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安全意识与自护能力的思考

2019-05-20 02:58尤淑静
黑河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自护能力安全意识幼儿教育

尤淑静

[摘要]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培养幼儿安全意识与自护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自主完善游戏规则,渗透安全意识;组织幼儿开展安全主题活动,提炼有用的教育素材;组织幼儿参与混龄活动让年纪大的幼儿做好同伴的示范工作;在组织幼儿参与活动时要注意排除安全隐患,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强家园合作活动,形成立体化的安全机制,这样才能促使幼儿逐步提高安全意识与自护能力。

[关键词]安全意识;自护能力;幼儿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园要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关注指南精神,促使幼儿注意到安全问题,产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幼儿正在发育时期,参与户外活动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但幼儿一般又有较强的好奇心,身体协调能力、防患意识却不够完善,因此,不能在户外活动中注意到安全隐患,也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在指导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完善游戏规则,渗透安全意识

幼儿生活经验不足,辨别能力较弱,没有感觉和认知危险的能力。不少幼儿只是关注如何参与到户外活动中,却忽略其中的安全问题,教师无法预见到每一个危险举动。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展开互动讨论,尝试自主完善游戏规则,让幼儿逐步认识到安全问题,这样便能让幼儿对安全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如在参与滑梯活动时,教师鼓励幼儿展开思考,讨论要如何注意自己的安全。由于幼儿一开始并无相关意识,故此教师可以给幼儿一定的提示。如可以将一个鸡蛋放在滑梯的最高处,然后将其推落,鸡蛋碎裂了开来,教师则对幼儿进行启发:“鸡蛋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就会碎掉,如果小朋友从这么高的地方摔下来,脑袋会怎样呢?”这样便让幼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教师继而启发幼儿思考该如何注意安全防护。“大家思考一下,要设定什么规则,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有幼儿提出:“在滑梯上不能互相推来推去,不然就会掉下来的。”还有幼儿提出:“我们规定一个一个地滑滑梯吧,只有前面的小朋友安全地下来了,后面的小朋友才能上去。”这样就巧妙地调整了游戏规则,并让幼儿自主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提高了防患意识。

教师可以在幼儿的互动讨论中进行适当引导,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忽略了什么问题,并充分认识到如果忽略该问题会出现什么严重的后果。这样,幼儿就能主动地完善游戏规则,让自己的户外活动更为安全,促使幼儿的安全意识与自护能力得到提高。

二、开展主题活动,提炼教育素材

教师可以将各种其他活动和安全教育问题结合在一起,组织幼儿展开安全主题活动,这样就能有效地提炼教育素材,也能让幼儿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教师要注意到幼儿的年龄特点,避免采用灌输式等容易引起幼儿抵触情绪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视频展示、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更为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这样安全主题活动的效果会更好。

以“警惕陌生人的搭讪”作为主题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中,思考面对这种问题要如何处理。首先可以给幼儿播放《小兔子乖乖》的歌曲,并提出问题:“为何小兔子不会给不是自己妈妈的人开门呢?”幼儿提出:“因为大灰狼会吃了它。”“小朋友在遇到陌生人时,是不是也要注意不要轻易上当,避免被陌生人带走呢?”教师继而可以设定若干情景,让幼儿思考自己该如何处理。可以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思考,如果家中没有人,陌生人想要进来,自己该如何处理。“小朋友,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你开开门,我有礼物送给你。”幼儿尝试回答:“对不起,妈妈没有说今天有客人要来,我不能给你开门。”

教师可以根据户外安全的不同项目设置各种系列主题活动,如可以针对保护身体不受伤害设置相关的主题活动,或者针对警惕陌生人的搭讪作为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一步步认识到各种安全问题。

三、组织混龄活动,做好自护示范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部分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但是年龄较小的幼儿防患意识较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同伴效应,组织幼儿参与到混龄活动中,这样,年长的幼儿就能给年幼的幼儿做出示范,让其了解该如何进行自我防护。在同伴作用的促进下,幼儿能更好地接受相关的要点。

如在组织荡秋千的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将年长的幼儿和年幼的幼儿结合在一起,组织其进行活动。由于年长的幼儿已经了解了该如何荡秋千,故此能给年幼的幼儿进行更好的示范。教师可以在活动前提出一点问题,让幼儿进行混龄讨论,促使幼儿认识到安全问题。如:“如果荡秋千很开心,能不能松开双手拍手呢?”又如:“如果你是推秋千的小朋友,當荡秋千的小朋友害怕时,你会怎么做呢?”这些问题从突发情况、安全注意等若干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年长的幼儿可以将自己的参考意见告诉年幼的幼儿。混龄活动有助于幼儿有所感悟,在同伴的示范下做好安全防范。

教师在组织混龄活动时,要充分关注幼儿的举动,如果发现有的年龄较大的幼儿做出不正确的举动,要及时进行阻止,这样能避免幼儿的认识出现偏差,让幼儿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与自护能力。

四、排除细节隐患,营造良好环境

在户外活动中,教师除了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还要尝试排除各种安全隐患,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教师要对各种活动器材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各种游戏器材进行定期检查,这样才能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教师在组织幼儿参加户外活动前,要检查活动场地本身是否安全,还要检查各种活动器械是否安全。如果发现这些方面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修理。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幼儿容易理解的形式展示各种安全标志,如可以显示奔跑追逐的图画,并在上面画上“×”,这样幼儿就能明白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能随意地嬉闹追逐,否则就会产生安全问题。教学中注意到以上这些方面,将会更好地排除安全隐患。

教师要注意各方面的检查,让场地变得更为安全,这样就能让幼儿更安全地参与到活动中。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给幼儿介绍为何要进行安全调适,这样也能让幼儿有所触动,体会到安全展开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五、强化家园结合,形成立体机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要共同努力,给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和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让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并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在组织幼儿展开户外活动时也可以适当展开家园结合的活动,让幼儿在家中也可以巩固学到的安全知识。

教师要尝试和幼儿家长进行联系,让家长明确该如何和幼儿进行互动沟通,让幼儿时时刻刻注意到安全问题。如在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时,家长就可以将安全问题融入到和孩子的互动沟通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思考安全问题。如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老虎关在铁笼子里?”幼儿在思考后回答:“怕大老虎逃出去。”家长再次提问:“大老虎的牙齿是不是很锋利呢?如果被咬到会怎样?”“会被咬伤或咬死。”家长进一步引发幼儿思考:“那可不可以将手伸进去呢?”幼儿思考:“不能伸进去,这样也会被老虎咬到。”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幼儿认识到安全游览的重要性。

强化家园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形成一个完整而立体的安全机制,让幼儿能更好地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在家长的提醒下,幼儿能注意到安全问题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这样就能在一日活动中始终注意安全问题,并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性格等进行设计,巧妙地安排幼儿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活动中,通过活动逐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与自护能力。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中,幼儿的安全意识才能得到提高,也能更健康、更扎实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静谊.探索幼儿安全教育开展的途径,促进幼儿安全自护能力的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

[2]王莉红.如何对大班幼儿进行安全自护教育[J].新教育,2014,(10).

[3]李凯歌.培养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J].家教世界,2013,(12).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自护能力安全意识幼儿教育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围术期全期护理对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及自护能力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