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磨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2019-05-05 09:45向建文池秀芳高薇薇
广州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木香早产儿胃肠

陈 佳 向建文 池秀芳 张 静 高薇薇 王 越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广州511442)

早产儿消化系统生理功能和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调节不成熟,尤其是出生时胎龄小、体质量轻的早产儿,胃肠蠕动乏力,缺乏推进食物前进的动力,经胃肠道喂养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可造成一系列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此类早产儿进行干预。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皆在运用传统中医的方式:四磨汤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此类早产儿,并探讨其临床效果,以寻求简单有效的中医的干预措施并临床推广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0~34周、体质量1 500 g~2 500 g的,住院2周以上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共165例,研究选取住院期间有喂养不耐受表现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考虑为喂养不耐受:①喂奶后胃食管返流,频繁呕吐,呕吐次数≥ 3 次/d;②奶量不增加或减少> 3 d;③回抽出咖啡样物,大便潜血阳性;④残余奶超过30% 或大于2 mL/kg;⑤腹胀,24 h腹围增加1.5 cm 伴有肠型;⑥体质量不增,10 d 后< 10 g/d 等;患儿生命体征稳定;胎龄30~34周;出生体质量1 500~2 500 g;出生时无窒息史;患儿监护人愿意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在早产儿常规诊疗基础上予四磨汤加穴位按摩,对照组仅予早产儿常规诊疗。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见表1。

表1两组早产儿临床因素比较

1.2 穴位按摩方法

将早产儿安抚安静后,平躺或俯卧,取穴脾俞、胃俞、肝俞、足三里,每个穴位揉按1min,每天上午11:00~12:00 和下午 16:30~17:30,各进行一次;5 d为1疗程,共2个疗程;

1.3 营养及给药(四磨汤)方法

均给予鼻饲管喂养(INGF),配方乳及营养方案:两组均采用同一种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因入院时间不同,于生后6~12 h开始喂养,平均9 h,从小量起:出生体质量1 000~1 500g宝宝,开始1 mL/次,每2 h 1次,每天每次增加2 mL;出生体质量>1 500 g者,开始2 mL/次,每2 h 1次,每天每次增加4 mL。静脉营养:生后第1天起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第2天始滴注6.74%氨基酸,第3天开始滴注20%脂肪乳溶液,剂量分别从0.5 g/(kg·d)开始,每日增加0.5 g/kg,逐渐增至3.0/(kg·d)。总液量第1天为60 mL/kg,按15 mL/(kg·d)增加直至150 mL/(kg·d)。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停用静脉营养,达全肠道营养。

喂养不耐受的处理:在喂养过程中,需观察耐受情况,如胃内残留乳不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则将残留液打回,再将奶补至预计量;若下次仍有残留,奶量应减少2~4 mL;如腹胀较前增加1.5 cm,应详细查体,若体检正常,可暂停喂1~3 h;如果下次喂奶时仍有上述情况,需拍腹部平片,观察胃管位置,并排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治疗组INGF前5 min给四磨汤口服液按1.5 mL/kg每次,每天3次,鼻饲管注入。

1.4 监测指标

研究组及对照组均全程观察记录早产儿有无出现频繁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的症状;两组早产儿予喂养前和喂养2周后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留血清查GAS和INS,检测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GAS、INS试剂盒为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产品。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采用SPSS19.0软件包统计数据。

2 结 果

2.1 临床观察消化道症状和体质量结果

2.1.1 早产儿出现消化不耐受症状情况:治疗组早产儿频繁呕吐、腹胀和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早产儿消化道症状情况 n(%)

2.2 两组早产儿血清GAS和INS检测结果:两组早产儿生后空腹血清GAS水平和INS水平都持续升高,治疗前两组早产儿空腹血清GAS和INS没有差别(P>0.05),2周后治疗组早产儿的血清GAS和IN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早产儿胃泌素水平和胰岛素水平

3 讨 论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临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主要由早产儿的生理特性决定。早产儿胃容量小,胃肠蠕动慢,吸吮力差,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动力不足易出现胃潴留、呕吐、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症[2]。而国内外均有研究显示穴位按摩、音乐疗法等可使新生儿呕吐缓解,使早产儿体质量增长明显加快[3-8]。而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脾俞、胃俞、肝俞、足三里等穴位的按摩可以减轻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穴位按摩的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国内外均有研究显示穴位肢体按摩改善新生儿神经系统及生长发育[3-9],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认为:早产儿属初生儿、先天不足的胎怯儿,其生长力旺盛,对精微物质需求迫切,然而,初生儿脾胃娇弱,动力不足,易出现脾胃负担过重,失于运化,气滞食积而发为腹胀,胃气上逆而发为呕吐。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脾胃病可通过脾俞、胃俞来治疗;肝俞穴调畅气机;而足三里系胃之下合穴,素有“肚腹三里留”之说法。《灵枢·五邪》日:“邪在脾胃,皆调于三里”,《四总穴歌》日:“肚腹三里留”。所以通过这些穴位按摩,是可以健运脾胃、通畅气机,改善呕吐腹胀等症状的。

从西医角度来说,穴位按摩时,治疗信息会通过皮肤的触觉及压力感受器沿脊髓传至大脑,反射性地引起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机体通过神经及体液的调节,达到更合理的生理平衡状态。而胃肠相关穴位的按摩,可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10-11]。而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按摩可使GAS及INS水平明显升高,而GAS及INS为两种主要的胃肠激素,具有促进胃肠动力,帮助消化吸收的作用,这也是穴位按摩能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主要原因。

四磨汤口服液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等药物组成,木香能疏肝理脾、消积导滞,含有的木香内酯、木香碱具有持续、温和地促进胃肠道蠕动和收缩的作用;枳壳能改善肠道血液循环,促进排便;乌药能顺气降逆、散寒止痛,在组方中起关键性作用,不仅能增强配方中其他药物的药理作用,而且能兴奋胃肠平滑肌使其收缩活动[12];槟榔消食,有拟胆碱作用,促进肠道上皮功能及增加腺体分泌,四药合用,调理脾胃,促进患儿肠蠕动[13]。

综上所述,四磨汤联合穴位按摩可促进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预防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促进早产儿的喂养,这是一个经济简单的方法推广应用。中西医结合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具有广泛前景,值得更多的研究及探讨。

猜你喜欢
木香早产儿胃肠
China’s Approaches to World Development and Peace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阅读木香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