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019-06-11 08:36付军
课外语文·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文活动语文素养兴趣

付军

【摘要】语文这一学科是各门学科的基础,要全面提升语文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关键所在;但是如今的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上的懒惰、行为上的懒惰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学习没有动力、没有计划,上课不能集中精神,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学习始于听说读写,但又不能止于此;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学习潜力,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从课前语文表达、课内外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兴趣爱好小组等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习惯;兴趣;语文活动;挖掘潜力;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培根说过:“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学习语文的习惯包括的比较多,除了听说读写,还要让学生培养其他的好习惯,如课前要充分预习,课上要认真听讲,课后要温故知新;注意搜集记录名人名言、古诗句、 俗语、歇后语,收集新闻时事及奇闻逸事,经常阅读文章并记笔记,背诵优美的词语。还可以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借助节假日去养老院探望老人或者外出旅游,并记录描述其中的过程,或者描写下沿途的景色以及所见所闻所感写一篇小短文。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组成 部分。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引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涉及很多因素,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在新课程的指引下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形势下就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从每一节课开始

在教学五年级的最初阶段,我发现学生都羞于表达,口语表述能力也不强。针对这种情况,我每天安排两名同学准备一段内容(可以是前一天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写的练笔,内容要健康、有教育意义),在每节语文课之前,让这两名同学面向全体学生讲述自己所准备的内容,讲述时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楚、叙述应完整、表达要流畅,最好再加上自己的评论;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从阅读课开始

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会要求并同学生强调要多读书,读好书,读适合自己的书。读书,在很多学生听来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但是真正能每天坚持阅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记得有一项调查中提到:“人类的大脑开发的程度也就百分之十左右。”那么人类凭什么就成为万物之首了呢?没错,正是坚持不懈的学习,促成了人类高于其他物种的智力与文明,而这种智力与文明的传递正是通过读书来实现的。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發现学生对阅读并不抱有一种良好的态度,后来了解到,大多数同学都觉得读一本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当他们想读书时发现一本书是那么厚,总有一种无法坚持的感觉,往往是读了几页就有了放弃阅读的念头。其实这种问题的产生就在于学生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试想当读书变得和吃饭穿衣一样重要的时候,有谁会不愿意去阅读呢?

首先,我每周会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认真阅读。阅读课上要保证每人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书籍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在学校图书馆或是市里图书馆中借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放到班级的读书角;二是动员学生自己购买教师推荐中学生必读的书目。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要手不离笔,随时记录自己喜欢或者有哲理的语句,并将有疑问的地方记下来,便于大家一起讨论。其次,我要求学生每天要在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不少于十五分钟,并将自己的收获写下来。再次,我会定期对学生记录的内容进行查阅,选一些优秀的内容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同时也达到了鼓励学生的作用。

阅读能增长知识,也能将改变融入骨髓,改变一个人的容颜,让一个人看起来儒雅有姿态又不张扬,所以阅读是何等的重要啊,当学生养成了阅读习惯时,相信很多孩子都能学好语文。

三、组织多个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设计了多个小组,包括钢楷训练小组、诗歌背诵我最行小组、美文朗诵小组、兴趣写作小组。进入哪一小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行选择。兴趣小组能为更多的同学搭建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舞台,让有组织能力、有表达才能的同学更加进步,从而进一步带动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每个小组的活动,都要有严密的组织,进行充分的准备,每个小组要设置小组长,这样小组长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还有每次活动也都必须有主持人,这样也会锻炼和提高主持人的组织能力。而且每个人都有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这样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大面积提高的目的。

四、养成制订学习计划、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绩优异的学生每天都会制订一定的学习计划,每天都有学习目标,每周也会有学习目标。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人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就将大量的学习信息输入到头脑当中,所以坚持不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学习没有计划就会影响成绩,没有学习计划也从侧面表明学生的“懒”,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加强培优补差工作,我认为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首先是因为“懒”,懒得动脑,懒得动手……在行为上经常表现为学习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作业练习中速度慢,边玩边做,完成作业不 及时,拖拉或者拒写等。为了改变他们“懒”的状况,针对上述情况就要运用有效的措施,于是,我采取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并且增加提问的密度。例如在讲文言文《杨氏之子》这一课时采用小组加分制,让小组之间互相提问,每个对抗组有提问三句翻译的权力,翻译正确一位选手加3分,翻译不正确同组补充每人加1分,不同组补充每人加2分。这样就把学起来很枯燥的文言文,变得乐趣多多并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文言基本知识。

增加课上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差生回答,让他们有一定的自信心;为学生创造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在展示中不断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对学生的作业,教师要严格监察及督促,不让学生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不给他们抄作业练习的机会,这一点教师应要求家长认真积极配合,双管齐下,在强制的要求下杜绝抄袭作业的习惯,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指正批评,并严格处理。这种强制性的要求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自然就会变为一种习惯,就会由一开始的抄袭拖拉变成独立自主地完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适当鼓励,也非常有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例如,有一次在课堂上,我为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竖起大拇指,并夸奖了那几位同学,在以后的几次作业中我就发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比之前有了一定的进步。所以,适当鼓励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总之,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的养成是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检查督促以及学生的配合,师生共同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必将会给语文教学工作绘出美丽的篇章。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语文活动语文素养兴趣
文言文教学不可忽略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