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2019-05-20 02:58张筱婷
黑河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图文并茂语言表达想象力

张筱婷

[摘要]在小学低年段教学中,绘本以其简洁明了的文字和色彩明亮的图片相结合的形式,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乐趣。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利用绘本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那么对学生的成长将会有极大帮助。绘本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认识字词,到概括归纳,再到联想拓展,教学要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关键词]绘本;图文并茂;语言表达;想象力

绘本的图案色彩鲜明,文字简单明了,具有图画中有故事、故事中有图画的特点,对小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学生不但能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能够通过想象与绘本里的主人公进行沟通,慢慢地领悟绘本想要传达的感情。基于绘本的诸多优点,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在小学低年级开展绘本教学,以此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观察世界的能力,顺畅交流的能力和浪漫想象的能力。

一、学习绘本

学习绘本首先提倡每个学生都拥有一本同样的绘本,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学绘本中,学生能共同经历一个观看、阅读的过程,随后共同分享和交流。当然,教师也可以选择把绘本做成PPT,通过多媒体展示绘本内容,让学生一起学习。

拥有相同的绘本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自由自在地去看。绘本因为图文并茂,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但是在看的时候,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会对绘本产生不同的观感,他们的感受或者通过他们的脸部表情表现出来,或者通过与伙伴間的窃窃私语表现出来。这时候教师宜做旁观者,让学生自由地领悟,自由地展开想象。即使学生不认识绘本上的字也没关系,因为文中还有图画,学生可以借助图画打开理解的窗口,通过图画来理解故事、描述故事、展开交流,明白图画所要传达的意义。

不过,绘本都短小精悍,页码较少,学生很容易在短时间内看完一本绘本,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看第二遍、第三遍及至第四遍,同时鼓励学生和前后左右的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交流,学生会获得更多的体验,会发现一些自己在前几遍看时所没有发现的细节。比如看《爷爷一定有办法》阅读绘本,初看时,学生可能看到的只有约瑟和他的爷爷,而再看、三看、四看的时候,学生就会发现,绘本中常常会反复多次出现“这些材料能够……”这句话,还有“剪刀”“翻过来翻过去”“一定有办法”等词句,由于这些词不间断地出现,学生就会对其读音产生兴趣并加以注意。同时,他们还会有其他的观感:绘本用十分之九的画面描绘地上人们的生活,人类的世界真是丰富多彩;十分之一的画面描绘地下的老鼠一家,老鼠一家在不断壮大,老鼠的生活竟也与人类世界无异;绘本描绘的是过去的生活,人们生活在乡间,房子都是木制的,人们生活很开心。细心的学生还会发现约瑟妈妈起先是怀孕了,后来他又多了个小妹妹,这是个其乐融融的家庭。这些丰富的感受只有通过反复看才能产生,而这些感受扩展了绘本给学生的最初印象,从更深层次上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二、深入绘本

学生看完,并自由分享完绘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像《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的“剪刀”“翻”“办法”“材料”等字词因为反复出现,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望,教师简单点拨一下,学生就会心领神会,将这些词牢记在心中。

接下来,教师要重视梳理绘本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归纳故事情节。如果没有梳理的话,学生头脑中残留的故事内容就有可能是零碎的、分散的、不成体系的。经过教师整理归纳后,学生对绘本的印象就更为深刻,会记住每一个情节以及情节发展的顺序。有了整体印象,学生就能够脱离绘本,能够有条不紊地复述。像《爷爷一定有办法》中,教师就可以提问:“这件毯子在约瑟成长的过程中反复利用了几次?”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归纳,学生可能只会记住一两个情节,而当与学生一起重读归纳的时候,学生就知道这件毯子总共经历了6次利用:毯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而且学生很快就会指出每次被利用的过程中,约瑟长得越来越高,东西变得越来越小。

情节归纳只是整个绘本教学中的一部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归纳,这种归纳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对人物的褒贬认识,对人物行为的审美认识,并督促学生反观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有的学生评价:约瑟是个调皮的学生;他喜欢把毯子到处乱拖;他是个不讲卫生的学生,身上会沾胶,沾颜料,沾汤;他喜欢玩水。不过最重要的是学生会读懂约瑟那一颗感恩的心:爷爷爱约瑟,为他做了很多事;约瑟爱爷爷,所以把爷爷的爱写成故事,让全世界的学生和他一起分享,分享他有一个可亲可爱的爷爷的快乐。有些学生对文字不敏感,但是他会根据图画作判断:约瑟的爷爷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温顺笑容、和蔼慈祥的样子;约瑟的妈妈则总是一脸无奈、焦虑、生气的样子,这样一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自然会反观自己,反观自己的家庭,觉得自己是否和小约瑟一样;自己的爷爷、妈妈是否也和绘本上一样。通过由彼及此的分析,让学生的心灵更加贴近生活,进而反思自我,热爱家人。

三、超越绘本

通过以上两种归纳——情节归纳和人物形象归纳,学生对绘本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一个完整的层次,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上,绘本的真正价值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学习绘本、深入绘本还只是在绘本的范围之内,要想让绘本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就应该超越绘本。如何做到超越绘本呢?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即由浅入深地改造绘本、自编绘本。

想象力是学生迈向学业成功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想象力,那么就不能成为一个有自主思想的人。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从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开始训练。绘本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极大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改造绘本,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绘本由于篇幅的限制,作者不可能面面俱到去描绘,还有很多可以充实的细节,这就给学生改造绘本打下了基础。改造绘本,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发展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的想象,避免了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再想想:爷爷还会有什么办法?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的生活经历就会有不同的回答,学生有的说可以做个书包,有的说可以加上厚纸板做个文具盒,有的说还可以给他的妹妹做个手套,有的说还可以加上橡皮筋给他的妹妹做成头花……学生放飞了想象的翅膀,不仅在故事中加入了自己想象的情节,而且自己想的方法也都非常好。

改造绘本是超越绘本的一项活动,其前提是学生依据绘本进行合理的想象,更高一层次的活动则是自编绘本。自编绘本是完全由学生自己创造人物,创造情境,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更大的范围去思考绘本,并依据自己对绘本的理解进行创作。优秀绘本都是由一个一个大体相同的故事组成,这些故事形成并列的画面,构成多样化的丰富情节,是这些情节使得本来单薄的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越来越深入学生的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这种多画面的创作手法,用并列的多画面来表现自己身边的人,展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如《妈妈一定有办法》《教师一定有办法》等。有个学生自编绘本《妈妈一定有办法》,列出三个画面:第一个,有次家里剩饭多,扔了可惜,妈妈把剩菜加在一起,结果味道极好;第二个,有次刚买的一件衣服,因为自己不小心,正好在胸口处破了个洞,妈妈把一件旧衣服的图案拆下来,缝补上去,真正是天衣无缝;第三个,自己在公园骑自行车,车链子掉了,妈妈找了两根硬树枝,一压一撬,链子就归位了。这些画面很好地表现了一位心灵手巧的母亲形象。这样的自编绘本创作,能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使学习活动超越绘本,学生带着自己的思想去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对生活具有更高的敏锐性,从而为高年级的作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师结合绘本丰富多彩的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地进行教学,或引导学习字词,或培养归纳能力,或提高写作能力,从而在绘本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教师教作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窦桂梅.我的教育视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王林,余治莹.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图文并茂语言表达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如何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
论公共图书馆中的优秀儿童绘本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