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火龙果园病虫草害种类及主要病虫消长规律研究

2019-04-23 01:53欧善生冼俊枫苏桂花覃连红简峰何元强陈丹梁耀平陈宇杨泽湘周小花
广西植保 2019年1期
关键词:病虫草害溃疡病炭疽病

欧善生,冼俊枫,苏桂花,覃连红,简峰,何元强,陈丹,梁耀平,陈宇,杨泽湘,周小花

(1.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宁市 530007;2.宁明县驮排水坝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 宁明县 532500)

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Britt)又称红龙果、龙珠果、仙密果、玉龙果,属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是热带与亚热带果树之一。果皮外表鲜红,鳞片似龙鳞,果肉主要分为红心、白肉、黄肉等几种;果形近椭圆,重量一般在150~1 250 g之间。火龙果喜光、耐热耐干旱,对土地要求不高,山坡、平地、沙质土、黏土、壤土均可种植,较适宜的pH值为6~7.5,属浅根系作物。火龙果不耐冰雪霜冻,当温度低于0℃以下时,嫩茎极易被冻伤,从而会引发炭疽病、软腐病、茎斑病等各种病害,同时也怕积水,较适宜的生长温度25~35℃,当温度低于10℃或者高于38℃都会使火龙果停止生长。经查询和实地调查,目前我国火龙果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贵州、云南、海南等地。

有关火龙果病虫害的研究已有过一些报道,郑伟等(2007年)报道了“火龙果病虫害研究进展”,介绍主要病虫害特征及其防治方法[1];郑德剑等(2013年)报道了“防城港市火龙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对策”对防城港火龙果一些主要病害病原进行了归纳整理,包括主要虫害及病原物的鉴别和防治方法[2];李敏等(2013年)报道了“火龙果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对火龙果黑斑病的病原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与研究,并测定了15种杀菌剂对黑斑病菌丝的室内毒力[3];韦茜等(2007年)报道了火龙果炭疽病药效筛选试验,比较了6种药剂对火龙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4];郑伟等(2008年)对贵州火龙果病害及主要病害防治进行研究,介绍了火龙果茎枯病、茎斑病和茎腐病的发生规律,并对火龙果的主要病害病原进行了调查和鉴别[5];易润华等(2013年)报道了火龙果溃疡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火龙果溃疡病病原为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Penz.) Crous Slippers,并对火龙果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同时对火龙果溃疡病病原新暗色柱节孢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6]。而截至2018年,尚未有文献报道广西火龙果病虫草害及其天敌种类名录,也未见火龙果炭疽病、溃疡病、斜纹夜蛾等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相关报道。曾有学者对火龙果发生的个别病害及其病原做过一些概括整理,也有学者报道为害其他寄主的斜纹夜蛾、棉铃虫和烟青虫的发生规律研究,但是上述害虫为害对象、区域性、发生地气候特点与广西截然不同。至2018年,广西火龙果大部分植株年龄已达4~5年,随着火龙果栽培面积的进一步扩增,当地火龙果生长地带的生物群落逐渐建立,病虫害为害也逐年加重。因此,为了摸清广西火龙果病虫草害种类和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作者于2016—2018年对广西火龙果主要病虫害及其天敌种类进行普查,研究了火龙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果可为火龙果主要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及害虫天敌的综合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地点

广西崇左市、百色市、南宁市、贵港市、玉林市等火龙果种植基地。

1.2 调查品种

品种主要有金都1号、美龙1号和越南金边。

1.3 火龙果病虫草害及其天敌种类的普查方法[12]

1.3.1 普查方法

2016—2018年,普查鉴定火龙果病虫草害及其天敌种类,并对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调查,每隔30 d调查1次,用照相机拍摄和记录各种病虫草害和天敌种类的相关资料及采集一些病虫为害症状的标本,并将一些无法辨认的病虫及其天敌的标本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鉴定。为害程度采用田间病虫发生实地估测法,“+”表示该病或害虫为零星发生,对火龙果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表示发生较多,对火龙果生产和产量有一定影响;“+++”表示发生较严重,对火龙果生产和产量影响大;“++++”表示发生严重,对火龙果生产影响极大。

对于火龙果害虫的天敌,发生程度也是采用实地估测法,以以下符号表示天敌的发生量:“+”表示该天敌为零星发生;“++”表示该天敌发生量中等;“+++”表示该天敌发生量较多;“++++”表示该天敌发生量多。

