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019-04-22 03:07付利平
关键词:初中地理德育教育教学

付利平

【摘 要】初中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特点,蕴藏着丰富情感的素材,有利于德育的渗透、开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建立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要讲求科学、合理和实效,德育内容就必须采用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避免空洞的说教。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68-02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各学科的内容都含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性,初中地理课程自然也不例外。初中地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融的学科,是一门富于情感、丰富多彩的学科。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背景下,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地理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因素,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既研究自然因素,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又研究人文自然现象,揭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中国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中学地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地理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其次,发掘乡土地理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中学地理教师要通过传授本地区的地理知识,让学生体验和了解当地的地理风貌和特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得到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了解家乡的热情,并最终使这种情感转化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开发各种课堂、课外的地理实践活动课,如举办讲座、组织地理课外活动、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开展乡土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乡土地理教育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课堂教学更生动,效果更为显著。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现代的教学方法,即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它不仅具有传授地理基础知识的功能,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强调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能起到“请进来”,解决学生不容易“走出去”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加快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转化过程,这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学习中国地理中的北方区域时,可以播放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视频,屏幕上展现了长江的雄伟、黄河的豪迈、青海湖的瑰丽,自然会激发起学生的万丈豪情。

三、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立志成才的精神

当今的学生基本都是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的,他们大都满足于父母为他们创造的良好生活条件,不愿吃苦,缺乏人生奋斗目标。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首先,利用国家民族的荣辱点进行教育。对于事关国家荣辱的问题,学生都很关注。例如:新中国成立前,有国家说中国是“贫油国”,没有石油资源可开采,无法发展石油工业。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石油工作者历尽千难万险,转战南北西东,从西北到东北,开发了大庆油田,接着又开发了华北油田、胜利油田等,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石油不但能自給,还可以出口!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其次,利用地理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在传授世界地理中的欧洲、北美等其他发达国家的地理知识时,在介绍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等知识的过程中,也要介绍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成就,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进心与自信心,促使他们树立不认输、不自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

四、改变教学方法,渗透环保意识

传统的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教材中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采取简单的单一的说教方法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能够渗透环保意识,还会挫伤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研究新的实用的学习方法,将环境保护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渗透。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互动教学,以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为主,师生与社区、网络课堂为辅。初中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主动的思考与领悟;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将课堂上的地理知识讲“活”,让学生将地理知识学“活”,能够与实际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思考或者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但是,日本人在用完一次性筷子后不是简单的焚烧而是将其回收造纸,这就做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然后启发学生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具体的思考。

五、利用实践活动,参与环境保护

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作用并能够学以致用,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获得不同于地理课堂的体会。如,在植树节3月12号這一天,教师可以联系相关的社会组织,并积极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在积极地植树的过程中,获得不同于书本上的环境保护知识,增加对地理学科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师生还可以拓宽实践活动的途径,在实践中进行环境教育,如,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环境问题以漫画或者插图的方式进行表达,初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运用漫画这种带有夸张或者讽刺意味的形式能够更好的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此外,教师可将学生合理的分组,每组安排适当的与环境相关的调查,调查后小组进行讨论,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并组织小组之间相互的交流讨论,在实践中获得心灵的感悟,开阔自己的眼界,在交流中,不同的思想碰撞出新的科学的环境知识。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德育已融入各个学科的课堂之中。“欲育人者先自育”。只有不断提高德育的自觉性,掌握德育渗透的本领,做到“自然”和“有效”地实践,地理学科的“育人”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雪岩.德育教学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戚万学.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德育教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