1.4分,但是她曾经是拥有4.6分的高分阶层。在影片中,Susan让女主Lacie搭顺风车。她道出了评分系统的真相:分数即是特权。即使自己成为高分阶层的人,也不得不向更高分数的人屈服。评分系统操纵着每个人本来应有的权力,所以Susan选择随心所欲的生活。这样的选择也是帮助女主最后冲破自我禁锢的重要力量。

电影的最后,虽然Lacie身陷囹圄,但她释放了自我。在监狱里,她被取下代表评分系统的“隐形眼镜”,坦然地接受心灵自由与身体不自由的矛盾现状,摆脱了评分系统的束缚。

“技术进步运用得当时,会促进整个社会向一个价值合理的社会发展,运用不得当就会导致技术的异化”。(3)也就是说,只有将科学技术合理使用才能够促进这个社会的进步。笔者认为,科技的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在使用科技时,也要把握好科技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科技和自身中找到平衡。

(二)科技异化的启示

“他试图以艺术作为抗衡现实、代替革命、拯救人性的手段,但他本人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毫无希望的希望”。(4)马尔库塞将科技发展与哲学艺术相结合,想建立一种新技术来根除异化。但是,他认为这样的手段仍然难以消除异化。

笔者认为,马尔库塞对于消除科技异化的认识太过于悲观。正如《急转直下》所描绘的背景正是马尔库塞所提到的“病态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身陷其中,不可自拔。

电影中,女主Lacie最后被关进监狱,并被取下评分系统,整个世界都变得真实可触。她可以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可以卸下伪装的面具,做回自我。这正是影片面对科技异化的启示:只有摆脱科技异化的桎梏,跟随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进行合理的自我表达,才能够成为双向度的人。也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勇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辩证思考问题的人。

四、结语

在影片中,人们通过追求高分,使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贫乏的、空虚的,情感世界是冷漠的。这一切的现象都是科技异化导致人类社会深层次的扭曲和变形。

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理论将这个世界的冷漠、虚伪完全的表现出来。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急转直下》所展示的世界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环境的缩影。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必须使用各种科技设备和工具,以此来解决各种问题。但是,在科技运用不得当时,科技会将我们紧紧捆绑在其中,甚至与我们社会、自我不断的疏远和异化。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科技和人的根本关系,并勇于做出改变,才能够将单向度的自己变成双向度的人。

注释:

(1) 关健.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41.

(2) 关健.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35.

(3) 傅永军.马尔库塞“发达工业社会批判理论”评析[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01)70.

(4)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51.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单向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用“单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从单向到双向的合作治理及实现路径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