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

2019-04-22 03:07梁丽娴
关键词:特质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梁丽娴

【摘 要】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分析与建构策略研究,要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自然的成长规律,努力进行授课手段的更新,教材内容的补充;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想方设法激发他们浓厚的参与兴趣与主动探究的热情,确保教学质量得以迅速提高。此外,还应从不同角度、新的层面出发,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他们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特质;建构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135-02

引言

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解决能力能力的具体表现。小学数学教师身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针对核心素养特质做出分析,运用有效的、合适的建构策略完成既定目标,那么,学生成为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就更令人期待了。其实,数学教育本就极具特色,学生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虽然困难,但从核心素养的培育角度进行数学能力的综合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下面,笔者就简单的阐述了几点不同看法。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分析

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了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文化、数学情感、数学态度等,普遍具备基础性、综合性、发展性特征[1]。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是:首先,站在数学角度形成观察意识,在一些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可以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慢慢养成属于自己的特殊思维方式;其次,观察、分析、想象之间存在着很大关联,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从而提高數学的综合能力;最后,运用数学方式解决各种问题,通过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想法,学生主动参与了学术交流活动,才有机会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不可多得的建设人才。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教师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就能创造出基础教育更大的辉煌。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建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热情,通过情境创设、有效互动,培养其核心素养的同时优质的完成讲课任务,这样一来,后续实践工作的推进将会变得异常的顺利。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紧抓时机运用建构策略,一边传授基本的知识技能,一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2]。比如,学习人教版数学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学难点为:让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直角、锐角、钝角;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结合生活情景展开具体操作的能力,帮助他们了解几何知识,从而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把核心素养的建构要求渗透下去。第一步,出示主题图,使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总结信息,并且说给同桌听。第二步,设法让学生感知到角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启发其“数学即生活”的意识。第三步,通过实践,探究新知,要求学生找出剪刀、易拉罐、水龙头等物品的角,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第四步,全班汇报,教师结合不同学生的表现给出一些评价,引导他们继续思考,最终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学生的抽象思维非常活跃,探究过程中发现了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这远比教师一味灌输指导的效果好得多。

2.多种方法,展开教学。

有效建构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应该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不会强制学生完成这样或者那样的学习任务,而是会给他们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通过语言引导,加深学生印象。有的时候,优秀的数学教师会用特殊手段,将“教”变得灵活起来,把学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配合概念系统性研究,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讲授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四则运算》相关内容时,可以采用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使学生在学习加、减、乘、除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时,发现数学的乐趣,产生探究的欲望;可以导入情景,引发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有关0的运算规则,牢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运算规律;或者说,提问学生几个问题:(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什么?(2)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3)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建构完成核心素养,数学课堂因此焕发了新的活力,就给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认知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集体活动,促进发展。

开展小组合作、集体讨论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提倡主动参与、师生有效互动,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并且去除学生抵触的情绪,一举多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比如,针对人教版数学教材《可能性》一节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我选用游戏导入的方法,成功揭示了课题——可能性。并将学生按照能力分成若干小组后,要求他们主动探究,不断体验“一定”“可能”“不可能”。而后,我又联系了生活实际,通过故事讲述,加深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设计猜、做、辩、玩四个方面的活动,调动学生脑、手、眼、口多种感官,有效控制整体节奏,积极建构核心素养[3]。再如,学习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圆》时,我鼓励孩子们从生活中寻找有规则的平面图形,然后一起操作,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的特征等。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我会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当学生思维局限时,说:“你可以往其他方面想想,也许就有不同发现了呢。”、“不妨结合动手操作、测量比较,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学生热情不足时,说:“老师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小组合作将使你进步,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去请教别人。”、“加油,更大的成功等待着你。”…以集体活动为中心的数学教育,满足了学生需求,教师明白这一点,在今后的实践中就能创造出更大奇迹。

结束语

总之,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分析、有效建构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教师们的不懈努力,学生们的积极配合。实践中,灵活教学很有必要,把课堂真正归还学生,数学教育即将走向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周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数学教育学报,2018(16)88-89.

[2]喻平.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7(05)212-213.

[3]张志胜.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J].教育家,2017(03)40-41.

猜你喜欢
特质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