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9-05-20 02:58钟晓玲
黑河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有效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钟晓玲

[摘要]语文教学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初中学生在语文方面应打好基础,所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很重要。大部分初中学生都会认为语文在日常生活中能应用的地方较少,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较为困难,所以语文常常不被学生重视。但是,不可忽略的是,语文的学习虽然看似在生活中很难被应用,却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以及思考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有着很大的益处,所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许多初中生在学习语文时会出现吃力的现象,这其中有学生本身对语文学习有抗拒心理的因素,同时也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缺乏合理方式的因素。为了使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就要实行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运用的策略需要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观上接受教师的教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

初中生虽然在学习上仍然处于基础阶段,但是目前的大部分初中生的课业压力远远超过了其能承受的范围,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对学习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心理。在语文学习中,虽然学生接触的都是容易理解的文章,学生读起来并不存在什么压力,但是其包含的各种情感以及其内在的含义,却是很难直接被学生读取的。语文的学习虽然看似简单,其实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分析出作者赋予文章的种种内涵,而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因为初中生的文学素养普遍不高,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都存在困难,自然会对语文学习产生一些抵触心理,并且,学生心理发育仍未成熟,所以不能明白语文学习对于日后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由于种种原因,语文的学习占初中生课业总体的比重逐渐下降,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都较大,所以学生越来越难以找到自己的兴趣。学生的兴趣不高直接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重视语文学习的现象,在课堂上也不能有积极的表现。如果不采取策略改变这种情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

2.教师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的素养影响初中生的各项学习,尤其是对于语文这种较为困难的科目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素养决定了课堂的有效性,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深入。由于近些年语文教材更新较快,而教师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年龄较大,他们很难适应或者不愿意接受这种变化,他们在授课过程中很可能出现错误或者对于教材的解读不够全面。教师本身对于语文学习的素养有待提高,在教学生时很难有良好的效果,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上很难进步。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会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出现问题,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3.填鸭式教学

目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太过注重考试考点的教学,不注重对文章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内涵进行合理的剖析。初中语文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其表达的思想上,许多教师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能得到更高的分数,甚至不对文章进行合理的剖析,直接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由于语文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一些教师不在课堂上对文章进行细致剖析,也没有引导学生自由地对文章进行鉴赏,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是机械地将语文知识背下来,并不能将文章中作者表达的含义分析出来,这样下去学生很难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背诵,不注重理解,学生很难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同时,这也是一种课堂有效性不高的表现。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一些教师只是单纯将其当成考试的指标,这样完全不能体现这些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反而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讽刺。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十分重要,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对学习有积极的心态。语文本身有着许多吸引人的特别之处,一段由白话文构成的简单的句子中,可能包含了作者许多心理活动,如果教师能够对其进行剖析,并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语文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对文章作者进行介绍,以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也可以在对文章进行剖析时理解作者情感的出处,对作者有更多了解能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包含的深意。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后,也就有了更加浓厚的学习热情,教师讲课也就有了更多的动力。学生只有在课堂上专心投入学习,教师合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提高。

2.提升教师的素养

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素养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得到良好的教学体验,也就决定了学生能否在语文学习方面有所进步。目前,教师在这方面的素养普遍有待提高,所以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其素养是势在必行的。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应聘教师素养的考察,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选拔机制,并将招聘教师的重心放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文学素养等方面,避免其在教学中存在盲点。在招聘各项要求都基本合格的教师后,应组织被聘教师进行各项教学内容的学习,丰富教学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已经入职的教师也应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避免存在知识盲点。教学能力是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只有自身有较高的素养,并且能在课堂上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拥有较高的感染力和艺术修养的教师,其语文课堂才会成为魅力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这样的语文教师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3.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都来自于不能够理解作者赋予文章的内涵。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而不是直接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正确或者错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每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都可能存在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解读,并听取他们的个人观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理解文章的能力。虽然每一篇文章都有本身的主体思想,但是所表达的感情确实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剖析,教师不能单纯将其作为一项固定的考试指标,应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其内涵。通过这种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文章,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有更高的积极性。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

生活是语文不竭的动力,只有融入生活,才会为语文提供源头活水,才能让语文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经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可以给学生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比如,在教《春酒》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本地春节的有关习俗。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让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引导学生更好、更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5.巧妙运用教学艺术手段

教师在课上应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教学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多渠道收集和积累教育资源,巧妙组织教学,课前深挖教材,研究学情和教法。比如,在教《安塞腰鼓》一文时,可以借助视频播放安塞腰鼓舞蹈片段,为学生设置情境,激发其想象力,帮助学生领会安塞腰鼓的艺术内涵,借助配乐朗诵用声音传达情感,引导学生受到感染,为深入理解课文扫除障碍。此外,课后要巧问,并加以拓展,提供话题,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和巩固的欲望。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文学素养更快地得到提高,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学习中领悟到更多为人处世方面的哲理。教师应不断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采取合理的策略,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更多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丁文静,韦冬余.试论语文核心素養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6).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有效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