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授上讲台”成为常态

2019-05-12 02:09杨元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讲台本科生高校教师

杨元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连续三年不承担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转出教师系列。

大学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但不知道从何时起,很多大学教师尤其是教授,渐渐地不再给本科生上课,甚至也不再上讲台,而是热衷于论文发表和科研事务。这种局面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大学教学质量持续下滑,高校课堂失去吸引力,动摇了高校的育人根基。

事实上,教育部已多年提倡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已经从过去的50%上升到现在的80%。如今,教育部再次出台文件,明确要求大学应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并且还提出了相应的处罚举措,无疑能进一步促进该项制度的落实。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鼓励更多优秀教授、“大牌教授”走上讲台、坚守讲台,全力培养一批信念坚定、本领过硬、堪当大任的高素质人才,为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不会上课的教师不是好老师。不管是大学助教、讲师,还是副教授、教授,其首要身份都是教师,走上讲台传道授业解惑,是其无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各高校必须按照国家文件要求,制定出台可行的方案和举措,将教授上讲台的规定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要引导高校教师重新认识人师的定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老师标准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四有”标准应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和实践的指南。各高校应按照“四有”标准,进一步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职业,认清肩上的职责与使命,将走上三尺讲台、坚守三尺讲台当做无上的光荣,自觉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要改革完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只有用制度为教师松绑,才能让广大教师心无旁骛地安心于教学。各高校要扩大课堂教学质量在年度考评、职称评聘中的占比度,坚决克服“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弊端,适当参考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更多心思用在课堂教学上。同时要进一步理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教科研项目资金分配上适度向一线教学研究倾斜,为大学教师打造“金课”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要注重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从制度设计的初衷来看,要求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只是手段,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才是目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尽管大学教授拥有广博高深的学识,但在授课技巧、课堂把控方面并不一定就突出,高校相关部门还应在这方面发力,进一步提高教授的课堂教学水平,增强课堂吸引力,让大学生不愿逃课、自觉上课、爱上学习。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要求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大学回归育人之本的重要举措。各高校要充分认识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配套制定更加符合本校实际的实施方案,将“教授上讲台”的规定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让教授上讲台成为常态、成为大学校园中亮丽的风景,从而使大学的人才培养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为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讲台本科生高校教师
爱在讲台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讲台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