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建设六融合,赋能专业内涵提升

2019-08-15 00:44金海峰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4期
关键词:奖学金学分职业技能

金海峰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国家级、省级各类项目申报中,大赛获奖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指标。然后,近些年,不少职业院校却将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一项突发性、临时性的事务来看待,在训练期间,取消参赛选手一切教学活动,“全身心”参加训练,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急于求成,急功净利,可惜事与愿违,“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并不能取得好的竞赛成绩。这种把剥夺参赛选手参加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把职业技能大赛游离于教育教学的做法有悖于职业技能大赛设置的初衷。

随着职业技能大赛的行业化、企业化、规范化,职业技能大赛越来越多的融入了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规程是基于专业发展基础、企业用人需求而制定的,既体现了市场需求,也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实现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建设融合是提高参赛成绩、提升院校办学质量,打造品牌专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很好途径与策略。

一 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

职业技能大赛赛项的设置不是麻木胡乱设置的,而是首先由行业知名企业申报、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最后才能确立,所以大赛赛项的设置、竞赛大纲的设定是科学、合理、务实的,它体现了市场、企业对于人才规格的需求,体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职业院校可以参照国家、省职业技能大赛规程,以此为纲,同时兼顾职业院校差异发展,确立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相互融合、相互支撑。

二 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体系相融合

职业技能大赛的知识、技能体系是多学科的,不是单学科,更不是一门课程。如2019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不仅涵盖了传统数据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服务架构技术,还包括了sdn、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知识。此外,职业技能大赛对参赛选手的团队合作意识、心理压力承受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职业院校在职业技能大赛中有所突破、取得优异成绩,必须把大赛的知识、技能体系高度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去,做到学在平时、练在平时、功在平时。

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除了注重知识的讲解、技能传授以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查阅文档等职业素养能力也不可或缺,正所谓传道受业解惑也。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分为个人赛和团队赛,要求个人或者团队,在有限的时间里独立或者团队协作完成赛题分析、设计、实施以及测试,整个竞赛过程体现了一个工程师完备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职业教育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强调“行动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完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 职业技能大赛与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相融合

职业技能大赛是广大教师快速提高专业技能的平台,也为与同类院校合作交流提供了机遇。职业技能大赛要取得好成绩,必须有一支优秀的指导团队。职业院校可以优先派遣大赛指导老师参加国培、省培,以及行业培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获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大赛指导教师通过参加培训、指导学生参与技能大赛,与同类院校交流比拼,促进了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培养需求及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提升了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师双师型团队建设。

四 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相融合

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好与差、利用率的高与低直接反映了职业院校专业发展的水平。近些年,职业院校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是有些职业院校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收效甚微。因为有些职业院校在建设专业实训基地的时候,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而是凭借企业单方面介绍、以及老师们的个人意愿与个人喜好进行选择,并未考虑未来市场的需求,以及未来专业发展的方向,不能够适应与满足未来5~10年,甚至是3~5年的发展需求。这种背景下所建立的专业实践基地往往不能够代表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脱节,所培养的学生也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职业技能大赛中所规定的设备厂商,一般都是行业的领导者、技术标准的制定者,设备选型也能够紧贴市场,在比赛中融入了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完全符合并满足行业发展规律与趋势。职业院校必须将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职业技能大赛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职业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与课程体系的融合,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够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同时,在实训基地的使用中,学校要切实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建立开放实验室,实现硬件资源共享,使需要使用实验实训设备的师生充分利用设备完成大赛训练和技能提升,以做到物尽其用。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上,加强学生、教师实训规章制度的建设,并加强实验实训安全教育,切实做到“建好、用好、管好”实训基地。

五 职业技能大赛与学生评优相融合

当前职业院校所设奖学金众多,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奖学金,以及企业、名人资助的各类奖学金、助学金。面对众多的奖学金激励,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训练的学生将课余大部分时间用于大赛训练,钻研新技术、新技能,提升团队合作意识等,而影响了了课程的学习与巩固,比如日常作业、拓展任务的质量,这样可能会影响期末分数的评定,从而影响参赛学生获取奖学金,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赛训练。为了打消学生的顾虑,激发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训练的热情,职业院校应该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大赛奖励评分机制,深化“学分置换”“以赛代评”的教育教学改革,长期开展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育教学活动。

学分置换,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训练,潜心做学问、学技能、促成绩,职业院校建立学分置换制度。在职业技能大赛结束之后,根据职业技能的成绩予以一定的学分认定,比如:国赛一等奖可以置换4个学分、国赛二等奖置换2个学分、国赛三等奖置换1个学分;省赛一等奖置换2个学分、省赛二等奖置换1个学分。置换的学分可用于替代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部分专业课程或者选修课程的学分。

以赛代评,职业院校建立以赛代评的制度,对于在国际、国家、省级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以直接获得国家或学院奖学金,根据成绩的等第获得相应的奖学金,比如获得国家一等奖学金的学生可以直接获得国家级奖学金,获得国家二等奖学金或者省级一等奖的学生可以直接获得学院一等奖学金。当然也可以采取名次递增的柔性机制,比如:省赛一等奖可以在班级成绩排名中递进4名、国赛二等奖递进2名、国赛三等奖递进1名;省赛一等奖递进2名、省赛二等奖递进1名。以赛代评制度进一步健全了奖学金评定机制,并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热烈而积极的学习氛围,对于提升学生技能、提升学分建设作用非常大。

六 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品牌建设相融合

近些年,各职业院校都在结合自身的区域差异、教师差异,学生差异,地区差异,引导并鼓励专业实行差异发展,大力发展专业特色,打造品牌专业。品牌专业的建设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特色等方面。职业院校重视职业技能大赛,重视对职业技能大赛指导教师的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及实验条件的建设,这对专业推广、品牌师资团队建设,以及品牌学生的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专业推广。2019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设12个专业大类、43个竞赛项目目,吸引全省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参加。以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为例,全省共吸引了37支队伍、111名同学参加比赛。众多院校、众多学生的参赛,对于举办院校的专业推广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师资团队建设。职业技能竞赛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具有一支技术过硬、业务能力强、肯战斗的教师队伍。一方面,教师在大赛指导过程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提升双师素质。同时,职业院校也可以招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担任职业院校的专职教师,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品牌师资团队。

品牌学生建设。近些年,为了在职业技能大赛中所有突破、取得优异成绩,各职业院校纷纷成立了类似精英训练营、创新班等专业社团。学生经过层层的筛选进入专业社团,参与参社团的日常活动,比如职业技能大赛训练,为企业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与产品研发。专业社团的学生,在真实项目实战中、在职业技能大赛训 练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一方面提升了专业技能,同时又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职业素养。

七 结语

引导并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实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团队建设、专业品牌建设等方面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内涵建设,为区域产业转型发展升级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奖学金学分职业技能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学分美食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