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兰,张雪晖,Nele Brusselaers
(1.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福州350122;2.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微生物学与癌症细胞研究系,瑞典斯德哥尔摩17177)
福建医科大学自1995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学历生,2009年获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六年制临床医学本科英语授课专业(MBBS)来华留学生。福建医科大学为MBBS留学生开设全英文授课的预防医学课程,目的是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其建立预防医学理念,树立预防为主、为人群健康服务的观念,同时能熟悉我国基础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目前,国内已有不少文献讨论了预防医学课程全英文授课存在的困难,主要体现为学生语言表达障碍、师生相互沟通困难、师资英语水平欠缺、国家间文化差异、学生管理松散等问题[1-2]。但是,讨论如何从课程内容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文献有限。因此,笔者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结合授课过程中发现的教学难点,探索未来教学改革方向,以期为今后MBBS留学生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一门实用性医学科学。我校MBBS留学生的预防医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MBBS专业预防医学课程主要包括三大内容: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但由于所选用的教材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重点存在差异[3-4]。我校MBBS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环境卫生学、毒理学、营养健康概念、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以及社会医学。不少授课教师发现,由于教学知识内容大多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留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使得其对统计学方法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存在较大困难。
我校MBBS专业预防医学课程采用的教材包括浙江大学出版社的《Preventive Medicine, Medical Statistics and Epidemiology》以及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的《Epidemiology: An Introduc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5-6]。国内现有的预防医学专业英文教材种类少,多数是对国外教材的译本,缺乏统一、规范的预防医学专业英文教材。因此,福建医科大学等不少高校自行选择国内外英文教材,按照自选教材编写讲义,教材因教师的理解差异而导致内容传授不一致或内容不连贯[2]。此外,国内出版的英文教材内容大多围绕国内教学大纲展开,部分章节内容存在表达不精准、语言生硬等问题。教材内容无法同国际预防医学课程接轨,如缺乏临床流行病学、全球公共卫生重大问题现状与进展的相关内容。而国外出版的英文原版教材又缺乏我国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
当前,针对MBBS留学生的教学方式仍然主要围绕着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为基础进行传统授课,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型授课,而启发式、讨论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方式运用较少。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上课踊跃发言,但学生上课喜欢到处走动、说话,课堂普遍缺乏纪律观念。因此,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对于留学生而言容易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学生出勤率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授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大多局限于课上,缺少课后进一步的讨论交流。
我校2014级MBBS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国依次是:泰国(25.4%)、印度(22.0%)、坦桑尼亚(16.9%)、尼日利亚(13.6%)、津巴布韦(11.9%)、孟加拉国(3.4%)、加纳(3.4%)和赞比亚(3.4%)。泰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是我校MBBS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地,而这些国家留学生的英语口语带着不同程度的地方口音。我校参加预防医学课程全英文授课的教师一般都有西方英语国家的留学经历,或者短期的访学进修经历,英文水平普遍较高。但由于大多数MBBS学生的英语发音同西方国家的英语发音差异较大,导致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加大了课堂深度交流、互动的困难。
MBBS留学生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应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参差性、文化背景的异域性、教材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以及教学过程中外语特殊性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笔者结合以往教学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我国MBBS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MBBS留学生,尤其是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其过往接受的教学方式与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较大差异,学生比较适应以讨论课、小组协作、课程平台交流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国内外精品课程、新闻视频、国际案例等多手段辅助方法进行授课。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授课教师可借鉴目前西方院校十分重视的几种教学方法,包括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方法(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ILO)、可观察的学习成果分类法(Structure of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s, SOLO)以及问题导向式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传统讲授法相比,这3种方法都比较适应留学生课堂活跃、喜欢发言的特点,是留学生教学中可采取的一种合理教学手段,尤其是目前被国内外医学教育广泛采用的PBL教学方法。国内已有研究证实,采用PBL能有效提高同年级留学生预防医学的成绩[7-8]。授课教师在采用PBL教学方法时,应事先了解留学生的知识结构背景以及该国的文化、宗教、卫生体制等相关国情,以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并具有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为主旨,制定教学计划[7]。PBL课堂上授课教师可与留学生就生源国存在的预防医学、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励学生的课堂兴趣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非洲是艾滋病的重灾区,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携带人数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且近年来,印度、越南、泰国的艾滋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艾滋病的预防与管控是这些留学生来源国共同面对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不同留学生生源国由于文化、宗教、国家卫生体制不同,又常常导致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见解有所差异。