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 助力思维生长

2019-04-04 06:17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成大实验小学校郑洁璐
数学大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对折灯笼思维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成大实验小学校 郑洁璐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数学学科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发展思维是核心素养的学科表达。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从问题引导、活动环节、知识勾连等各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启迪引导,让思维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结合以往学习中对两者的认识,分别从“边”和“角”这两个方面来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大胆的猜测,接着再针对两者的特征一一验证。在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这一特征时,学生能很快想到用直尺分别量出上下,左右边的长度,然后进行比较,发现确实相等。对于“折一折”这个方法,学生一时难以想到。于是,我将长方形纸片教具中上与下、左与右边分别描上相同的颜色,引导孩子要想验证上下这两条红色边,只要将手中的纸片进行上下对折,上下两条边相等也即可得证。通过对长方形对边相等的验证过程,学生再次思考“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这一特征时,想用“折一折”方法验证的学生往往受刚才的思维惯性影响,依然想分别通过上下、左右对折来验证,或少数学生只单纯想到“斜对折一次”。在全班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我并未直接否定他们的方法,还是分别请他们中的一个代表上台演示,只是在演示的过程中,当上下对折时,我提问:“上下对折我们只能证明什么?”学生会说:“上下两条边相等。”接着做演示的孩子会再左右对折,我会再次提出问题:“左右对折我们只能证明什么?”这时孩子们会发现我们只能证明对边相等,而四条边都相等并未得证。接着,我再请刚才仅斜对折一次的小朋友进行演示,我会接着提问:“这样斜对折一次,证明了哪两条边相等?”我们这次却只能证明相邻的两条边相等。就在大家看似陷入僵局时,我提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两位小朋友的方法结合起来呢?”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在这一过程中还渗透了等量代换的思想。

当然,其实在验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这一特征时,“折一折”有更简便的方法,即斜对折两次。当班级没有学生能想到这种办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想到这种方法或者直接向孩子介绍这种方法。其实,我们可以就孩子已有的办法,加以结合或在他们的基础上做相应的启发。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在数学的学习方法上得到更多拓展,也让孩子在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分别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积累了活动经验。

二、动手操作,让思维发散

从直观的动手操作到抽象的分析思考是小学阶段学习数学的重要认知手段。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当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时,大部分学生在导入环节的铺垫下,还是能想到“多的去掉”或者“少的添上”这两种方法的,于是我接着追问:“你还能想到别的方法吗?”学生开始陷入沉思,这时我提示孩子们,在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解决一个问题遇到困难时通常会借助哪些工具呢?孩子此时纷纷想到了圆片、小棒等数学教具。在学生动手摆圆片的过程中鼓励他们探寻多种方法。孩子们不仅接着发现了“移多补少”的方法,在课堂中我还惊喜地发现有位同学想到:芳芳拿走2颗彩珠,再给小军1颗彩珠,也可以使他们两人的彩珠个数相同。虽然这种方法不是本节课“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主要探寻的方法之一,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呢?你看,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验证了动手操作前想到的方法的正确性,还在这一移一摆之中探寻了更多的方法。切身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孩子们真正地感悟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是不可或缺的认知活动,它既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又是手与脑的密切结合。因此,在遇到问题瓶颈情况下,教师应该为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供教具、出示实物等丰富的途径,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具体问题进行探究,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数学经验,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思维得到提升发展。

三、知识迁移,让思维联结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迁移规律,结合学生已有的技能和知识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能考虑后续学习的需要,有限度、适时地做一些渗透、拓宽,就可以把相关联的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中解决问题:“如果某年6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这年6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在解决这道题目之前我先让学生回顾三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这题:“庆元旦,学生为学校挂灯笼,按红、黄、蓝、绿、紫的顺序依次挂,第43只应该是什么颜色?”在这里其实我们可以把上面的问题中6月份的总天数看作灯笼的总个数,即有30个灯笼,第1个灯笼上写着“星期三”,第2个灯笼写着“星期四”,第3个灯笼写着“星期五”……第6个灯笼写着“星期一”,第7个灯笼写着“星期二”的顺序循环排列(如下图),他们很快就能把“循环排列”的解题思路迁移到本题的学习上。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思维的积极性很高。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培养数学思维的着力点,努力思考合适的途径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领会数学精神,发展数学思维,体验数学价值,从而正确地理解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问题,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的基本要素和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对折灯笼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对折十次
糊灯笼
指尖陀螺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鸟与灯笼
挂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