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2019-07-11 00:59高婷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亲子课外阅读语文

高婷

一、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前注重对教材内容的研究,深入了解教材信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欲望为主要目标。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语文教师没有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衔接起来,缺乏对教材课内阅读内容的有效延伸。另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行阅读的环节,并未及时发挥教师的督促作用,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在阅读环节存在的不足,这样一来,不仅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还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衔接的主要方法

1.找准结合点

教师积极探索语文教材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采取正确策略让课内阅读内容向课外延伸,帮助学生增强阅读体验。借助课堂教学,运用幽默、启发性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真正发挥出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助人、集体主义等精神,带领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的雷锋事迹及精神,让学生正确把握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进一步深化语文阅读教学内容。

2.阅读过程指导

学生在阅读时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动态,掌握每个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便于老师全面掌握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差异。例如:学生阅读《中国魂》时,因为认知水平有限,无法掌握阅读内容的内涵,在朗诵两遍之后还是没有头绪,对于这一情况,语文老师采用多媒体播放的形式展开阅读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详细内容,采用大屏幕展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将课内阅读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促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阅读教学中,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推进课外阅读教学活动,避免学生盲目阅读。

3.课外阅读实践

小学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主题是:重视实践,培养阅读习惯,利用部编版教材内容制订有效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方案,有计划地推进课外阅读实践。鼓励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将阅读中的经典成语、词语以及优美句子摘录下来,更多地感受语文学科的熏陶作用,养成每日阅读的好习惯,以此增强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定时定量阅读,阅读经验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坚持,在教师指导下,小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规划定时定量阅读计划,接受老师及同学的监督,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有感情地朗诵,带着问题阅读,潜移默化中丰富了阅读经验。

4.组织亲子互动竞赛

语文老师在校长的协助下,构建亲子阅读中心,为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良的阅读环境,促进亲子间的阅读与互动。比如,学生回顾课堂掌握的阅读内容时,家长讲述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此环节,学生领悟到用心阅读的趣味性,从中也能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亲子阅读时,也可将学生及家长进行分组,每两个家庭为一组,针对阅读活动展开知识竞赛,按照次序,每组孩子都上台朗诵文章,然后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悟,并讲述心得。也可采取亲子互动方式,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实践的认同感,实现阅读模式的创新,进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采取有效策略,促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重点要掌握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衔接的方法,找准结合点,让课内阅读内容向课外延伸,加强阅读过程指导,避免学生盲目阅读,展开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并以亲子互动方式组织知识竞赛,强化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丰富阅读经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有效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以此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为例,研究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一、刺激感官,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算理教学比较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下课一问三不知,学习效率低下,而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能改变这样的课堂。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利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探索。一上课,我便和孩子们谈论他们喜欢的四大名著,并以《西游记》为题材展开教学,学生们很感兴趣。当显示屏上出现相关图片(师徒四人分四张饼)时,学生们思维活跃,一致认为每人一张饼最公平,然而当饼增加到五张的时候,为了公平,学生们将最后一张饼分成了四份,每人四分之一。再运用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分饼的过程,学生轻松掌握了所学知识。在特定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直观切入,突破重难点

在“相遇问题”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题目意思,寻找等量关系。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只需轻轻一点,屏幕上就会出现火车行驶的动画,接着出示练习题:有两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甲乙两地相距90千米,A车速度15千米/时,B车速度30千米/时,两车几时能相遇?

教学时,首先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去理解题目意思,关注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然后教师进行引导,让图中的火车和铁轨消失,取而代之为线段图,通过教师的分析,让学生在动画演示和线段图分析中解决问题,这比老师单纯的说更具有说服力。演示后,学生能很快厘清思路得出正确的答案。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有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兴趣。

三、培养空间观念,增强学生素质

数学教学中,空间思维以及概念的培养要经历直观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具比较单一,挂图、实物模型的展示往往缺少前后的对比,这样虽然也比较直观,但效果却大打折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建立一定的空间概念。几何图形通常有许多的点、线、面,挂图、实物的展示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计算机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软件设计几何图形,可以透明,也可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动画的设计,让立体图形动起来,让学生对图形的内部结构有一定的了解。直观展示对学生空间思维的建立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是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

每个班学生的水平都参差不齐,学生的智力也并非完全相同,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学情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因材施教,全面提升班级整体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的灵活性、互动性让学生的个性飞扬,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现学生的意愿,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引导作用,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21世紀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能不能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将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在科技进步的时代,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只有将课堂与科技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枣园小学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计算机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增强自信心,更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毅力。

猜你喜欢
亲子课外阅读语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