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2019-07-10 03:03杨通知田海洋曹先东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标学业

杨通知,田海洋,曹先东

(1.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喀什844000;2.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玉林537000;3.遵义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1](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版>)以来,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及其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如今,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在此背景下应时而生。为了更好地把握、理解、贯彻、落实《课标·2017年版》,本文对两种版本的课程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探寻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前后的变化与趋势,以期为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好地把握该门课程改革的方向提供帮助。

一、编排框架调整

将《课标·实验版》与《课标·2017年版》的目录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后者在编排框架上进行了较大调整。具体而言,首先是将原来的课程目标调整为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其次是增加并凸显了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且详细说明了设计的依据和具体操作事项;再次是论述了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最后是提出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及其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此外,在附录中,阐述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列举了教学与评价案例。

二、编写依据变化

在编写依据方面,两版课程标准都有所变化。具体表现为:《课标·实验版》的编写依据主要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课标·2017年版》主要依据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其提出的教育思想、《课标·实验版》十多年来指导课程实践的经验以及2013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的经验。由此可以看出,《课标·2017年版》的编写比较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明显的新时代特征。

三、课程性质修订

就课程性质而言,《课标·2017年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比《课标·实验版》更加明确。具体表现在:第一,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第二,突出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第三,强调了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坚定“四个自信”的必要性;第四,把握准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和方向,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色。

四、课程理念对比

与《课标·实验版》相比,《课标·2017年版》在课程理念方面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换句话说,《课标·2017年版》更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如表1所示)。

表1《课标·实验版》与《课标·2017年版》课程理念对比

五、课程目标比较

从课程目标来看,《课标·2017年版》将《课标·实验版》的课程目标调整为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

1. 学科核心素养

《课标·2017年版》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课标·实验版》相比较,课程目标更具体,内容更丰富,整体上更具时代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四部分的关系是相互结合相互交融的[3]。

2. 课程目标

与《课标·实验版》相比较,《课标·2017年版》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进行了整合。具体而言,就是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开展课堂教学,即用有“温度”的课堂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升课堂教学“温度”[4],进而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核心素养不是对“三维目标”的翻版,而是对其的继承与超越[5],同时它的提出也是课改深化的标志[6]。

六、课程结构对比

对比课程结构,我们发现《课标·2017年版》在课程结构设计思想上突出的特点是深入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遵循了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对此,我们可以从二者的内容结构和学分设置的变化来比较(如表2所示)。

表2《课标·实验版》与《课标·2017年版》课程结构对比

七、课程内容修订

《课标·2017年版》立足本国特色,着眼于国际视野,顺应新时代发展,较之《课标·实验版》在课程内容上有以下几点鲜明特色:

1. 明确了学科定位

《课标·2017年版》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根本目的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它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有学者指出本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可能就是构建活动型学习课程[7]。

2. 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课标·2017年版》在《课标·实验版》思想政治素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凝练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育人价值是它的核心,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构成其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8]。

3. 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

相比《课标·实验版》,《课标·2017年版》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充实。它注重学科大概念和主题引领,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征和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展现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发展新成果,从而充实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教育素材,为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4. 具体化了课程教学要求

《课标·2017年版》在课程内容的划分上,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有四大主题,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各有三大主题(见表2)。值得注意的是: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不仅在每个大的主题下阐述了较具体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而且阐明了相应的学业要求;选修课程每个大的主题下虽然未阐述学业要求,但是阐明了相应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这种有重点、有主次、具体化的课程内容设置为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5. 研制了课程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学科课程学习成就的全面描述,而学业质量标准是结合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衡量。《课标·2017年版》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一方面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程测试和考试评价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了其与高考的联系。

思想政治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共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为四个具体等级。其中,等级二是高中毕业生在思想政治学科上应达到的标准;等级三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参考标准;等级四是学生学业表现可纳入综合素质档案的标准,也是普通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八、实施建议对比

对比两版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我们发现《课标·2017版》为体现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课标·实验版》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建议方面,强调了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思想性、活动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另外,该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情境教学法,这表明新课标对传统教学法提出了再次革新的要求。

教材编写建议方面,突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材的编写应注重案例的呈现,充分体现活动型学习课程。

新增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具体要求是:把握学业水平考试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学科任务导向型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框架;测试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命题要求。

新增对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该建议一方面强调加大对课程实施的培训指导;另一方面要求在开齐开足必修课程的同时也要开好选修课程。此外,强调要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方式,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以及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对两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编排框架、编写依据、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发现,《课标·2017版》在课程目标上聚焦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结构上增加了选择性必修部分;在课程内容上丰富和具体化了教学内容与要求;在教学评价上研制了思想政治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在实施建议上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总而言之,《课标·2017年版》是对《课标·实验版》的继承、发展与完善。广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加强对新课标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课标学业
艰苦的学业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