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浦东机场智慧场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9-06-13 06:36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场区管理部蒋新生
民航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场区浦东机场

□ 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场区管理部 蒋新生/文

智慧机场发展的理念与大环境

时代在快速发展,高新科技,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崛起,正酝酿着社会产业上的一场革命。“智慧机场”应运而生。政策层面,《在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到了助力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3大世界级机场群,2017年发布的《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民航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加快推进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等,均引入智慧机场概念,着力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主要任务;产业层面,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入,智慧机场也进入了大家的视野。BAT(百度、阿里和腾讯)和华为、大华等企业纷纷携带其黑科技技术,先后与首都、上海、天津、广州等几十家机场合作,助力智慧机场建设。机场层面,已经从满足基本需求的“基本机场”阶段、便捷服务的“敏捷机场”阶段,发展到了信息智能的“智慧机场”阶段。海量的进出旅客、数十亿的移动终端、支撑机场运转的各种物理设备、在分秒间产生的海量信息数据,更要求从安全、生产、服务、运营等全方位,打造云、管、端协同的智慧型机场。目前,迪拜、法兰克福、香港、首都、深圳等国内外诸多机场都陆续进行智慧机场建设,如迪拜机场作为全球第一大国际客运、物流中转中心,发布了2016~2025“DXB+”10年规划,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全面整合生态资源,全方位地增加机场容量,以应对持续增长运输量及客户的需求。深圳机场作为年客流超4000万的大型枢纽机场,将于2019年底投资2.41亿元打造“最具体验”的智慧机场一期。

2018年,上海机场吹响建设“四大品牌”的号角,大量智慧信息技术在上海机场各个领域大展身手,致力于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提供最佳航空服务保障。不过,这些智慧技术多应用于飞行区和航站楼,如“自助值机+行李自助托运”“自助登机门”、停车楼“无感支付”等,在间接面对旅客服务保障的机场场区层面涉猎较少。因此,需要我们跨前一步、率先

尝试,通过加快这些智慧技术在浦东机场场区的协同应用,一来在场区领域先行开展智慧试点,勇作开路先锋,同时能不断积累经验,随时跟上上海智慧机场的整体建设步伐。

传统模式下浦东机场场区管理的瓶颈与难题分析

浦东机场场区管理范围大,管辖40多平方公里,主要包括214万平方米道路保洁、260万平方米公共绿化、92公里市政道路、16000余套电气照明、23座雨污水泵站、206公里雨污水管道、54公里围场河、1.5平方公里人工湖、1.9万亩预留发展用地等20余个专业项目。场区日常运行管理同时具有广度、深度、幅度大的特点,经常会引发外来偷运渣土、偷倒垃圾、偷种作物、违规施工以及损坏绿化与市政设施等行为,给场区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针对以上特点,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人防、物防、技防的投入,健全区域巡视与管控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对现场的无缝式网格管理。尽管如此,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如何进一步管住、管好场区,构建起更为高效、顺畅的场区运控体系,是我们在现行的传统管理模式中遇到的一个瓶颈。这个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场区管理上一新能级,主要表现如图1所示。

(一)管理广度大。前文所述,浦东机场场区面积大、40多平方公里,管理项目多、分布点多面广。如,部分泵闸项目横跨整个浦东机场场区,仅简单巡视便需3小时(正常监管2天);其他诸如公共市政设施、绿化、泵站、管道以及预留发展用地,也同样存在类似情况。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采取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来管住项目,管好场区。为此,我们健全了监管保障体系,针对所辖专业项目,引进了20余支委托管理队伍;针对每个委托项目,配备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监管人员,以确保日常运行与管理工作的落实。尽管如此,由于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面对场区“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管理广度,仍存在关注重点区域、忽略偏远地区等顾此失彼,以及首尾难以全面兼顾的现象。

(二)管理深度大。相对于管理广度,场区所辖的专业项目五花八门,涵盖电力、水务、绿化、保洁、物业、食堂等10余个行业门类,其管理深度表现在:一是部分项目包含多个专业,如泵站、泵闸同时涉及排水、排污、高低压、特种设备等专业领域;二是部分项目分属不同阶段独立建设,同一专业的设施设备具有不同的工艺类别;三是部分项目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如防汛体系涉及一级排水的雨污水泵站、雨污水管道、市政道路,以及二级排水的围场河、景观湖、出海泵闸等功能模块,项目间具有直接的上下游关系,相辅相成。这一情况,增加了日常管理的难度,不但要在专业深度上满足复合型的要求,还要在管理深度上达到统筹兼顾、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管理幅度大。浦东机场场区管理工作,除了全覆盖的运行管理广度、复合旁通的专业管理深度外,还有无缝式的区域化管理幅度的特点。为了切实做好场区区域化的无缝式管理,我们通过健全区域管控体系,组建巡视队伍,实施不间断巡视,并辅以场区视频监控,不断擦亮场区管理的“一双眼睛”。同时,针对场区范围大,突发状况时有发生的客观情况,又通过进一步增加巡视力量、优化巡视路线、提高巡视频次等措施,尽可能地缩短巡视间隙,形成“天罗地网”,确保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努力,尽管目前浦东机场场区对区域管控的能力已达到了1小时以内,但仍需要在这个幅度上下功夫,全力守好场区的大门(如图2)。

