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分析

2019-07-04 01:38张小蓉郭建波
系统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度数乳化白内障

张小蓉,郭建波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重庆 404500

眼科中最为常见的眼部疾病就是近视情况,我国大部分的人都具有近视的情况,而近视情况一旦度数超过600度,则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的患者发生白内障的概率相对较高[1],临床中,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屡见不鲜,而白内障的发病人群一般是老年人群,而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人群的年龄与单纯白内障人群相比,相对较低,所以,两种疾病合并患者的视力下降情况比较严重,必要的时候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临床中,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方法是主要通过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而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通过超声乳化手术展开治疗,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就应运而生[2],该次研究,笔者该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0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该次研究的研究目标,分别通过不同的方法展开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比较,从而对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0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该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小组进行划分,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由50例患者所构成。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2例,最小年龄患者为45岁,最大年龄患者为69岁,平均年龄为(60.3±5.2)岁,最小近视度数为610度,最大近视度数为 1 000 度,平均度数为(810.3±50.2)度,病程的范围在半年到4年间,平均病程为(1.9±0.6)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25例,最小年龄患者为46岁,最大年龄患者为70岁,平均年龄为(60.9±5.6)岁,最小近视度数为630度,最大近视度数为 1 020 度,平均度数为(826.3±46.2)度,病程的范围在半年到4.5年,平均病程为(2.0±0.5)年,所有患者均同意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目标,并且在同意书上署名,此次研究并得到了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然后才开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超声乳化手术展开治疗,使用劈核法将晶状体核进行粉碎,然后把粉末进行吸附,将巩模板层的切开进行扩大,直至扩大到5.5 mm,将硬性人工晶状体进行置入,在球结膜下注入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20113234)以及庆大霉素 (国药准字H41020089)[3]。

观察组患者通过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在患者的患侧的左上角进行角膜切口,切口长度为3.00 mm,在角膜缘的右上角进行辅助切口,然后展开环形撕囊,将超声乳化机的能量进行调节,将流量以及最大阻塞负压进行调节,使用超声乳化机进行劈核,残余的硬核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从而在进行切口扩大时可以根据残余硬核的特点进行扩大,将残余硬核取出,将皮质吸出,置入人工晶状体[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的视力低于0.1患者的例数、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用t检验,计数资料[n(%)] 用 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视力低于0.1的患者例数分别有:2例、1例、0例,对照组的不同时间段视力低于0.1的患者例数分别有:5例、5例、3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程度更大,分别为:(2 703.6±453.8),(2 638.6±447.6),(2 549.9±440.6),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患者只有1例患者发生角膜水肿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2.0%,对照组患者中1例发生角膜水肿,3例发生破后囊情况,3例患者发生黄斑水肿情况,2例发生部分晶体核脱入情况,总发生概率为18.0%(9/50)。

表1 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的视力低于0.1患者的例数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比较(±s)

组别 1周后 1个月后 3个月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2 703.6±453.8 2 364.5±432.0 7.512 6<0.05 2 638.6±447.6 2 154.6±400.3 6.254 8<0.05 2 549.9±440.6 2 003.5±400.6 6.257 9<0.05

3 讨论

随着近代的科技水平的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电子科技产品越来越多,更新换代的速度提升的越来越快,各行各业的工作与电子科技的距离越来越近,从而发生近视的概率也变得越来越高[5],近视患者中度数超过600度的患者为高度近视,一旦患者发生高度近视,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需要通过佩戴眼镜进行矫正,而发生高度近视的患者发生白内障的概率也大大提升[6],如果高度近视患者发生白内障,患者的眼镜度数急速提高,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如果患者的视力再一次下降,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会受到严重影响。白内障在临床中主要会通过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为优良的治疗效果,但是白内障患者合并高度近视情况,通过超声乳化手术并不能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因为高度近视患者的晶体相对于视力正常的患者,硬度更大,体积也更大[7],如果通过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那么超声的持续时间就会大大延长,术中所需要的能量也大大提升,角膜内皮细胞发生损伤的概率也大大提升,在手术完毕之后,患者的康复速度会受到极大的抑制,另外,除了以上的各个缺点之外,玻璃体的支撑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在患者治疗之后,会产生比较多的并发症情况[8],比如角膜水肿,破后囊情况,黄斑水肿情况,部分晶体核脱入情况,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而通过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超声可以帮助将晶体切割成若干块,对其逐个粉碎,然后将其取出,从而将角膜内皮细胞的受损度降低到最大程度,防止对后囊产生损伤,保障了悬韧带以及残破晶状体袋的安全性。所以通过改良型超声乳化手术方法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9],该次研究,对该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0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该次研究的研究目标,得到的研究结果为: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视力低于0.1的患者例数分别有:2例、1例、0例,对照组的不同时间段视力低于0.1的患者例数分别有:5例、5例、3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程度更大,分别为:(2 703.6±453.8),(2 638.6±447.6),(2 549.9±440.6),对照组患者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情况为:(2 364.5±432.0),(2 154.6±400.3),(2 003.5±400.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只有1例患者发生角膜水肿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2.0%,对照组患者中1例发生角膜水肿,3例发生破后囊情况,3例患者发生黄斑水肿情况,2例发生部分晶体核脱入情况,总发生概率为18.0%(9/50)。杨超等人[10]的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组患者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视力低于0.1的患者例数分别有3,1,0;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 情 况 为 :(2 698.4 ±463.5),(2 533.4 ±468.1), (2 596.7±43.2),并发症的概率为0.0%,与该次研究结果大致相符。

综上所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通过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概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猜你喜欢
度数乳化白内障
《平行四边形》拓展精练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图形中角的度数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