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护理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2019-05-05 09:45杜玉君
广州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疼痛感延续性伤口

杜玉君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鹤洞分院(广州510180)

伤口在临床中是指皮肤、肌肉及黏膜等组织受外在因素出现破裂的病理现象,伤口护理则是临床针对患者伤口实施的护理措施,通过实施有效护理减少感染及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促使其尽快恢复[1]。但是由于伤口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如未能得到有效干预,仍旧存在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其伤口恢复[2]。因此,有必要针对其实施有效护理,以对其病情进行改善。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护理,且临床研究多围绕常规护理开展,应用于临床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并不能准确促进伤口恢复。延续性护理是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之外的延伸,能够对患者伤口情况进行分析,并为其提供院内及院外护理,使其在家庭中或社区均能够获得优质护理,进一步降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风险。本院围绕伤口患者护理开展研究,就65例皮肤擦伤和存在深部皮肤损伤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旨在明确伤口护理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8月为研究阶段,抽取我院收治的130例皮肤擦伤和存在深部皮肤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因擦伤或其他原因导致皮肤深层损伤;②明确研究主题并自愿参与;③伤口经久不愈;④签署知情同意书;⑤研究方案拟定后送往医院伦理委员会,经批准后实施。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肢体残缺;②合并认知异常或神经疾病;③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④抵触治疗开展;⑤参与其他研究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研究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16~74岁,平均(45.6±1.4)岁,其中皮肤擦伤45例,深部皮肤损伤20例;参照组男34例,女31例,年龄15~75岁,平均(45.4±1.3)岁,其中皮肤擦伤46例,女1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伤口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并口述指导患者出院后按照正确剂量服药及相关注意事项;研究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自发成立延续性护理活动小组,均接受伤口护理专业自身培训,全面提高其综合能力;尤其是口述能力,使其能够以正确方式与患者开展交流,避免沟通不及时影响护理开展的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对患者人数及个人伤口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经伤口用药剂量及相关注意事项对其进行讲解,使其自我认知得到提高,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开展伤口处理工作;使用棉签、消毒液、棉球及纱布等对患者伤口进行处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同时将伤口情况进行记录;护理人员对患者联系方式进行记录,以开展随访工作,并利用微信、交流群、微博等软件建立医患平台,实时了解患者伤口恢复情况,有效解答患者对于伤口提出的疑问和问题,从而确保干预效果。

1.3 研究指标

护理1个月后观察效果,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进一步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

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为判定标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反之越轻[3]。

舒适度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进行评价,项目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总分112分,分值越高表明越舒适[4]。

焦虑采用HAMA量表作为判定标准,以患者自述方式开展,分值≥29分为严重焦虑、≥21分为明显焦虑、≥14分为焦虑、≥7分为有可能焦虑、总分<7分为无焦虑;抑郁采用HAMD量表作为判定标准,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以24项为参考,项目包括自制力、疑病、性症状、全身症状、精神焦虑、激惹等,总分≥35分为严重抑郁、≥20分为轻度或中度抑郁、<8分为无抑郁[5]。

1.4 数据处理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对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的处理,采取独立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的处理,检验采取卡方χ2,当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54%(1/65),其中伤口化脓1例,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3.85%(9/65),其中伤口化脓2例、伤口感染3例、伤口糜烂2例、皮炎2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要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308,P=0.021)。

2.2 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对比

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参照组相比要短,疼痛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要低,舒适度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要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对比

2.3 护理前后组间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参照组及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护理前后组间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

3 讨 论

伤口可由多种因素协同导致,产生后可伴随不同程度疼痛感,对其舒适感造成严重影响。据临床资料[6]记载,伤口护理呈阶段性,在恢复过程中极易受内外在因素影响而出现伤口化脓、伤口感染、伤口糜烂、皮炎等并发症,影响其愈合。以往临床针对其对采用常规伤口护理,通过为伤口营造良好恢复条件来促使其尽快恢复,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部分患者并未能持续得到护理,导致在恢复过程中未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护理,从而导致切口久久未愈。延续性护理是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的延伸,可在医院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能够对其实施护理,使其在医院及家庭中均能够获得护理服务,从而对其健康提供保障[7]。应用于伤口护理中,护理人员结合患者伤口面积及恢复情况拟定护理措施,在院内为其伤口营造良好恢复条件,出院后给予其正确指导,将伤口护理相关注意事项及禁忌对患者进行讲解,有效提高其自我认知。同时,由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疼痛感,故而在护理过程中应对其疼痛感进行正确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其疼痛感进行分级,如疼痛感较轻,可给予音乐疗法及熏香疗法,播放舒缓音乐及在室内摆放蜜柚和薰衣草围绕其听觉及嗅觉方面实施护理,有效转移其对疼痛感的关注;如疼痛感明显,应及时给予止痛药治疗,从而缓解其疼痛感;而且,部分患者负性心理明显,因过于担心疾病不康复或影响正常运动而出现恐惧及焦躁等心理,故而护理人员应围绕其心理及性格特点实施心理疏导,转移其注意力,减少负性心理对其依从性造成的影响,进一步促使其伤口恢复。本研究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焦虑及抑郁等负性心理评分得到有效缓解,证实在伤口护理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通过观察临床其他学者围绕本研究理论开展研究结果指出,其研究选取60例有明显外伤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经有效护理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且部分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的价值及可行性。

综上所述,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伤口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使其并发症及疼痛感得到降低,促使其伤口尽快恢复,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疼痛感延续性伤口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伤口“小管家”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
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