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莫乱饮,喝对才治病

2019-08-13 08:06张旭
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7期
关键词:服法佐餐鸡血藤

本刊记者/张旭

采访专家/黄彬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主任医师

药酒是中药和酒相结合的产物,历朝历代王孙贵族十分推崇药酒,如我国历史上长寿的乾隆皇帝就十分喜爱用药酒养生。药酒有哪些“神奇”功效让人们对它的喜爱经久不衰呢?喝药酒又有哪些禁忌呢?

黄彬广西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擅长消化系病和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

喝药酒是很多老百姓家中常用的养生方法之一,如北方的人参酒、五加皮酒、南方的三蛇酒等。但因南北气候环境差异和体质的不同,即使作用相同的药酒,配方用药也有不同。

除了养生外,药酒还能治病。药王孙思邈曾说,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即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里就记载了80多首能治病的药酒方子。

喝酒治病或致病?

“从中医角度来说,喝酒既能致病亦能治病,关键在于什么人喝,喝多少,是否成瘾。”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黄彬介绍,酒本身就是一种药物,可通血脉、祛寒气。同时,酒又是最好的溶媒,药材经过酒的浸泡,有效成分析出得更多更完全,会最大程度的发挥药力,二者结合相得益彰。中药学中称之为酒剂。

“滋补”“固本”“活血”“祛邪”是药酒最主要的四大功效。

滋补:滋养补充人体亏虚的气血津液和虚衰的五脏六腑。

固本:能够固护人体先天之本——肾。

活血:促进瘀血液的运行。

袪邪:祛除侵犯人体的外邪,特别是风寒湿三种邪气。

除此之外,药酒也可避瘟除疫。自古以来就有每年正月饮用由大黄、防风、桂枝等泡制的屠苏酒,预防瘟疫的习俗。有中医著作中提及 “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药泡不同的酒

“滋补”药酒补“虚”

什么是虚?《黄帝内经》中说,女子35岁,男子40岁开始,脏腑功能会逐步衰退,正气会变得不足。

黄彬说,力气不足就是虚。这个力气不单指力量,还指身体各方面的机能。神疲乏力懒得动、头晕目眩,自汗便溏、容易感冒、虚胖等……都是身体机能不足的表现。

针对这种情况,黄彬推荐大补元气的人参酒。他说,人参可以补全身的气。

“虽然人参可大补元气,但对气虚的人来说,还需要搭配一些其他的中药。”黄彬补充说。

人参泡酒药效最重要

人参质地紧实。如果整根放进酒里,药物释放缓慢,不到半年以上发挥不了作用;打成粉又会影响口感。所以,黄彬建议,如果着急喝,最好切片浸泡。干人参很硬,可以先把人参蒸软后再切片。

针对北方气虚人群,推荐生脉益气酒

材料:人参50克、麦冬50克、五味子25克、龙眼肉100克,高度白酒2500毫升

时间:浸泡14天。

服法:每次10~20毫升,1天2次,佐餐或饭后30分钟饮用。

功效:益气养阴。

针对南方气虚人群,推荐固表益气酒

材料:人参50克、黄芪60克、防风50克、白术75克、柴胡50克,高度白酒2500毫升

时间:浸泡14天。

服法:每次10~20毫升,1天2次,佐餐或饭后30分钟饮用。

功效:固表益气。

“固本”药酒补“肾”

很多人认为,药酒主要是补肾壮阳、提高性功能的。黄彬解释说,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酒是辛热之品,虽可壮肾阳,但不等于提高性能力。无论男女,只要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欲减退、疲倦乏力的肾阳虚问题,都适合通过喝药酒来补肾阳。

针对北方肾阳虚人群,推荐右归延龄酒

材料:鹿茸30克、肉苁蓉30克、山萸肉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桂枝30克、熟地30克,白酒2000毫升

时间:浸泡14天。

服法:每次10~20毫升,1天2次,佐餐或饭后30分钟饮用。

功效:补肾壮阳。

针对女性朋友,黄彬推荐了一款化裁了清代医家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里记载的补肾方——熙春驻颜酒

材料:枸杞子30克、女贞子30克、龙眼肉25克、仙灵脾25克、熟地黄2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红枣20克,黄酒2000毫升

时间:浸泡14天。

服法:每次10~20毫升,1天2次,佐餐或饭后30分钟饮用。

功效:滋补肝肾,补血养血。

黄彬特别强调,此方用黄酒。这是为什么呢?黄彬解释说,黄酒是用黄米酿制的,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开胃功效,且度数不高——适合女性饮用;度数不低——能把药性析出来。

“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泡药的黄酒一般用干黄酒或半干黄酒(按糖度,黄酒分四种:干型黄酒、半干型黄酒、半甜型黄酒、甜型黄酒),这样泡出来的药酒口味相对醇和,刺激性小,适合病程较久,气血亏虚比较明显的人。

除此之外,针对因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人群,黄彬推荐了一款南北方人都适合的安神益寿酒

材料:熟地黄30克、黄精30克、山萸肉30克、夜交藤30克、酸枣仁30克、枸杞子30克、知母10克,白酒2000毫升

时间:浸泡14天。

服法:每次10~20毫升,1天2次,佐餐或饭后30分钟饮用。

功效:滋阴、清热、安神。

“活血”药酒通“瘀”

