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人终究不会利己

2019-08-24 06:30关毅
自然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显微镜甲烷探测器

关毅 (本刊特约记者)

生物医学领域的国际合作历来被认为很少涉及政治或国家安全问题。但近来,美国生物医学领域的部分机构“谈华色变”,动辄以莫须有罪名开除华人学者,这种做法正在损害两国的正常学术交流和合作。最新一个例子是美国埃默里大学终身教授李晓江的实验室近日突遭校方关闭。其实不仅仅是生物医学领域,也不仅仅是在美华人,正常的中美学术交流活动整体上都在受影响。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面对中国科技实力增强以及中美差距逐渐缩小,一些美国政客甚至部分学术界人士心态发生扭曲,华人科学家有时不幸成为被打击对象,正常的学术交流也受到压制。《科学》杂志前主编布鲁斯•阿尔伯茨等人近日撰文指出,在某些政客的鼓吹下,不公正地诋毁出生在美国以外地区的人,这形成了一种令人忧虑且危险的新公共话语,这种“非我国人”的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签证政策正在阻碍年轻人才来到美国。部分美国科研机构“谈华色变”的同时,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特拉华大学等知名大学发文重申欢迎国际学生和学者,认为基于国籍而产生的怀疑会导致可怕的后果。

史上最大水下火山爆发还在继续发展 或引发海啸

日前,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IPGP)所长Marc Chaussidon在查看最近完成的海底地图时发现了一座新的山峰。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之间的印度洋海底隆起一座800 m高、5 km宽的庞然大物。在以前的地图上,这里什么都没有。“这个家伙是在6个月内从零开始建造的!”Chaussidon说。

他的团队,连同法国国家研究机构CNRS和其他研究所的科学家,一同见证了一个神秘海底火山的诞生,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水下事件。“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IPGP的Nathalie Feuillet说。Feuillet是搭乘Marion Dufresne号科考船对该地点进行考察的项目负责人,研究人员于近日发布了初步研究结果。

几个月来,居住在科摩罗群岛法属马约特岛上的25万居民知道这里肯定发生了什么。法国布鲁耶斯-勒夏特尔市欧洲-地中海地震中心社会学家Laure Fallou说,从2018年年中开始,他们几乎每天都能感觉到小地震。人们“需要知道信息”,她说,“他们感到非常紧张,经常失眠”。

法属马约特岛附近海底的多波束声呐波显示出一座800 m高的火山轮廓和不断上升的富含气体的羽状物(图片来源:MAYOBS TEAM)

地方政府对此知之甚少。马约特岛上有一个地震仪,但是要想对这些隆隆声的来源进行三角测量需要使用好几台仪器,而最近的仪器也在几百公里之外的马达加斯加和肯尼亚。直到2019年2月,一次严谨的科学研究才正式开始。当时Feuillet和她的团队在3.5 km深的海底放置了6台地震仪,那里离地震活动发生的位置很近。

科考队从地震检波器上获得的数据显示,此处有一个紧密聚集的地震活动区域,范围从地壳深处20 km到50 km不等。研究小组推测是一个深处的岩浆库将熔融的岩浆注入海底然后收缩,导致周围地壳开裂并发出隆隆声。全球定位系统对马约特岛的测量也表明岩浆库正在收缩——数据显示,马约特岛在过去的1年中下沉了13 cm,并向东移动了10 cm。

科考船上的多波束声呐绘制的海床图显示,多达5 km3的岩浆被喷发到海床上。声呐还探测到了从火山中心和两侧喷出的富含气泡的水柱。Feuillet说,她的团队并没有看到渔民报告的死鱼群,但他们从羽状物中收集了水样。水的化学成分将提供有关岩浆组成、岩浆来源的深度以及火山爆发风险的信息。

