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对学生德育的渗透探析

2019-04-07 17:10江焕丽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乡土家乡意识

江焕丽

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后,能了解世界的广阔,以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理,学生可以通学习地理树立世界观。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不光可以传达地理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三观进行培养。

一、加强乡土意识,展开情感教学

教师在初中地理的教学时,可以加入乡土意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加上地理地貌的解析,并且运用丰富的事例,观察家乡在我国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灌输爱国爱家的理念,教师可以讲一些家乡的传说故事,与如今的地理地貌进行对比,并且根据家乡人的饮食习惯、性格等,让学生也能有一个家乡的基本意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地理面貌,还要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并为家乡的发展感到自豪。

比如,在重庆人的乡土意识开发中,可以从重庆人爱吃辣的问题开始切入,重庆的地形呈“凹”字型,被群山包围,虽然地处南方,但是人民却豪爽的像是北方的汉子。同时,重庆多山的地形,让他们的公路、地铁具有复杂性和层次性的特点,部分地铁甚至在负二十层,几乎让人以为这自动滑梯会把人送入地狱,部分铁路隧道甚至会穿越楼房,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重庆在历史上地位重大,在近代中也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教师在进行家乡的地理描述时,要风趣幽默,能让学生感受到对家乡的自豪,提升学生爱国爱家的思想。

二、认清自然发展,传达环保理念

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的教学时,需要传达保护环境的理念,提醒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可以从我国环境的变迁开始讲解,并且观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在17世纪以前,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不大,最多让河流改道、土地荒漠化,这种影响还不弱自然中的气候变迁,或是海底火山喷发造成的小岛。然而在17世纪以后,人类开始了工业化时代,废水排入江河湖泊,废气让臭氧层出现空洞,全球变暖现象加重,让自然环境变得恶劣。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教师要传达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减少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比如,在黄河的变迁中,学生可以观察到黄河流域的水道变迁和社会发展。黄河原名大河,拥有清澈的河水,是中国的母亲河,就在大河的两岸,无数氏族攻伐与结盟下形成了原始的文明,并且发展壮大。在汉朝时,由于小冰川期的到来,与上游砍伐树木的影响,大河逐渐成为黄河,曾经的优良养马地变成了穷山恶水,沙漠化现象开始侵蚀河西地区。如今从黄河运输出来的泥土上,出现了东方明珠上海,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脉动,同时,黄河的生态破坏,也让沙尘暴威胁到了首都北京甚至整个北方地区,让当地的空气水平变的恶劣。人类的活动也会对自然的发展造成影响,不保护环境,终究会对人类自身造成伤害。

三、联系时代变化,体验社会进步

地质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沧海也能变桑田,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意识也要不断翻新。中国的土地过于广袤,但是平原较少,多山地,而且水资源量少,虽然有着丰富的矿石资源,但是石油储量较少,且较多在东海的海床中,受到板块碰撞的影响,中国的地质运动较为频繁。中国是亚欧大陆的最东方,经过丝绸之路,可以源源不断的传输产品并吃下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教师要帮助学生认清世界形势,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教师可以对古丝绸之路的地形展开分析,并且与新丝绸之路进行对比。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以汉朝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古丝绸之路不仅带来了知识、文化上的交流,还拓展了那个时代人民的视野。古丝绸之路被人恶意把持后,欧洲大陆开始进入大航海时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变相的推动了世界的前进脚步。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材料和产品,填补不断增长的庞大需求,也需要把生产的产品售卖到世界各地,新丝绸之路时中国崛起的一大标志,教师可以通过铁路经过的地形,对中国发展战略进行解析,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展开德育教育。

四、结语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加强乡土意识,展开情感教学、联系时代变化,体验社会进步、联系时代变化,体验社会进步”等方式,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初中地理的积极性,充分了解初中地理的知识理论,并能将相关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效果。

猜你喜欢
乡土家乡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读《乡土中国》后感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