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对幼儿师资培养促进与实践研究

2019-08-15 00:44谭业文郑雯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3期
关键词:仿真技术幼教师资

谭业文,郑雯

(山东英才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一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现状与分析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幼儿教育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标,我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幼教师资建设成绩显著。《多措并举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指出,2021年学前教育阶段适龄幼儿将增加1500万人左右,幼儿教师和保育员预计缺口超过300万人[1]。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幼教的工资水平低于其他行业,但又要求教师掌握的专业技能范围较广,“辛苦值”大于“成就感”,部分教师入职不久便辞职转行;社会各界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低,认为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幼教职业缺乏社会各界的尊重,教师自身的自我认同感也逐渐下降[2]; 我国幼儿教师数量逐步走向匮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数量条件存在劣势,幼教的质量也要引起社会的重视。相关研究指出,我国幼儿教师学历偏低,专科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仅占66%,农村地区不到52%,其中近40%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3],且由于缺少系统化的幼教师资培养体制,教师得不到规范的技能训练,导致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实践能力较弱,在解决幼儿的引导教学、保育照料、急救处理等问题时有心无力,教师幼教培养体系亟需完善。

(一) 理论知识储备丰富,应用实践能力较弱

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是成为合格幼师的必要条 件[4],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幼儿生长发育规律,有的放矢地处理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但各高校课程设计大部分以显性课程为主,注重对学生的理论课、技能课的教学,由于实验设备、社会伦理等因素的影响,各高校无法为学生们提供足够的实习与见习岗位,学生接触不到0-6岁婴幼儿,没有“实践”的条件,限制了婴幼儿适宜性保教、心理健康教育等隐形课程的开设,导致多数幼儿园的新教师从未接触过真实婴幼儿,从保育角度看,面对因尿裤子而哭闹的婴幼儿却进行喂奶的照料;从心理发展看,幼儿的日常行为活动反应出的内心诉求不能被满足。教师无法做出专业的幼儿的行为观察与分析,幼儿得不到专业的保教,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 专业知识掌握不佳,意外伤害事故频发

幼儿园作为事故频发的区域,要求幼教工作者掌握较为全面的保健知识与较强的急救处理能力,可当前在园教师面对事故手忙脚乱,应变能力差强人意[5],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2010-2015)》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有5.4万青少年儿童因伤害死亡,其中0-6岁儿童死亡率占比最高。2018年10月,某地一所幼儿园中,一名四岁幼儿进餐过程中出现噎食,事故发生后该幼儿紧紧捂住嘴巴,不断咳嗽、跺脚,老师在事故发生三分钟后才注意到幼儿的异常,没有对噎食幼儿进行正确的急救处理,导致幼儿不幸身亡。我国每年因教师没有做好急救措施而导致幼儿发生意外伤害而死亡的案例还有很多,提高教师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增强面对意外伤害的应对能力刻不容缓。

(三) 教学模式单一,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培养高素质、善实践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中需满足“学习实践相互融合,入职教育前后一体化,反思与研究共同渗透[6]”,即培养幼教师资的过程中注重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给学生提供进入幼儿园见习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着重于培养在校学生的“短板”。而当前各高校的教学更注重使用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其中理论课程占比过大,学生缺乏实践,专业保教能力差;开展科研活动的意识不强;入职前后教育不统一,进入幼儿园后面对新工作环境心里落差大,表现的无所适从[7],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缺口。