研究人员还从新火山的两翼打捞出岩石。Feuillet说:“当我们把它们拉上船时,这些石头还在砰砰作响。”这是一种高压气体被困在黑色火山物质中的迹象。

解释导致此次火山喷发的原因并不容易。大多数海底火山都是在大洋中脊上发现的,地壳的构造板块在那里缓慢分裂,使得相对较浅的岩浆库中的岩浆从裂缝中渗出。还有一些周期性冲破地壳的深地幔柱形成了一系列火山。夏威夷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和附近位于马达加斯加岛和马约特岛对面的reunion岛都被认为是这样形成的。

科摩罗群岛显然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链西端格兰德科摩雷岛上的卡塔拉火山早在2007年就曾喷发过。离马约特岛最近的Petite Terre火山上一次喷发是在7 000年前。但是对于火山活动也有不同的解释,而这次新的喷发将会加剧这一争论。

对一些人来说,坍塌岩浆库的异常深度(在地下数十公里处)提供了线索。英国牛津大学火山学家Mike Cassidy说:“一个非常深的腔室可能与下面熔融的岩浆流是一体的。”但是,研究非洲构造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杜兰大学地质学家Cindy Ebinger认为,正在缓慢将索马里与非洲大陆其他地区分隔开来的东非大裂谷的蔓延可能与此有关。

Ebinger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历史上的地震模式表明,非洲正在分裂成若干由裂谷和火山带分隔开的刚性板块。”她补充说,科摩罗群岛似乎正沿着其中一个疑似板块的北部边缘延伸。

Feuillet和她的团队还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直到有一个完整的分析结果发表。与此同时,马约特岛上的居民仍然感到焦虑。持续不断的地震活动现在离该岛更近了,再加上新火山侧翼的海底滑坡引发海啸的可能性,都让人们感到恐慌。

Cassidy认为,新火山很深,因此可能不会在岸上引发危险的海啸。但他担心正逼近马约特岛的向西移动的小地震,这可能会引发该岛侧翼的坍塌。“这种情况肯定会引发海啸。”他说。

Feuillet打算把她的团队的任务再延长几个月,以监测这个地质谜团的发展。

真菌或在10亿年前出现含有甲壳素 结构微小复杂

从加拿大遥远的北极地区发掘出的微小化石,可能将已知真菌出现的最早时间溯至大约10亿年前——这比科学家之前的预期早了5亿多年。

2019年5月22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描述了这些原始真菌——它们非常微小,而结构却复杂得令人惊讶,并具有丝状结构。进一步的化学分析表明,这些化石含有甲壳素,后者通常是存在于真菌细胞壁中的一种化学物质。

如果这一分析站得住脚,它将重塑科学家对于真菌进化过程的理解,以及真菌是否促进了植物向陆地的迁移。但一些研究人员还不确信这一发现是否真的是真菌。“在我看来,似乎有理由相信这是真的。”加拿大温哥华市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真菌学家Mary Berbee说,“但更多的数据将非常有帮助。”

比利时列日大学古生物学家Corentin Loron和他的同事在考察加拿大北极区一个名为“草湾构造”的地区时发现了这些化石。

研究人员不得不搭乘直升机前往上述地点——它坐落在该地区引人注目的悬崖附近。Loron在列日大学的顾问、古生物学家Emmanuelle Javaux表示,由于那里的岩石形成时没有受到高温和压力的影响,因此其中的化石保存得非常完好。

哥斯达黎加的这种真菌可能是从10亿年前出现的一个物种进化而来的(图片来源:Alex Hyde/Nature Picture Library)

研究小组煞费苦心地将这些化石切割成薄片,从而可以在电子显微镜下对其进行分析。最终的图像显示了以球体为末端的分枝细丝。同时,丝状体也被隔膜(在一些现代真菌中发现的细胞壁)分成了几段。

这些化石是在具有10亿年历史的岩石中发现的,而甲壳素在化石中的存在进一步说服了研究人员,表明它们是在10亿年前死去后被保存下来的真菌。研究小组将这种真菌命名为Ourasphaira giraldae。