人体有多种血液瘀滞的表现,黄彬介绍了一种药酒对手脚经常发麻、发木的人群有较好作用。其中主要用到的药材是既能活血又能补血的——鸡血藤。鸡血藤具有去瘀血,生新血,流通经脉的功效。

针对四肢瘀血的情况,黄彬推荐了一款南北通用的养血通络酒。

材料:鸡血藤30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 白酒1500毫升

时间:浸泡14天。

服法:每次10~20毫升,1天2次,佐餐或饭后30分钟饮用。

功效 :养血活血通络,重在养血。

“祛邪”药酒缓“痹痛”

很多人形容自己是“天气预报员”,因为天气变暖时,固定某一两个关节痛会缓解,遇寒或阴雨天时疼痛就发作或加重。对于这类关节疼痛的患者,黄彬认为是寒湿之邪作祟的表现。推荐了一款适合家庭制作的加皮双活酒。

材料:五加皮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枸杞子30克、白酒1000毫升

时间:浸泡14天。

服法:每次10~20毫升,1天2次,佐餐或饭后30分钟饮用。

五加皮又叫追风使,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壮筋骨的作用,制成药酒可增强其祛风湿的功效。民间有“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之说。

方中羌活和独活都是治风寒湿痹的常用药。黄彬说,羌活,气味烈,对于上半身的风寒湿痹效果好独活气味淡,但祛风寒湿的功效更强,所以对于下半身的风寒湿痹效果好。临床上常二者并用。

虽然祛风湿散寒的药酒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关节发热的时候不能喝。黄斌提醒说,因为关节发热疼痛说明体内有湿热,喝药酒会助湿生热,可能加重病情。

知识点

三七活血与鸡血藤活血有什么不同?

黄彬:三七是很好的活血化瘀的常用中药,它的优势是补血、活血、散血;鸡血藤的优势在于补血、活血、通络。针对肢体麻木的情况,用鸡血藤效果比三七好,三七对于中风后正在康复的人群效果更好。

用这三类中药泡酒,小心中毒

大家应该见过很多饭店都有各种各样自制药酒,不少人喜欢喝一杯,但是这些药酒未必适合每个人。黄彬特别告诫:“自制药酒不要猎奇,应该选择安全可靠的药酒配方,有些药物并不适宜自泡药酒。其中有三类中药需要特别留意,因近几年这三类中药引起药酒中毒的事件屡有发生。”

第一类:有毒植物药类。

如“马钱子”“斑蝥”等,这两种药毒性较大,必须炮制后才可药用。如果超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昏迷;再如“川乌”“草乌”,对人体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生的川乌、草乌毒性极大,严禁作为中药饮片直接泡酒内服;另外,常见的“苍耳子”对心脏有抑制作用,能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也要慎用。

第二类:有毒动物类药。

很多人认为,泡酒所用的蛇越毒越好,如毒蛇中的蝮蛇、五步蛇、金银环蛇、眼镜蛇、竹叶青蛇等,用这类毒蛇泡酒一定要经过炮制;再如,泡蚂蚁酒用的黑蚂蚁,它的毒囊中含有毒液,清除不干净很易中毒; 另外,中医常用的水蛭,可破血逐瘀、通经,但超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内脏出血和肾损害,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是必须禁用。

不论选择何种酒作为溶媒体,都应注意酒的质量、浓度和用量。

第三类:含有有毒成分的矿物药。

如雄黄、硫磺等含汞、砷、铬、铅等重金属的矿物药均不宜用来浸酒内服。

“如需自制药酒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应由正规的医疗机构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和购买药材,不可随意采购中药材,也不能随便摘抄不了解的秘方而自配药酒。”黄彬再次提醒。

小课堂

药酒用酒选高度酒还是低度酒?

一般来说,配制滋补类药酒时,应用的原料酒的浓度可以低一些;配制祛风湿、活气血、疏经络类药酒,则原料酒的浓度可高些。

白酒多选用50~60度。这是因为酒精浓度太低不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但酒精浓度过高,有时反而使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溶出。

黄酒一般酒精含量为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中药处方中常用黄酒浸泡、烧煮、蒸炙一些中草药或调制药丸,是很重要的辅料或“药引子”。著名的黄酒有山东即墨老酒、绍兴状元红、女儿红、梅州客家娘酒、广东珍珠红酒等。

药酒选酒有讲究

古时大多是用黄酒、米酒作为配制药酒的原料,清朝时渐渐使用白酒来浸泡药物。

“现今,大多数药酒仍然以白酒作为溶媒,是因为白酒酒精浓度较高,容易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析出。制作药酒时,不论选择何种酒作为溶媒体,都应注意酒的质量、浓度和用量。”黄彬指出选择的酒的三个要素。

以白酒为例,好的白酒应是无色透明,不混浊,无沉淀物,气味芳香,口味甘醇浓烈。而黄酒的质量则要求色黄褐而透明,气味浓郁淳厚,口感柔和爽口。

猜你喜欢
服法佐餐鸡血藤
鸡血藤的临床应用及量效关系
鸡血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严氏济生方》中煮散剂的应用探究
益母草与鸡血藤及其配伍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美育之“正餐”
咸鲜一夏
化学指纹图谱法及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对鸡血藤饮片煮散质 量体系进行探索
心血管疾病茶疗方
佐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