二 虚拟仿真技术与幼儿师资培养的融合

(一) 结合虚拟仿真技术改善传统课程模式

幼教师资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验课程的同步进行,改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课程模式,加大实验教学的比例。虚拟仿真技术可根据学生的实验需求,避免实验场域受限、实验对象特殊等因素的影响,真实还原幼儿园的环境,将书本上单一的理论知识变成真实生动的操作步骤,以婴儿的排便护理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2017年)》对0~1岁婴幼儿的排便护理为:婴儿排便后应立即进行擦拭和清洗,以免引起细菌感染。清洗时要用婴儿的专用毛巾专用盆,专用毛巾用后要清洗干净或煮沸消毒,用一段时间后要及时更换,用手指去试水温,以不冷不热为宜。在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婴儿啼哭辨析与适宜性保教的虚拟实验中将婴儿便后护理分为准备、清洗、结束3个阶段,10个步骤。实验开始前系统提示实验者洗手消毒,对操作台进行擦拭消毒,准备好婴儿专用盆、专用毛巾,粉扑或药膏,35℃~38℃的温水,并保证室温处于25℃~28℃;下一步在将婴儿轻轻抱上操作台的过程中实验者需要对婴儿进行轻声安抚;将婴儿的旧尿布取下,用专用毛巾进行第一次擦拭;接下来操作者用温水进行第一次清洗,抓住婴儿脚踝慢慢向上抬起,女婴先清洗其外阴部,男婴先清洗其外生殖器,之后从前往后清洁到其肛门处;然后用温水第二次清洗;并使用专用毛巾擦净;为宝宝涂粉扑或药膏,将婴儿抱下操作台后清理旧尿布、擦拭过的毛巾,对盆、毛巾进行清洗消毒。最后实验者再次洗手,结束实验。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实验的真实性,采用各个步骤引导的方式贯穿实验过程,关注整个过程中细节的处理,降低婴幼儿感染疾病的风险,为各高校提供了一个可重复、可调整的虚拟实验环境,有效填补学前教育实践类课程不足的漏洞,促进我国专业幼教人才的培养。

(二)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完善教师职后教育

终身学习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职后教育是幼儿教师学习提升的重要途径,由相关研究归纳可知,教师入职后学习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为园内教学展示、研讨交流,更多是解决所在院内的基本事务,完成工作任务,对教师本身技能提高并没有显著成效;第二位外出研修,参加大型讲座、相关培训,时间与资金的因素限制教师参与此类活动,教师进行学习提高的机会较少。虚拟仿真实验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教师可自主选择学习模块,随时随地进行探索学习,帮助教师提高职业素养,促进学前教育人才质量的提高。

(三)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优化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虚拟仿真实验模拟出学生需要的实验情景,实现可重复体验的人机互动教学模式,当学习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顺序颠倒的问题,系统设定对体验者进行提示与修正,创新学习模式,增大实验课比例;虚拟仿真技术使学生日常学习中接触最新颖的教学手段,每次结束操作后,后台数据的记录自动反馈给实验者,引导实验者反思,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养成爱研究爱思考的好习惯;虚拟仿真技术为入职后的教师提供便利,教师可通过线上学习来充实自身。综上所述,虚拟仿真实验可优化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三 虚拟仿真技术在幼儿师资培养中的发展前景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也渐渐被社会所接受,但目前我国虚拟仿真技术与教育学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虚拟实验的过程中仍存在画面清晰度略低,视觉与听觉的感官配合不同步的现象,技术在不断改良中,且当前师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无法满足渴求获得教育的日益增长的幼儿总数;在园教师流动性过大,转业率高造成各园所无法形成较为稳定的教学体系与管理机制,这对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和幼师自身提升的不利不言而喻,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建立一套结合社会幼教双选求职需求、幼教入职系统培养结构、幼儿园教学与行政管理的完整体系。虚拟实验将不断被开发,虚拟实验与教育行业的融合还需不断的探索研究,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 总结

各高校作为高质量幼儿教师的摇篮,应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虚拟仿真技术能为学生最大程度的模拟出一个可循环、可更改、可反思、可追踪的实验环境,弥补幼教培养过程中不能摸、不能做的实践课程的缺口,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为社会创造全面发展的幼教人才。

猜你喜欢
仿真技术幼教师资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外部绕机检查系统设计研究
民用飞机襟翼交联机构吸能仿真技术研究
同安区实验幼儿园结对帮扶的康乐县幼教事业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支持情景构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