但研究人员对这一发现的化学分析结果的解释却让法国巴黎矿物学、材料物理和宇宙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家Sylvain Bernard感到困惑。Bernard说,许多有机分子的存在可能会产生类似的结果,而相关化学分析的结果也发现了在甲壳素中通常不存在的分子。“这些数据并不能证明这些微化石中最初含有甲壳素。”

Loron则反驳说,这些样品可能含有甲壳素和其他有机化合物。他还指出,这些化石表面存在甲壳素和甲壳素样纤维特有的化学信号。“我们的研究结果与甲壳素最为一致。”Loron说。

Javaux表示,研究小组利用脱氧核糖核酸(DNA)变化在真菌中积累的速度计算了它们首次出现的时间,其结果也与分子研究结果相吻合。这些“分子时钟”分析已经将这种真菌的起源时间追溯到大约10亿年前。但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Christine Strullu-Derrien说,之前的分子分析表明,生活在10亿年前的真菌是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并不具备化石中所见的更复杂的丝状结构。

尽管如此,Strullu-Derrien希望进一步的研究能够证实这些化石中含有甲壳素。她说:“我愿意相信,这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发现——如果它真是一种真菌的话。”

DNA显微镜研制成功新技术可研究肿瘤和大脑

要观察细胞,过去你可能需要显微镜。现在,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方法,能够使用其自身的遗传物质来观察细胞。这种被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显微镜的技术所产生的图像比传统显微镜的图像模糊,但它能够让科学家改进癌症治疗方法,同时探索人体神经系统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

“DNA显微镜是一种巧妙的方法,”并未参与该项研究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家Howard Chang说,“我认为它会被广泛使用。”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DNA显微镜”是一种全新的细胞可视化技术,这种技术由该机构和布罗德研究所共同开发,利用化学手段获取细胞内部信息,绘制的图像反映出细胞内生物分子的基因序列和相对位置两方面的情况。

生物体不同的细胞从基因组中调用不同的指令,生产出相应的生物分子,使细胞能够执行它的专属任务。这些生物分子在细胞内的位置分布与它们的基因序列同样重要,但目前观测手段都只能反映其中一个方面。

为了研制DNA显微镜,马萨诸塞州剑桥布罗德研究所博士后Joshua Weinstein及其同事从培养皿中的一组细胞开始入手。

通过在细胞中制造核糖核酸(RNA)分子的DNA版本,研究人员生产了大量可以追踪的DNA分子。随后他们将标签—— 一小段DNA——附着在这些DNA复制物上。

接下来,科学家将这些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它们会产生这些标签的多个副本,及其所连接的DNA分子。

用传统光学显微镜(左)和DNA显微镜捕获的细胞图像(图片来源:《细胞》)

随着这些复制品的增多,它们开始偏离原来的位置。当两个游离的DNA分子相遇时,二者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独特的DNA标签,标志着这次相遇。

这些标签对于捕捉细胞的DNA图像至关重要。如果两个DNA分子一开始就很接近,则它们扩散的拷贝就会频繁地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标签就会比两个一开始相距较远的DNA分子要多。

为了计算DNA标签的数量,研究人员将这些细胞磨碎并分析其中的DNA。然后,一个计算机算法可以推断出DNA分子的原始位置,从而生成一幅图像。

Weinstein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初的DNA分子就像无线电发射塔,以DNA分子的形式相互传送信息。研究人员可以探测到一座塔何时与附近的另一座塔通信,并利用两座塔之间的信息传输模式绘制它们的位置。

为了确定这项新技术效果如何,研究人员对携带着绿色或红色蛋白质基因的细胞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用DNA显微镜拍摄的图像并没有研究人员用光学显微镜拍摄的图像那样清晰,但它能够区分出红细胞和绿细胞在基因上的不同。

此外,Weinstein说,DNA显微镜能够捕捉到细胞的排列。这种能力在分析人体器官样本时可能很有用。然而,这项技术还不能揭示细胞内部的细节。

研究人员在2019年6月20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取代光学显微镜。”Weinstein说。但是DNA显微镜可以做一些光学显微镜做不到的事情。例如,光学显微镜往往无法区分细胞之间的DNA差异,如具有特定突变的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这些细胞在重组DNA后往往具有基因上的独特性。

