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9-04-07 17:10武兴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反比例矩形函数

武兴明

一、合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设计教案时切实考虑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征,考虑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知识基础实现新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充分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章节时,由于学生在之前已经对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进行过了解和学习,这时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类比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对于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进行探究和学习,可以在类比二者的过程中组织几个同学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去画出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这种通过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由学生切实的认真的去做,去尝试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积极思维,还能在贴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色的角度上有效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仅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内在驱动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应当不断探索与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数学探究分为,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数学问题解决方法,促进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正确方法。以“矩形的判定”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温故矩形的定义,对矩形定义进行性质梳理,由此得出矩形的判定依据: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互平分且具有轴对称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探求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差异,由学生自行画出不同数量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梯形、不规则形状等,由学生主动探求矩形的判定依据,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探究,并在积极参与、互动、探究中发现新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三、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敢于质疑不仅是思维和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小心求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在讨论、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答案。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进行经历对于数学学习的探索和研究过程,例如引用实际,准备建造一个面积为160平方米的果园,一边利用后墙18米,一面利用铁围栏,引导学生设计,怎样搭建这个果园,需要多少米的铁围栏等等内容。这种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由学生提出“为什么这样建造不行?为什么这样最省材料?”等质疑的过程,能够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合理质疑积极探究,为有效提升数学学科教学成效做出努力。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中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探究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有目的的教学设计和引导,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为例。教师应结合学生已学习过的一次函数图像画法及反比例函数解题方法,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一次函数图像画法进行反比例函数图像探究。在探究前,教师可提示学生借助已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画出反比例函数图像,并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取值范围。然后,教师可采用图像的方式提示学生观察和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过渡与转换。通过该方法,不仅实现了旧知识的复习,而且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实现了“单向教学”向“双向互动”的转变。

五、总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摒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以更加贴合时代的发展特色寻求现代学生教育模式,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应当理性看待教学标准及要求的变化,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和思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数学探究能力,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反比例矩形函数
二次函数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化归矩形证直角
3.3 反比例函数
从矩形内一点说起
反比例函数难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