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期待视野指导赏读经典美文

2019-05-20 02:58韦冰琳
黑河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期待视野小学语文

韦冰琳

[摘要]经典美文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文本阅读能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期待视野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美文,进而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教师可以推送精品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鼓励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提高辨识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展开思维碰撞;可以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直觉;可以鼓励学生在互动辩论中激发自己的想象力。这些方式都基于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而展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关键词]期待视野;赏析能力;小学语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文章,要充分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促使学生提高阅读思维能力,进而提高阅读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概念基于海德格尔的前结构,指的是在阅读之前和阅读的过程中,阅读主体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和阅读经验形成心理图式。由于赏析文章的本质是一种精神体验,所以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期待视野,如果能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的期待视野得以提升,将显著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一、适时推介,唤醒强烈好奇

学生是否能真正进入到阅读中,这首先要看是否能合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心理图式,如果学生的阅读期待没有被唤醒,则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进入到阅读“场”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强弱为其推荐相关的文章,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并自主展开阅读。

在学习《詹天佑》时,教师发现有不少学生都对詹天佑的事迹十分感兴趣,于是尝试充分利用学生的期待视野,推荐学生阅读与之有关的作品。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其他有关詹天佑生平事迹的作品,让学生对詹天佑的事迹有更充分的了解。教师还发现,不少学生对铁路的修建十分感兴趣,于是就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介绍如何修建铁路的文章,并提出若干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展现我国铁路发展的道路图片,让学生了解在詹天佑之后我国又出现了哪些优秀的铁路工程师,又采用了何种方法发展我国的铁路事业,让学生增添荣誉感。这些丰富多彩的阅读能促使学生唤醒强烈的好奇心,进而更主动地展开阅读。

学者叶圣陶曾经提出:语文教学从课本入手,目的却是让学生阅读各种读物。适时推介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进入到阅读场中,让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被唤醒,这样学生就会更积极地进入到自主阅读中。教师可以用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用一些具有悬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这些方式都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到阅读场中。

二、多元比较,培养辨识能力

多元比较是一种展开阅读的好方法,能促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如果学生只是阅读课本中的读物,则阅读视野过于狭隘,很难有所提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课本中的文章作为例子,和同类型的文章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辨识能力。

教师可以将《成吉思汗和鹰》和《鸟儿的侦察报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学生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两篇文章虽然都是以鸟类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但是写作方法却截然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成吉思汗和鹰》讲述的实际上是一个小故事,讲述成吉思汗从鹰的死中获得启迪,最后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但是《鸟儿的侦察报告》实际上讲述的是科学方面的问题,介绍了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教师还启发学生思考:“大家在阅读《鸟儿的侦察报告》时不感到无聊,觉得和《成吉思汗和鹰》一样都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学生发现:“《鸟儿的侦察报告》从鸟儿的视角出发进行分析,将原本沉重的环保问题用趣味性的语言平实地讲述出来,因此能更好地吸引人。”在多元比较中,学生升华了阅读期待视野,分辨能力有所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鼓励学生展开多元比较阅读,能让学生的期待视野得到拓展,提升阅读的深度。

三、共读一本,碰撞个性思维

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家长的陪伴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引导其陪伴孩子一起共读书本。学生和家长可以就文章中的某些内容进行互动讨论,这样能让孩子更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从家长的身上获得启发,了解成年人在阅读中能获得怎样的感受,进而扩展学生的期待视野。

在学习《美猴王》后,教师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共读《西游记》,并各自说说阅读其中某些章节后的感触。比如,在阅读“真假美猴王”这一部分内容后,学生和家长一起讨论了文章的内容。学生的叙述只是讲述了自己从故事中获得的信息,但是并未说出自己的深入感受。家长可以用自己的阅读感受触发孩子思考:“其实假孙悟空就是孙悟空自己人性的展现,孙悟空赶走假美猴王,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性,让自己坚定西天求经的想法。”家长的论述让孩子得到了启发,孩子也对文章产生了更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时也要像孙悟空一样,赶走自己身上的懒惰习气,这样才能获得进步。”在家长的启发下,学生的期待视野得到了提升,对文章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往往采用的是直觉式的阅读方法,但是成年人在阅读时往往有更多的阅读经验和生活感受,所以期待视野更为广阔。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能让孩子从中得到启发,进而对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搭建平台,展示阅读直觉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阅读后的顿悟需要和他人分享,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期待视野。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大胆地展示阅读直觉,展现自己的阅读收获。

在学习《螳螂捕蝉》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展开互動讨论,说说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有的学生提出:“我在阅读文章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少年真的很聪明。少年知道直接劝谏,效果不好,所以用有趣的寓言故事来启发对方。这就好像是老师给我们上课一样,总是用有趣的故事启发我们思考,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感触。”教师鼓励学生:“能够将故事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说明阅读有了收获。”教师的鼓励给了学生动力,很多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个性化感受。有的学生提出:“我觉得少年不仅很聪明,而且还很有胆量,因为他应该知道如果对方没有听懂自己说的,会如何对待自己,但是他有为国尽忠的念头,还是大胆地表达了想法。”在教师的鼓励下,更多学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感想。

在进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讲述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他人的展示中获得启迪,进而促使自己的阅读期待视野得到激发。

五、鼓励互动,尊重不羁想象

英国学者曾提出“说来听听”的教学模式,希望学生能大胆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包括对于书本的想法、直觉感受、回忆和好恶等。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借鉴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互动讨论,说出自己的个性化感受。如果学生对书中的某些问题产生疑问,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这些话题进行辩论,这样能尊重学生的想象,促使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阅读感想。

在阅读《在学校的最后一天》后,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一下和未来工作、生活有关的内容,并大胆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对于未来有什么憧憬。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并围绕各种不同的主题展开阅读,有的学生提出:“我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我离开了学校之后也要像鲁滨逊一样去闯荡,在此过程中,我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我都不会放弃,会勇往直前。”还有的学生提出:“我阅读了不少关于绘画的书籍,因为我将来长大后想当一名画家,所以我现在就要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的阅读活动不限定学生阅读的内容,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展开创造性阅读,并围绕阅读的内容自由想象,给了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成为“理想的读者”,要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能让学生在直觉阅读的基础上拓展期待视野,展开创造性阅读。

在基于期待视野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学生激发内心的阅读图式,这样才能让阅读者成为自己,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展开精神体验和审美感受,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成珠.阅读期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摭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02).

[2]蔡丽玲.“期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6,(04).

[3]李文静,孙艺敏.语文阅读教学中“期待视野”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4).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期待视野小学语文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