因此,在课堂上集思广益,探讨非洲国家、东南亚国家如何借鉴中国在艾滋病预防、管控上的成功经验,从而为自己国家艾滋病管控问题找到可行方案,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促进交流。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法(flipped classroom)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即学生课前先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等学习材料进行自学,课中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通过小组协作学习、作业答疑、成果展示、互动交流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已有不少研究证实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杨淑改等证实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动机与态度转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9]。MBBS留学生喜欢展示和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更为自由和灵活,是一种适合留学生的教学模式。
3.利用在线平台与国际精品课程,辅助教学。依托日趋成熟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在线平台,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在线交流讨论,并利用预防医学相关国际精品课程进行辅助教学。目前,我国在线课程平台尚未提供针对MBBS预防医学的相关课程,授课教师可利用国际在线课程平台Coursera提供的预防医学、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精品课程辅助教学。Coursera目前已同150多个全球一流大学合作,提供各个领域的精品课程,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开设的Epidemiology in Public Health Practice课程[10]。
4.构建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督促教学。美国密斯教授认为,评价教师授课效果最核心的标准是学生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方面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水平[11]。预防医学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锻炼学生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的能力,而科研技能的掌握是核心。因此,在构建教学效果评价时,教师应着重了解MBBS留学生对国内外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科研技能的掌握程度。高校可构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邀请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参加线上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比较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科研项目以及发表科研论文的情况,了解教学方式的改进对于MBBS留学生科研思维、科研意识、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
绝大多数国家的临床医学本科(Medical Doctor,MD)都设置有预防医学相关课程,大多以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全球公共卫生课程为主。例如,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D项目预防医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Introduction to Biostatistics and Epidemiology, Clinical Epidemi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Global Medicine: Bioscience, Technologies, Disparities, Strategies[12]。哈佛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在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用上都强调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掌握前沿预防医学知识,了解包括耐多药结核菌、艾滋病、精神卫生问题、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等全球公共卫生重大问题。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好的教材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MBBS预防医学课程的教材应规范统一,内容必须涵盖预防医学领域最新理论与技术。例如,浙江大学采用的是美国多所大学预防医学课程的指定教材,由Howard Frumkin主编的最新版《环境健康:从全球到地方》,内容主要涉及环境医学、毒理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13-14]。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的教材选用可采用国际各大医学院校通用的标准教材。例如,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临床专业学生采用的预防医学教材,包括由Kenneth J. Rothman编写的《Epidemiology:An Introduction 2nd Edition》[15],以及由Michael J. Campbell编写的《Medical Statistics: A Textbook for the Health Sciences》[16],均可作为MBBS流行病学与统计学课程的教材参考。
我国应尽早建立符合医学教育特色的英文版教材体系。根据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和国内教材存在的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删减,适当融入我国预防医学的特色。全球公共卫生发展、我国卫生政策以及相关医疗保障制度是留学生关注的问题,课程中学生尤其对西方国家、中国及留学生生源国的医疗制度和现状的探讨气氛活跃,积极举手参加讨论。由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自非洲以及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的公共卫生基础建设较为薄弱,卫生体系也不够完善,他们对如何改进自己国家的基础卫生政策以及医疗保障制度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国近年来从SARS到汶川地震,在疫情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问题上取得的成功经验也可作为教材内容。
MBBS留学生教学需要更多高素质教师人才,需要加强全英文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教师队伍:(1)组织授课教师前往海外名校参加全英文教学培训。在培训中,教师应重点学习海外名校教师授课技巧,结合科研前沿案例,尤其是留学生生源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学会对具有不同背景的国际留学生因材施教。(2)建立国际高校人才合作绿色通道,引进海外名校教师,加强教师队伍的多元化与国际化。比如,上海复旦大学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人才交流服务,大大加快了人才互通交流[17]。(3)设立专项基金,鼓励高校教师加强同海外各大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教研项目合作交流。(4)尽快建立并完善留学生英语授课师资认证制度和教师岗前培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