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区角游戏中探寻自由空间的本质

2019-07-03 03:33顾宙华
好家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自由空间区角小宇

文 顾宙华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明确指出,要珍视幼儿游戏和生活的价值。现在,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我园在开展 《自由空间:改造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行动研究》 的课题研究中,力求摆脱成人过度的外在干预,将幼儿园的区角游戏赋予“自由空间”的理念,从游戏本质出发,真正“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引发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和自由表达表现,从而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

一、游戏内容应幼而生

华爱华教授在 《通过活动区游戏来实施〈指南〉》 一文中指出,自由、自发和自主是游戏的本质特征,而这三者意味着每个幼儿都是在自己的水平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进行活动的。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顺应幼儿的内在需求而生成适宜的游戏活动,真正将游戏的选择权和决定权还给幼儿。

那么,哪些游戏才是幼儿需要并适宜的呢?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幼儿的游戏场景:

镜头一:建构区里,睿轩搬来了许多积木和镶嵌塑块,不断将各种材料组合、拼状、垒高,并大声炫耀着:“看我搭的大别墅,这里是客厅,旁边还有楼梯,另一边是一个很大的阳台……”一些幼儿被吸引过来:“我还会搭漂亮的城堡呢!”

镜头二:宇轩拿了一个红色圆锥形的塑料玩具,把玩了一会儿。然后他把圆锥体放在头顶,开心地跑来对我说:“顾老师,我是圣诞老人。”很快他又跑开了,并向周围的小朋友假装分发起礼物来:“我是圣诞老人,这是送给你的礼物!”该行为持续了约12分钟。

镜头三:阳阳发现了一个空的大纸箱,便将纸箱推向走廊,一边喊着:“嘀嘀嘀……大卡车来了!快让一让!”玩了一会儿,阳阳又钻进纸箱中间,并招呼着旁边的小陶:“我们来划船吧!快上船,快上船!”

以上游戏片段都是幼儿最真实的表现,也恰恰表现了幼儿对待游戏的一种自然的心理状态。积木、玩具、纸箱……这些低结构材料满足了幼儿自发、自由创造的心理需求,不需要华丽、逼真的场景布置,没有强制、刻板的规则要求,幼儿在其中自得其乐,我想,这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自由空间。赋予幼儿自由的游戏在成人看来可能并不“完美”,然而这样的“不完美”才是游戏精神的最好体现。

于是,我们尝试在游戏空间和游戏材料上“留白”,通过“你想玩什么?怎么玩?你有什么好办法?”来鼓励幼儿大胆设计自己的游戏内容。同时,从幼儿当前的游戏反馈中不断调整原有区角的设置和延伸,使原本固定、静态的班级区角设置呈现多元、动态、趣味的良好态势。

在中班“甜蜜的家”的课程主题背景下,我们经常会看到“娃娃家”的“爸爸妈妈”给自己家的“宝宝”“过生日”,而且热情持续不减。经过讨论,小伙伴们决定开一个真正的“生日party”。“生日派对”这一主题区角游戏活动既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也给幼儿的创作赋予了角色的身份,既满足了幼儿游戏的欲望,又在角色扮演中满足了其社会化的需要。从区角活动内容的确定到逐步的深入细化,从区角的规划到场地的拓展利用,从材料的收集丰富到提供与展示……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充分利用了走廊原有区角。花艺园——装饰花球、制作彩链、张贴海报,建构生日派对场地;心工坊——制作装饰画、装饰礼物盒;时尚屋——制作礼服、饰品;甜甜家——装饰多层蛋糕、制作糖果等甜品……活动历时三周,幼儿自发生成的主题区角游戏逐一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主游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我们惊喜,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幼儿,观察幼儿,适时提供必要的支持。“留白”的“自由空间”成为幼儿想玩、爱玩的小天地,也让幼儿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

二、游戏过程因势利导

我们所理解的区域游戏的“自由空间”并非教师完全不加影响、不加控制的绝对自由天地,恰恰相反,教师的介入是不可少的。但教师的介入不是要做一个控制者,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而是要充当一个“隐形”的推动者,适当、间接地引领幼儿前进,以最少的干预来保障幼儿游戏的自由空间。