1.3.2 标本鉴定和编录

病虫标本鉴定到相应种,如果暂时无法鉴定到种,则先鉴定到科,以示采集所得的种类数。在病害的鉴定中对未知的病害标本分别使用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组织培养这些方法来鉴定。在普查过程中采集到害虫的幼虫或蛹,若尚未识别其种名,则带回实验室饲养,以获得成虫标本进一步鉴定。调查记录每种天敌的取食对象,未识别其取食对象的天敌可采回室内进一步鉴定。以上未鉴定的病虫杂草以及天敌通过查询相关参考文献资料或向相关的专家请教。

将火龙果病虫草害及其天敌种类归入名录表,分类整理广西火龙果主要病虫草及其天敌所属分类地位:病害、害虫或杂草名称、为害部位或发病部位、为害程度和分布区域等。

1.4 火龙果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调查

1.4.1 主要病害发生动态调查

在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火龙果种植区,连续3年调查金都1号、美龙和越南金边3种不同品种火龙果的炭疽病、溃疡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每个品种选5个点调查,从离田边往种植行内第三行开始连续调查30株火龙果嫩茎,调查茎上每月新长出的病斑,按照以下的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计算选定的火龙果植株的病情指数。每隔30 d进行1次定株定点调查,共调查36次。

火龙果炭疽病、溃疡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0级,全株肉质茎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全株肉质茎面积的1%~10%;2级,病斑面积占全株肉质茎面积的11%~30%;3级,病斑面积占全株肉质茎面积的31%~50%;4级,病斑面积占全株肉质茎面积的51%以上。

1.4.2 主要害虫发生动态调查

在未采取害虫防治的火龙果种植区内调查,以为害火龙果较重的斜纹夜蛾、棉铃虫、粉绿象甲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五点取样法定株定点调查,每个样点调查120株火龙果。调查的火龙果品种为金都1号,查看每个样点火龙果害虫密度情况,调查每株火龙果所有茎(或果实),检查从顶芽一直到茎基部(或果实表面)上的斜纹夜蛾、棉铃虫、粉绿象甲等害虫的数量,每隔30 d进行1次定株定点调查,共调查36次。计算出百丛平均每株的虫口密度。

1.5 试验数据的相关计算公式

病情指数[11]=[∑ (病级数×该级株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级数)]×100

虫口密度(头/株)=总虫数/调查总株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火龙果病虫害及其天敌种类普查结果

经过3年对广西火龙果病虫草害及其天敌种类的实地普查,初步明确广西火龙果园的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天敌种类共有99种,其中害虫及有害动物17种,病害12种,杂草43种,昆虫天敌27种,对火龙果生产造成较大为害的病害有炭疽病、溃疡病、生理性病、茎斑病、茎腐病、疮痂病等(见表1);主要害虫有斜纹夜蛾、棉铃虫、烟青虫、绿象甲、橘小实蝇、胡蜂等(见表2);主要杂草有牛繁缕、胜红蓟、马唐、牛筋草、莎草类等(见表3);昆虫天敌有捕食性瓢虫、猎蝽、螳螂、茧蜂、广大腿小蜂、泥蜂等(见表4),是当地火龙果蚜虫、鳞翅目害虫及有害蜂类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

2.2 火龙果主要病害的发生动态

2.2.1 火龙果炭疽病的病情动态变化

经调查,2016—2018年3种火龙果炭疽病病情动态变化图如图1所示。3个品种火龙果在每年1—12月均发生炭疽病,发病高峰期在每年3月、4月、7月,其中7月发病较重。3个品种火龙果的月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12.23、9.02和14.35,由此可知,对火龙果炭疽病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是金都1号。

图1 2016—2018年3个品种火龙果炭疽病病情动态

2.2.2 火龙果溃疡病的病情动态变化

经调查,2016—2018年3种火龙果溃疡病病情指数动态变化图如图2所示。3个品种火龙果在每年1—12月均发生溃疡病,发病高峰期发在每年4月、7月,其中7月发病较重。3个品种火龙果的月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18.98、9.30和15.35,由此可知,对火龙果溃疡病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是金都1号。

