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有效率分析

2019-07-04 01:39肖伟伟德州市夏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德州253200
系统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甲氨蝶呤包块输卵管

肖伟伟德州市夏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德州 253200

异位妊娠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妇产科属于常见急腹症,主要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外出现着床、发育现象,可发生于输卵管、卵巢、宫颈、腹腔、剖宫产疤痕、子宫残角等部位,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1]。随着相关研究深入,可发现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和社会改革进步,人工流产率和婚前性行为率逐渐上升,进而导致异位妊娠率呈上升趋势,若干预不及时,可导致受精卵继续生长、发育,促使输卵管破裂[2]。而为了尽早控制妊娠生长、发育,还需加强药物保守治疗,目前以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最为常用,其各自具有优劣性,该文对100例异位妊娠(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分别进行甲氨蝶呤(50例)、米非司酮(50例)治疗,并分析两者疗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面对100例异位妊娠患者时,还需采用奇偶数法分组,各50例,保守治疗条件:①经B超检查,子宫内未发现胎心搏动,附件区异位妊娠包块直径≤5 cm;②经血β-HCG检查,水平≤3 000 U/L;③患者均无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用药禁忌证现象;④患者无明显内出血,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入选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齐全;②患者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现象;③患者血清β-HCG呈持续性升高状态;④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平均年龄(22.36±1.75)岁,平均停经时间(38.46±2.45)d,盆腔包块直径(3.45±0.42)cm;妊娠位置:4例位于输卵管伞部,15例位于输卵管峡部。31例位于输卵管壶腹部,对照组平均年龄(22.58±1.96)岁,平均停经时间 (38.32±2.68)d,盆腔包块直径(3.96±0.51)cm; 妊娠位置:2 例位于输卵管伞部,16例位于输卵管峡部,32例位于输卵管壶腹部。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 (国药准字H10950197;规格0.2 g)治疗,治疗前3 d,每隔12 h口服一次,每次100 mg,3 d 共 600 mg。

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米非司酮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甲氨蝶呤 (国药准字H20066518;50 mg)治疗:单次肌肉注射 50 mg/m2,1次/d,连续治疗5 d。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叮嘱其禁止性生活,保持大便通畅和绝对卧床休息。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包块直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β-HCG水平。

显效[3]:子宫直肠窝液性暗区消失,经B超检查,可发现妊娠包块消失或缩小,两次检测β-HCG水平已恢复正常;有效:腹痛腹胀感有所减轻,妊娠包块有所缩小;无效:经B超检查可发现盆腔积液增多,仍存在明显腹胀、腹痛感。

β-HCG水平:抽取3 mL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实施离心处理法,保持每分钟3 500 r速度,维持10 min,并放在冰箱内(-70℃)备用。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包块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对比治疗效果(±s)

表1 对比治疗效果(±s)

组别 包块消失时间(d)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d)包块直径(mm)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20.43±2.43 26.19±2.16 6.854 4<0.05 16.78±1.38 21.43±1.54 5.758 4<0.05 0.27±0.05 1.95±0.14 1.585 6<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对比总有效率[n(%)]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对比不良反应[n(%)]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β-HC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血 β-HCG 水平[(±s),IU/L]

表4 对比血 β-HCG 水平[(±s),IU/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2 026.38±86.53 2 026.19±86.49 0.536 5>0.05 1 063.75±54.12 1 452.63±42.33 482.623 5<0.05

3 讨论

异位妊娠发生率可随着生殖道炎症的波及、人工流产率的上升、婚前性行为、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社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呈上升趋势[4]。为了防止受精卵持续性生长发育,目前常运用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期待疗法,其中期待疗法在观察中容易出现活动性腹腔内出血,不利于推广,手术治疗虽可取出胚胎,但创伤性较大,且对日后生育可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还需选用药物保守治疗,不仅具有安全性、操作简单等优势,还费用低廉,推广性较高[5-6]。

米非司酮属于新型孕酮拮抗剂,能够促使或诱导滋养细胞,抑制期繁殖生长,对绒毛起到明显直接作用,但单独使用风险性较高[7]。而甲氨蝶呤可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属于叶酸拮抗剂,能够干扰DNA合成,促使胚胎组织吸收、脱落、坏死,破坏绒毛,抑制滋养细胞增生[8-9]。分析该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更能够降低孕酮浓度促进滋养层坏死,抑制黄体功能,破坏妊娠黄体,与内源性孕酮结合受体,从而阻断孕激素活动出现和孕酮受体结合,加速胚胎组织的吸收、坏死,提高对滋养细胞的敏感性,减少输卵管妊娠破裂几率,增强对滋养细胞杀胚效果和毒性作用,缩小包块[10]。除此之外,通过将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输卵管完整性,不干扰管壁的修复,对输卵管正常组织无破坏作用,且可降低盆腔粘连等并发症。

张欢欢等[11]学者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方式和我院相同,对照组进行了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进行了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结果表明,实施联合治疗的患者血β-HCG转阴时间(15.86±1.38)d,包块消失时间(21.39±2.54)d,β-HCG 水平(1057.43±58.96)IU/L,而该院观察组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包块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β-HCG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能够保留患者生育能力,不损伤管壁,抑制胚胎生长发育,感染DNA合成,促使胚胎脱落、坏死、停止发育,造成滋养细胞死亡,阻碍中间型和合体型滋养细胞形成,具有一定的抗孕激素作用。但在张欢欢等学者报道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0%(其中2例为骨髓抑制,3例为肝肾功能损伤,11例为胃肠道反应),而该院不良反应为4.00%,其可能与研究样本、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关。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能够保留患者生育能力,抑制受精卵生长发育,用于异位妊娠患者中效果明显,可减轻对组织损伤性,提高治疗成功率。

猜你喜欢
甲氨蝶呤包块输卵管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