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激趣方法

2019-05-20 02:58张衡艳
黑河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兴趣

张衡艳

[摘要]面对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的现状,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激趣方法这一中心,对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展开分析,并针对现阶段课堂教学的摸索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系统阐述,以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激趣方法;兴趣;教育教学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其中所提到的“乐”即指“兴趣”。教育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教学内容乐学、善学。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思想政治课比较枯燥,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思想性,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很难理解,从而失去了兴趣。

一、思想政治课现状

针对当前思想政治课存在的现状,以及培养兴趣的必要性,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及教学环境的具体特点,从多角度入手,总结出多种行之有效的激趣方法。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运用灵活多变的授课形式,为思想政治课注入生机和活力。

教师应从“心”出发,紧紧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教育与学生心理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体,教育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组织一定的教育内容去积极影响学生的过程。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学生个体合乎规律的积极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一方面,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学生心理发展总是以掌握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为中介的;另一方面,学生心理的发展又是进行教育的重要前提。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快慢、深浅和牢固程度,与他们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所以,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出发,才能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般来说,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他们的创造想象占主导地位,想象力得到迅速发展;第二,情感日益深厚、稳定并具有自闭性,意志行动带有自觉性;第三,学习动机较为稳定,学习兴趣明显分化,特別是高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他们对某一门学科的兴趣与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深入程度有关,也与他们选择未来生活道路的志愿有关;第四,自我意识日趋成熟,自我教育更加自觉,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很明显,处处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五,富有现实性;第六,世界观初步形成。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一般心理和个性心理,才能真正引起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运用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为思想政治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

二、能运用到思想政治课中的激趣方法

1.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这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比如,在讲国家本质时,可以先给学生讲明奴隶制国家是怎样建立的,然后,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再向学生说明奴隶制国家的主要职能,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最后发问:“那么,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正是各种事实的结合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一点上,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知识——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就是国家的本质。这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既符合认识的规律,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恰当、准确地把握了各种知识的结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2.设疑和解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和解惑,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比如,在讲“在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这一问题时,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问题一提出,学生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接着,又提出问题:“如果一支敌军被我们歼灭了,能否说,就没有一个散兵对我们打冷枪?”“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剥削阶级各种影响及腐朽思想的遗毒是否还存在呢?在国际上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是否存在?”并举例说明。这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效。

3.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等同于枯燥无味。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和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讲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可以用“量体裁衣”打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人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不断增高,所穿的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体,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这一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这一规律所决定的,用“量体裁衣”来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把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

4.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

富于表现力的激励语言可以让学生兴趣迸发。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来自于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和语言风采。教师运用严谨、简洁、准确、恰当的教学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和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5.以形象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能使学习兴趣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社会主义民主”时必然提到资本主义民主,如何对照资本主义的民主讲清社会主义广泛的、真实的民主呢?除了运用列表对照分析,引用大量数据来说明外,还可采用漫画的形式加强教学效果,这远比抽象的教学生形象得多。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既掌握知识,又运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6.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

这里的态势特别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身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时的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态势是一个人内心心理活动的对比,它反映了一个人喜、怒、哀、乐、爱、憎等丰富的情感,这种身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应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让学生不再把政治课视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总之,只要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不断研究,一定会构建受学生喜愛的高效课堂。浓厚的兴趣是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催化剂,思想政治课的激趣方法是一条充满意境而又永无止境的道路,这就要求每一位政治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了解他们的政治敏感点,结合较高的教学水平,普及师爱教育,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材编写组.学校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蒋超文,刘树谦.教师的人际关系[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3]李树珍.中学生心理与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兴趣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