Weinstein说,通过识别能够攻击肿瘤的免疫细胞,DNA显微镜可以帮助改善某些癌症的治疗方法。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细胞通常会产生独特的RNA,从而使其能够合成特殊的蛋白质,而这项技术也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这些细胞。

如果将细胞比作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容器,那么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的观测结果就属于黑白照片,而DNA显微镜能同时获取细胞内生物分子的基因序列和相对位置两方面的信息,相当于拍到容器内部的彩色照片。

瑞典斯德哥尔摩市KTH皇家理工学院分子技术专家Joakim Lundeberg说,这项技术“相当酷”。他曾帮助开发了一种在细胞中可视化RNA的方法。但他警告说,这项研究只是初步的,研究人员还需要确定这项技术的能力。

Lundeberg说,如果能在样本中生成细胞的三维图像,DNA显微镜显然将非常有价值。“研究人员需要在组织样本中证明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DNA显微镜到底多有用。”

“好奇”号测得迄今火星甲烷峰值或来自行星表面气体羽流

美国宇航局(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近日在这颗红色星球上探测到的甲烷浓度达到任务期内截至目前测得的最大值。在盖尔陨石坑测得的读数为21 ppb(十亿分之一),是该探测器在2013年探测到的上一个甲烷浓度记录的3倍。

行星科学家一直在热切追踪火星上的甲烷,因为它的存在可能预示着这颗行星上存在生命。在地球上,大多数甲烷是由生物产生的,当然这些气体也可能来自于地质资源,如与岩石相关的化学反应。火星样本分析首席科学家Paul Mahaffy说,根据目前的测量情况,还无法判断甲烷的来源究竟是生物还是地质活动,甚至无法判断这些甲烷来自远古还是现代。

“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探索盖尔陨石坑(图片来源:NASA)

在过去的16年里,各种各样的航天器和望远镜都曾在火星上发现了甲烷,但这些气体并没有以任何可预测的形式出现,而这更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火星甲烷起源的困惑。

“好奇”号自2012年在盖尔陨石坑着陆以来,已多次测量到甲烷的存在。其水平通常很低,一般在万亿分之一的范围内,而且似乎随着火星季节的变化而起伏。

俄罗斯莫斯科太空研究所物理学家Oleg Korablev说,最新的火星甲烷测量结果“巨大得令人兴奋”。他在欧洲-俄罗斯微量气体轨道飞行器(TGO)上运行着一个甲烷嗅探仪器。该探测器于2016年发射,旨在揭开火星甲烷的神秘面纱。但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发现这种难以捉摸的气体。

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市NASA下属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行星科学家Michael Mumma说,对于这一结果的其中一种解释可能是甲烷在大气中上升时被稀释或破坏了。像TGO这样的轨道航天器最适合在火星表面以上几千米的高度测量甲烷。

TGO目前正在盖尔陨石坑上方的大气层中寻找甲烷。欧洲空间局的火星快车探测器也是如此,这是另一个测量甲烷的火星轨道飞行器。

NASA将延长“好奇”号火星车目前在陨石坑——一个叫做蓝绿色山脊的地方的停留时间。该机构的科学家日前进行了一项后续甲烷实验,并于2019年6月24日宣布,他们检测到的甲烷含量要低得多,不到1 ppb,这意味着此次甲烷的高读数可能来自于一个短暂的气体羽流。“好奇”号团队24日表示,正进行相关测量和分析,以揭开火星甲烷之谜。