沙画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游戏,以白沙作为创作的媒介,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动作,还能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以及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区角游戏中,乐乐拿着奶酪杯在沙盘中来回随意地描画着,时快时慢、时而停顿,在沙盘中留下奇妙的似迷宫一样的图案。乐乐很兴奋,热情地招呼周围的小伙伴来欣赏他用新工具完成的“杰作”。教师带着惊讶的表情一边肯定他的“创新之举”,一边以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他的联想和创造:“奶酪杯在沙盘里留下的图案好奇特呀!那这是什么呢?”乐乐停顿了一下,眼睛快速扫过自己的作品。这时,教师并没有急于帮他寻找答案,而是耐心地、以鼓励的眼神等待着,很快乐乐就睁大眼睛神秘地说:“这是蚂蚁的家。”边说边继续用奶酪杯圈画了几下。“看!这是小蚂蚁睡觉的地方,这是储藏食物的地方,这里是通道……”周围的小朋友们都开心地拍起手。小奚说:“里面应该有蚂蚁的,用这个小小的黑石头做蚂蚁吧!”乐乐愉快地响应了小奚的建议,和小奚一起继续着蚂蚁王国的故事:“这是蚂蚁的脚。这只蚂蚁爬出去找东西吃了,里面还有只蚂蚁,它在睡懒觉呢!”故事在延续,幼儿的玩沙游戏也在继续。从无意识地抓、捏、堆砌、描画,到有意识地选择树叶、石子、毛根等多种材料进行组合形状、表现形象,幼儿小手的灵活性、手眼的协调性、空间知觉、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观察和对话是了解幼儿内心世界的直接途径。区角游戏中,教师正是用开放性的心态去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解析幼儿游戏行为背后潜藏的发展意义,并通过等待和适度的引导,推动游戏的进程,从而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索学习。

三、游戏评价激趣而励

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中,游戏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事件或材料中所隐含的教育信息,摒弃一言堂的评价模式,更多地采用讨论、探究、展示的方法,开展适时、适度、有效的评价,以鼓励的方式激发幼儿真正参与并推进游戏的进程,实现真正的师生、生生平等、有效互动,提升区域游戏质量,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发展,彰显个性,促进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成长。

对话一:

师:我看见今天“娃娃家”里的人特别多,你们是怎么玩的?

悦悦:我去“娃娃家”的时候想当妈妈的,可是心心已经是妈妈了。我想了一下,就做“娃娃家”的保姆了。

“孙老师,您费心了,快,小宇,去倒水啊!”外公的话语略显急促吃力,小宇低着头快速走进里屋。我与他的外公两相对望,沉默不语,莫名的伤感弥散开来。“小宇他在学校是不是惹事了,这孩子,从不让人省心!咳……咳……”外公咳嗽起来,身体蜷缩成一把极细的弓。“没有,小宇是个很有天赋的孩子,我对他很有信心,您放心!”我抚了抚外公的手,让老人安定下来。这时,迎面走过来端着水的小宇,我送给他一个浅浅的笑,继续转头跟外公拉着家常。小宇愣了一会儿,继而轻快地向前。那一抹感激而真切的目光,成为师生间心照不宣的秘语。

师:“娃娃家”保姆是做什么的呢?

悦悦:是专门打扫卫生、照顾宝宝的。

师:那“娃娃家”还会有哪些人呢?

幼: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叔叔阿姨。

师:原来,当同一个区角里人太多时,我们可以选人比较少的区角,也可以想办法用增加角色的方式解决问题。

对话二:

师:我看见轩轩和小奚自己用纸盒和栅栏搭建了一个房子。(展示两人游戏场景的照片)下面轩轩和小奚来介绍一下这是什么?你们是怎么玩的?

琪琪:那边椅子上怎么有个纸盒?

小奚:那是我们做的钢琴,我们还教小宝宝唱歌呢!

师:有小朋友来上你们的幼儿园吗?

轩轩:我们去“娃娃家”邀请了宝宝,就是宝宝太小了,都不会说话。

师: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吗?

琪琪:应该让“娃娃家”的哥哥姐姐上幼儿园,宝宝太小了,不能上幼儿园的。

睿睿:可是床太小了。

……

幼儿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想法。这种讨论、探究式的评析环节有助于幼儿发现问题并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总结并形成一定的经验,不断激励幼儿前行。

“自由空间”理念下的区角游戏是幼儿自由、自主的学习场所,是培养幼儿独立意识、呵护创新精神的空间。教师需要把握好“宜”“导”“励”,让它赋予幼儿更多的主张和创造,让幼儿在游戏准备过程中积极参与,在游戏实践过程中大胆展现,在游戏评价过程中收获满足……让幼儿在“自由的空间”里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提升,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自由空间区角小宇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趣味成语故事
趣味成语故事
一包花生
幼儿园区角游戏与主题教学活动整合的策略研究
猜猜我是谁
区角活动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运用
自由空间
自由空间
自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