图2 2016—2018年3个品种火龙果溃疡病病情动态

2.3 火龙果主要害虫的虫口密度的动态变化

经调查,为害火龙果的斜纹夜蛾、棉铃虫和绿象甲的虫口密度动态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以火龙果主要害虫虫口密度动态可以看出,斜纹夜蛾、棉铃虫、绿象甲等3种害虫的发生高峰期主要在5月、7月。

图3 为害火龙果3种主要害虫虫口密度动态

表1 广西火龙果园病害名录

表2 广西火龙果园害虫名录

表3 广西火龙果园杂草种类名录

附表3

表4 广西火龙果园昆虫天敌种类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经对广西火龙果病虫草害及其天敌种类进行实地普查,结果发现,广西火龙果园的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天敌种类共有99种,其中害虫及有害动物17种,病害12种,杂草43种,昆虫天敌27种。其中,火龙果炭疽病、溃疡病、斜纹夜蛾、棉铃虫、绿象甲为广西火龙果主要病虫害,严重影响了火龙果的产量。

火龙果炭疽病、溃疡病、枯萎病、基腐病在广西火龙果种植基地均有发生,在结果期和嫩芽期炭疽病、溃疡病对火龙果果实和新长的嫩梢都有不同程度的为害。溃疡病容易在高温高湿的气候下发生,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凹陷褪绿病斑,渐变成橘黄色,后期形成灰白色突起的溃疡斑,孢子最佳萌发温度均为30℃,菌丝最佳生长pH为8。每年7月,炭疽病和溃疡病对火龙果的果实为害较大。而广西火龙果害虫主要发生期为嫩梢时期,在嫩梢萌发期发生且为害严重的害虫有斜纹夜蛾、棉铃虫、绿象甲等。其中斜纹夜蛾全年发生,4—5月发生最为严重,大量取食嫩枝梢,对火龙果生产影响较大。因此,在火龙果生长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治炭疽病、溃疡病、斜纹夜蛾、棉铃虫、绿象甲,才能提高火龙果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在广西火龙果昆虫天敌种类调查中发现,当地火龙果害虫天敌种类有27种,且每种天敌虫口密度不大,但各类天敌在病虫害的控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中烟青虫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有泥蜂等,寄生性天敌有广大腿小蜂、茧蜂等。在早期发生的烟青虫、棉铃虫种群中,泥蜂类对烟青虫、棉铃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捕食与寄生性瓢虫和茶褐盗猎蝽、螳螂与广大腿小蜂类,在火龙果发生为害期可见它们的几个虫态,因此,这两类天敌昆虫可视为调查区域内蚜虫及鳞翅目害虫的天敌优势种,其中瓢虫、螳螂、广大腿小蜂类天敌昆虫对火龙果害虫的控制效果较明显。因此,在进行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时,要注意对天敌昆虫进行保护和利用。

在广西各地火龙果园中调查发现43种杂草,建议采用树皮、农作物秸秆、除草用的无纺布等覆盖物覆盖,减少化学除草剂的用量。

3.2 讨论

火龙果病虫草害及其天敌种类调查只是针对广西火龙果主产区进行了普查,由于广西火龙果的规模化种植处于发展阶段,当地火龙果栽培、病虫防治技术还未形成较完整的体系。随着火龙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增,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即火龙果)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相应的消费者(即火龙果病虫草害)由于生态条件改善也会伴随着严重发生,广西火龙果可能会有一些新的病虫杂草种类及优势种群出现,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调查区的火龙果主要为4~5年的苗木,每年2—3月广西南部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而且火龙果嫩梢还在生长,大部分还未老熟,抗逆能力也差,嫩茎易受冷害造成伤口,炭疽病、溃疡病和软腐病分别从伤口侵入后感染。4月为火龙果炭疽病发病高峰期,主要是由于4月气候高温高湿,其中温度最高达到39℃左右、相对湿度在60%以上,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为火龙果的发病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试验区的土地也主要为黏土,下雨天气极易积水同时还有嫩梢的存在,这也是发病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每年7月为溃疡病、炭疽病全年发病的高峰期,这与广西南部7月持续性高温多雨天气有关联,同时,7月是第四和第五批结果时期,果实表面易感染炭疽病和溃疡病。

猜你喜欢
病虫草害溃疡病炭疽病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浅谈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猕猴桃溃疡病致病根源及防控对策
北方杨树枝干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夏季嫁接猕猴桃注意啥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北方有机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