以上的场区管理瓶颈难题,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是继续通过人防、物防、技防这一传统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抑或是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思路,尝试引入新科技、新技术,在智防领域另辟蹊径、另谋他路?作为一个管理者,亟需深层次思考和面临的抉择。

智慧模式下浦东机场场区管理瓶颈的应对策略

智慧理念如何在浦东机场场区落地,形成“传统人防、物防、技防”+“智慧互联、物联、智防”的区域管理模式,是为了突破场区管理瓶颈,认真探索和大胆创新的一个主动尝试。一方面,场区范围大,持续加大传统的人防、物防、技防规模,投入将几何增长,需要统筹权衡;另一方面,紧跟“智慧机场”发展这一大环境,适时引入智慧场区,形成与传统管理相辅相成和互为补充。

“见微知著、高屋建瓴”,要建设智慧场区,首先得寻找突破口,选择切入点,确定落脚点。2017年初,经我们全面梳理分析,针对管理广度、深度与幅度这3个瓶颈,研究形成了浦东机场场区智慧管理的应对策略如图3所示。

一是化解广度瓶颈,着力解决三防建设空白问题。场区现有的运行管理模式较为单一,特别是涉及整体面上的场区巡视、养护作业、水环境、地下管道、保洁清运等,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规范和监督机制,但多停留在人力传输,亟需借助信息化手段,达到全过程、全覆盖的管理要求。

二是化解深度瓶颈,着力解决三防联动不足问题。多年来场区根据自身需要,陆续开发建设了诸如泵站操作系统、绿化管理系统、照明中控系统、楼宇消防系统以及小区内保、道路监控等系统,相对分散且独立运行,亟需整合形成一个统分结合的信息化平台,对专业项目实施统筹调度、分级管理,实现专业管理的透明。

三是化解幅度瓶颈,着力解决三防功能不全问题。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新建的信息化三防系统,在投入前期充分考虑“无缝式”区域化管理的智慧功能;另一方面,对已有三防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尽可能以智能替代或辅助人力,深化管理幅度,确保大区域管理受控。

浦东机场智慧场区的应用与实践

根据以上应对策略,浦东机场于2017年下半年起便筹划开展智慧场区的顶层设计。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思路,即从全面提升浦东机场场区管理能级入手,引入智慧理念,通过深化智能科技在场区人防、物防、技防等各类运行资源和管理机制的整合,构建形成一个更为多元、高效、顺畅的场区运控体系。同时,制定了周全详细的实施规划。浦东机场智慧场区行将起步,缺少经验积累。欲速则不达,故按照通盘统筹、稳步推进,边积累、边改进的原则,研究形成了符合浦东机场场区实际的中短期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根据规划,短期内我们将通过试点方式,重点解决三防建设空白、联动不足与功能不全等问题,构建智慧场区整体雏形;中远期的任务是试点检验与推广应用,以及大数据开发、场区数据中心建设,确保智慧场区全面落地。

表1:浦东机场场区试点智慧技术投放效果对比分析

浦东机场结合短期规划,于2018年起在智慧场区建设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如图4所示。

(一)构建“神经元”网络。要建设智慧场区,首先要建立一个统分结合的信息化模式。因此,2018年伊始我们便着力开发了智慧场区综合管理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对场区日常运行信息的集中、互通、精准管理。对上,可随时与浦东机场的智慧机场数据中心进行对接;对下,可对场区各运行模块进行实时监控、指挥、管理,初步形成了具有浦东机场场区特色的智慧生态格局。

之后,我们利用3G/4G、NB、专网、GPS等多种物联技术,深层次、有规模、多场景地对所辖项目进行智慧技术的投放与应用,形成一个“全域感知”的场区“神经元网络”。目前,已试点投放了包括智慧井盖、智慧气象、智慧消防、智慧路灯、智慧保洁、智慧环保等12类100余个远程终端,涵盖场区所有项目、由远及近、由主及次的各个角落。浦东机场场区试点智慧技术投放效果对比见表1所示。