团队表示,此前也曾发现过类似羽流,但科学家目前还没有探明这些短暂羽流的产生模式。

此前有研究论文记录了甲烷浓度存在季节性波动的情况,也注意过甲烷浓度的突然飙升,但科研人员对这些变化的原因还知之甚少。

“好奇”号项目科学家Ashwin Vasavada表示,团队将继续测量和分析火星大气中的甲烷变化。

甲烷和其他一些有机分子被认为与原始生命有关。自从科研人员发现火星大气中存在甲烷以来,关于其来源等问题一直没有定论。

美“蜻蜓”无人机将飞往土卫六实现多点取样 寻找生命迹象

美国宇航局(NASA)2019年6月27日宣布,将发射一架双四旋翼无人机探测器飞越土星卫星土卫六(泰坦)的表面,目的包括寻找生命迹象等。这项名为“蜻蜓”的探测任务将于2026年发射升空,并于2034年抵达泰坦,将在这颗卫星复杂多样的地表上实现多点取样。

泰坦是土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唯一拥有浓厚大气层的行星卫星,大气浓度是地球大气的4倍,其中含氮气和甲烷等。土卫六由于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为-179℃。

“‘蜻蜓’号实际上是一架火星车大小的无人机。在泰坦上,我们将能够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主持这项探测任务的马里兰州劳雷尔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行星科学家Elizabeth Turtle说。

据介绍,采用核动力的“蜻蜓”号无人机探测器可以在不到1 h的时间内飞行数十公里,这使得它比轮式车辆能够更快地覆盖卫星地面。据估计,在为期两年的任务中,无人机探测器可以飞行175 km的距离。

泰坦大气中富含碳氢化合物的云层能够将大量甲烷和乙烷以降雨的形式输送到卫星表面。这些液体汇聚在湖泊和海洋中,NASA的“卡西尼”号探测器曾在2009年至2017年的不同时间,观测到这些液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随着季节变化,泰坦上的一些湖泊会出现增减。

同时,“卡西尼”号探测器多次飞掠土卫六也为“蜻蜓”号无人机探测器选择降落时间和地点提供了科学依据。

“蜻蜓”号无人机探测器将在飞行过程中研究泰坦大气,并在卫星表面停留很长时间。这架无人机将探索最近干涸的曾富含甲烷和乙烷的湖泊。在干涸过程中,那里可能会留下富含有机化合物的残留物,就像在生命出现之前的早期地球上曾发生过的那样。

“泰坦拥有生命所需的所有关键成分。”NASA行星科学部负责人Lori Glaze说。

2005年,欧洲空间局(ESA)的“惠更斯”号探测器成为第一个登陆土卫六的航天器。它在下降过程中测量了泰坦大气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并在着陆后72 min内传回了那里崎岖多岩石的景观照片。

“蜻蜓”号无人机探测器之前击败了一项从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上返回样本的计划——2014年至2016年间,ESA的“罗塞塔”号探测器曾探索了这颗彗星。

纽约州伊萨卡市康奈尔大学行星科学家Steve Squyres主持了彗星天体生物学探索样本返回项目。该项目打算从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的彗核中带回至少80 g物质,这将是迄今为止从一颗彗星上获得的最大样本。NASA的“星尘”项目曾在2004年收集了来自怀尔德2号彗星的大约1 µg的尘埃。

“蜻蜓”无人机探测器是NASA“新疆界”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从研究人员提交的限制成本的提案中选择其行星科学任务。“蜻蜓”号无人机探测器的成本上限为8.5亿美元(按2015年的美元汇率计算),其中不包括此次任务使用的运载火箭的费用。

NASA此前的3次“新疆界”计划分别是2015年飞越冥王星,并于2019年早些时候飞越外太阳系一颗较小天体的“新视野”号探测器,自2016年以来一直环绕木星运行的“朱诺”号探测器,以及正在环绕小行星贝努运行并将在2020年采集样本飞回地球的OSIRIS-REx探测器。

“蜻蜓”号将首先降落在土卫六赤道附近的“香格里拉”丘地,它会像蜻蜓一样“弹跳式”飞行,每次飞行距离可达8 km。它将在不同地点取样,最终抵达“塞尔克”撞击坑,有证据显示这里曾有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含碳、氢、氧和氮的有机物分子以及液态水等。

