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导向;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
——以“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课为例

2019-04-07 17:10王晓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时政中学生培育

王晓璐

一、新时期核心素养界定

思想政治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学科素养并不是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的简单叠加,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四个学科内涵上的相互交融结构上的相互支撑。

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这是整个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政治认同就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感性和理性上的认同,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除指自然科学中求真务实之外,也指尊重规律、坚持真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指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法治意识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前提,教会学生如何守法用法。思想政治学科公共参与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积极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

二、时政资源对于培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法治精神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是我们今后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那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广大教师更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在为学生讲解法治相关的知识、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的时候,也要运用时政资源进行案例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消化。时政资源一般指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时政资源以其较强的时效性和新鲜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了解社会学习文化的载体。时政资源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上应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1.关注时政热点 培育政治认同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学生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各种形式接受大量的信息,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薄弱,对社会上的发生的事情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注重进行资源筛选,带领学生分析时政信息,让学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规章制度,从具体的新闻出发理解抽象的制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如生活与哲学“辩证否定”一课,笔者通过开篇播放多媒体视频,厦门交通网络的更新,引出辩证否定的概念,在播放视频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身边厦门的改变,厦门市政府的能力,从而培育中学生政治认同的科学精神。

2.拓宽视野培养公共参与 信息时代,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学生需要具备开阔的视野、扎实的知识,积极进行公共参与,教师也希望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时政资源中有大量的关于国家和社会的信息,通过对于时政信息的解读和学习们可以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主动的行使权利,主动的履行义务。

在“辩证否定”一课,之前,笔者布置学生研究性学习任务,分组从不同角度,介绍厦门地铁,同学们在享受沟通知识的过程中,与参与到地铁志愿者的招募,同时对于新地铁车厢设计等,也通过网络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培育了其公共参与的意识与能力。

3.关注社会加强法治意识 法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让尚在学习中的学生理解法律内涵并树立法治意识是比较困难的。那么运用时政资源,进行案例剖析,把教材知识和现实案例相结合,在剖析的过程中渗透法治精神,不仅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要注重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让学生树立法治精神。

在“辩证否定”一课,作者通过介绍厦门交通的变化,介绍为何淘汰旧交通工具,从而引出污染相关的法律,培育中学生的法治思维,潜移默化中传递了法治的重要性,法律必须遵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时政导向: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

时政资源如此重要,中学生科学精神需要培养,那么如何把二者联系起来便是中学政治课堂的关键,也是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即把握热点,扣好“扣子”;分析热点,提升能力;运用热点,解放自我。

1.把握时政热点,树立正确价值观 价值观对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近而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在今天,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学生对于党和国家、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即政治认同,是至关重要的。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同样,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在要求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应坚持立德树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现今的政治课堂上,教师多会选用时政资源作为上课素材,教师将经过筛选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政材料运用到新课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上,让学生多关注正面新闻,多关注社会正能量。正确看待社会问题,认识到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做到制度认同,道路认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2.分析时政内涵,提升学生能力 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证明能力和素养的层级。教师应注重生活情景对展示学科素养的水平价值,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检验知识的同时评价学科素养水平。

在课堂上,教师将时政资源引入到新课导入、教授新课以及课堂练习中去,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正确剖析社会现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环节形式多样,每种形式都紧扣热点问题,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辨析,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生活化情景以达到我们所希望学生达到的综合素质,培养其核心素养。

3.利用时政资源,解放自我能力 对于时政资源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政治教学之中,同样可以运用于课堂之外。而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中学生可以利用时政资源解放自我。

首先中学生可以通过时政资源分析探讨,进行头脑风暴,解放中学生思想,提升中学生积极探讨,勇于质疑,敢于讨论的科学精神。其次中学生可以把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利用国家大事甚至国际大事的正确思想指导自身的实践,开拓中学生眼界,有利于创新性思维与能动性实践的形成。

总之,在政治教学之中,中学生的何欣素养培育是个宏伟工程,而时政资源是这个工程的重要“材料”,教师运用的好,可以帮助中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帮助中学生解放思想,解放能力。

猜你喜欢
时政中学生培育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