以智慧井盖为例,遍布场区的雨污水井盖有几千个。由于日常养护作业做不到实时全面,诸如井盖移位、雨污水溢出的风险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心病。随着新型智能井盖的投放,不但实现了井盖移位和井下液位的实时传递与报警,解决了传统人力难以完成的短板,其投资成本也与普通井盖相差无几,给今后这类设备的规模更新提供了基础与依据。随着智慧“神经元网络”的逐步健全,场区将全面实现对全场关键运行数据的实时传递,并做到现场信息的联动、提示、报警等一体化功能,有效解决场区“东边日出西边雨”这一管理广度瓶颈的难题,促管理上一新能级。

(二)整合三防联动。按照点面结合的方式,2018年大力开展对现有技防体系进行智慧联动整合。点上,针对相对独立运作的专业项目,进行信息化系统改造,比如我们23座雨污水泵站、3座出海泵闸分别建设于不同时期,相关操作系统类似但略有差异。通过信息化改造,建立统一、集中的中控平台,完成对所有泵站、泵闸的专业整合。图5是浦东机场场区OMC防汛指挥平台示意图。

今后浦东机场将逐步对楼宇物业、道路照明、公共绿化等系统进行铺开,实现专业点上的全透明管理。

面上,浦东机场场区承担了机场整体防汛的管理职能,因此我们以浦东机场防汛体系整合作为突破口,在雨污水泵站、出海泵闸信息化改造的同时,建设围场河河道以及相邻5座节制闸的监控设施,确保河道水位信息的实时传递;在重点路段和积水区域设立电子水尺,精准掌握道路积水状况;建设气象终端,开发防汛预警模块,使预警更为准确、可靠。自此,浦东机场整个防汛体系,从预警发布,到道路、泵站、围场河以及出海泵闸,全面完成不同专业领域的关联整合。作为智慧场区管理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浦东机场智慧防汛平台的建成,不但是解决点与面上专业深度的一个有效尝试,对浦东机场防汛这项重中之重工作而言,在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以及指挥决策等方面,发生了与传统管理翻天覆地的实质变化,具有划时期的深刻意义。表2为智慧防汛平台启用后,浦东机场场区防汛能级对比分析表。

表2:浦东机场场区防汛能级对比分析

(三)拓展智慧功能。为了加强无缝式管理,进一步深化区域管理幅度,我们的做法是拓展和优化智慧功能,用智能代替或辅助人工,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比如,浦东机场围场河长达54公里,在现有的人力巡视机制下,还会经常发生外来捕鱼、偷倒垃圾以及排污等行为。为此,我们在建设围场河视频监控的同时,充分考虑了智慧功能的拓展,有针对性地增设了电子围栏功能,一旦发生外来入侵行为,智慧场区管理平台将及时进行联动报警。这一试点成果,今后还将在封闭式楼宇与设施,以及仓库、机房等关键部位、环保管理等方面加以推广。又如,浦东机场大区巡视管控是我们的一个重头戏。由于场区公共区域大,仅仅依靠井盖、水质、烟感、照明等点上的“神经元终端”,还无法解决面上的各类突发状况,如外来偷倒、纵火、破坏等。为了深化现有区域巡视队伍的管理幅度,我们着力加大智能单兵系统的应用,在全场12部巡视车上安装智慧单兵仪,规定行驶路径,设定巡视里程和频次,一旦发生行驶轨迹跑偏或车速过快过慢,均会实时报警,并自动上传车辆定位、轨迹与视频实况。这一功能投入运作以来,跟以往依靠“人盯人”的方式相比,有效减少监督力量的投入,被动式富余人员进一步充实区域管控力量,现场巡视效率与发现解决问题的质量显著提升。图6为浦东机场智慧场区建设前后管理效能对比图。

浦东机场智慧场区,延伸了我们的管理触角,克服了传统模式下人力投入、制度执行和信息传递的瓶颈,取得了不少的收获。目前,智慧场区才完成一期建设,今后我们还将通过智慧终端试点,持续加大推广应用力度,积累丰富经验,同时尝试大数据的开发应用,以及场区数据中心的建设,助推浦东机场场区管理提高裕度,上一新的管理能级。

猜你喜欢
场区浦东机场
探究高速公路服务区场区优化设计
三十年的浦东
展开大兴机场的双翅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794例急诊患者超声结果分析
用于机场驱鸟的扑翼无人机
留宿机场
新机场与城市未来
标准化奶牛场的场区规划与建设
前有深圳、浦东 今天的雄安新区潜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