NASA说,“蜻蜓”号无人机探测器将是人类飞行器首次在其他天体上携带全部科学载荷进行多次、定点“弹跳式”取样。“蜻蜓”将在土卫六上寻找生命可能曾经存在的化学迹象,甚至寻找现在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迹象。

“蜻蜓”号无人机探测器将在土卫六上空进行多次飞行,并在着陆期间探索卫星表面(图片来源: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

科学家发现迄今最高能量的宇宙伽马射线有助于揭示宇宙中极端天体性质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19年7月3日对外公布,我国西藏羊八井ASgamma实验阵列近日发现了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宇宙伽马射线,标志着超高能伽马射线天文观测进入到100 TeV(1 TeV = 1012eV)以上的观测能段,将有助于揭示宇宙中极端天体的性质。

公元1054年,北宋时期的中国人曾详细记录了一次超新星爆发事件。中日合作西藏ASgamma实验团队此次发现的宇宙伽马射线,即来自该超新星爆发产生的蟹状星云方向,距离地球6 500光年左右。伽马射线能量高达450 TeV, 比此前国际上正式发表的75 TeV的最高能量高出5倍以上。

研究人员推断,蟹状星云是银河系内天然的高能粒子加速器,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电子加速器相比,蟹状星云的电子加速能力至少高了上万倍。

据介绍,超高能伽马射线观测是研究高能带电粒子加速过程及其发生的极端环境的独特途径,是探索极端宇宙的重要探针之一。了解伽马射线所能达到的最高能量以及这些超高能射线的能量分布,有助于揭示宇宙中极端天体的性质,并了解其中蕴藏的物理过程和规律。

西藏羊八井ASgamma实验阵列位于海拔4 300 m的西藏羊八井,1990年一期阵列建成并开始运行,后来多次升级改造,在银河系宇宙线的探测研究方面获得一系列重大发现。该实验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大学宇宙线研究所共同主持,相关观测结果于2019年7月下旬作为亮点文章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

作为西藏羊八井ASgamma实验的后续项目,我国还正在四川稻城建设大面积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其部分设备已经建成并投入观测运行。和ASgamma实验相比,LHAASO的能量范围和灵敏度要高一个数量级以上,有望将宇宙线物理和超高能伽马射线天文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新方法成功从小鼠体内去除艾滋病病毒

一个美国科研团队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将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与基因编辑技术相结合,成功从小鼠基因组中清除了艾滋病病毒,向治愈人类艾滋病迈进一步。

论文高级作者、美国坦普尔大学刘易斯•卡茨医学院教授卡迈勒•哈利利说:“我们的研究显示,相继实施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的疗法和基因编辑疗法,能够从感染动物的细胞和器官内去除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能嵌入宿主DNA(脱氧核糖核酸)后不断复制,从而扩大感染。目前主流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联合使用至少3种抗病毒药物,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但不能彻底清除病毒,患者需终身服药。

此前哈利利团队曾利用被称为“基因剪刀”的CRISPER-Cas9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出一套基因编辑治疗系统。动物实验显示,该系统能有效从宿主感染细胞中删除艾滋病病毒DNA片段,显著破坏艾滋病病毒的基因表达。但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类似的是,该系统也无法彻底清除病毒。

新研究中,哈利利团队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将上述基因编辑疗法与一种长效缓释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结合使用。研究人员通过改变现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化学结构获得这种长效缓释药物。它可以装入纳米晶体,输送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体组织后缓慢释放,将抗病毒药物有效期从数日延长至数周。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先给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小鼠使用长效缓释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随后让它们接受基因编辑疗法治疗。疗程结束时的分析显示,约1/3的小鼠体内艾滋病病毒DNA被彻底清除。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结果为开发艾滋病新疗法增添了希望。他们计划一年内开启人类临床试验。

猜你喜欢
显微镜甲烷探测器
《用显微镜看大象》
液氧甲烷发动机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论煤炭运输之甲烷爆炸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显微镜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Gas from human waste
显微镜下看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