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

2019-04-30 04:22郭雨晴
考试周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案例分析校本课程

摘 要:当今中国众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是现阶段我国课程改革的重点项目。由于课程开发的权力下放,教师已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而校本课程开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通过对S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案例分析,对课程开发中教师暴露的问题做简单地剖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思考。

关键词:校本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案例分析

一、 研究缘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呼声日益强烈。1999年6月15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如今课程开发是大势所趋,但于教师而言,他们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迎接着极大的挑战。因为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承担者和实际执行者,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

二、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一) 学校及课程开发背景

S小学位于新竹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学生多为农家子弟,因此生源不稳定,学校规模较小。全校共有学生75人、教师8人、教务主任1人。

1995年,一位师范院校的音乐学教授O因对现行教育体制不满,想推广加纳德的多元智能理论。S小学偶然间得到此消息,在获得政府批准后,由O教授作为课程顾问开始进行课程开发的实验。

(二) 课程参与人员

O教授主要参与课程目标制定、课程纲要规划、课程方案设计等工作,起着总领作用。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负责教学方案的编写和课程协调。家长和学生也可以对课程方案提出意见。

(三) 课程开发的具体内容

以儿童本位为基本理念;对教学科目做适当调整,将国语、数学、音乐、体育等与七大领域(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相契合的科目独立设科,将自然、社会、生活与伦理、道德与健康合并成一科称作“主题”,增加艺术课程和社团课程。

(四) 课程开发结果

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在1996~1997学年的上学期,O教授认为S小学的课程开发工作无法进行下去,故请辞离开。1998年,学校正式终止了课程开发方案,以失败告终。

三、 基于案例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一) 教师缺乏专业能力

S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开始就要求对七大领域的课程进行全面开发,几乎是每个教师负责一个领域(该校只有8名教师)。另外还要开发社团课程(多达28个)。这些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形成了很大的挑战。笔者认为造成普遍的教师专业素质不过硬的原因在于教师教育。我国的教师教育一般可以分为职前师范院校的教育和在职教师教育两种。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过度强调学科知识,这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的积累是极为不利的。

(二) 教师对课程开发的态度冷漠

S小学的教师,在课程开发之初,基于一定的改革热忱,大多能积极响应。随着课程开发任务的不断加重,教师对这一实验颇有怨言,对课程开发的认同感也逐渐降低,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已经使教师分身乏术,课程开发的时间让教师疲于奔走。加上课程开发本身就是教师不擅长的领域,教师在课程开发中有种无从下手的无力感。这都使得教师对课程开发的参与度不断降低。不仅是S小学的老师,这是多数课程开发的老师的共同感受。

(三) 教师缺乏合作意识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S小学的教师每人负责一个领域的教材编写。教材编写环节没有吸收相关课程专家、社区、家长作为合作对象,且教师之间很少沟通协商。他们缺乏合作意识,都在“孤军奋战”。每个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且相互没有合作交流。这都导致了教材编写的内容前后无法衔接,教学内容的难度也不统一。可想而知,这样的教材也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水准。

四、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策略研究

(一) 对在职教师进行教师培训

现如今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主要暴露出对计算机、英语、课程理论知识的欠缺,可以通过教师培训进行补充。培训形式可以是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为期3-7天的观摩学习培训,也可以是远程网络培训。这种集中培训可以给予教师教学启发与技能提升,也可以让他们开拓自己的课程课程视野。但是教师都来自不同的学校,每个学校的师资、地区、生源等方面各不相同,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同。集中培训可能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教师收获不大等问题。就此而言,学校可以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为了学校的发展,旨在培养教师在发展课程中发展自我。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可以多开展校内培训,以确保更有效地发展教师。

(二) 给教师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针对教师同时进行教学和课程开发的时间不足问题,从国内外的一些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中总结学校的措施大致包括:(1)招收编外教师,帮助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分担教学和管理工作,确保他们能有充足的时间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划与研究工作;(2)每天上课前或放学后开会,不占用日常的教学时间;(3)延长午饭时间,让教师在这段时间相互交流课程开发的建议;(4)在假期开始或者结束前,组织研讨下学期的规划活动,让教师有必要的时间安排教学与课程开发的规划活动。

(三) 加强学校与师范院校的互动

应该建立学校与师范院校的联动模式,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和申报课题方面均有压力,需要师范院校给予师资的援助。师范院校属于高等教育,对基础教育的现状并不了解。因此,建立长效的联动机制,学校和师范大学可以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小学与具体的师范大学签订协议。大学的课程专家可以参与到小学的课题申报组,建立新的合作组;大学教授可以到小学开展讲座;小学教师可以去大学观摩、听课,也可以与师范生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党朝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

[2]加纳德,沈致隆.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

作者简介:

郭雨晴,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案例分析校本课程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