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视微创手术与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手术的对比

2019-09-05 09:27姚书兰李宇华唐紫兰郭霞张孝群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体外循环主动脉插管

姚书兰,李宇华,唐紫兰,郭霞,张孝群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二尖瓣置换术是心胸血管外科常见手术方式,手术难度不大,然而手术本身可对心肌造成损害,可能加重心肌损害,导致术后心衰[1]。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可对患者全身脏器形成较大损伤,导致其术后功能、抵抗力的恢复较差,因此近年来微创二尖瓣置换术逐渐在临床开展使用。我院近年来对部分患者实施直视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取得显著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二尖瓣置换术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名接受直视微创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6岁-70岁,平均(63.28±2.22)岁;瓣膜病种类:风湿性10例,先天性6例,退行性4例。20名接受开胸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作为参考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5岁-70岁,平均(63.10±2.31)岁;瓣膜病种类:风湿性11例,先天性5例,退行性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参考组:取仰卧体位,常规气管插管,正中劈开胸骨,升主动脉插动脉引流管,上、下腔静脉插腔静脉引流管以建立体外循环,将主动脉阻断后实施二尖瓣置换术。观察组:仰卧体位,麻醉诱导后,将其右侧胸壁适当垫高30°,右上肢外展位并进行有效固定。中心静脉置管、双腔气管插管,手术中放置食管超声心动探头。注射1 mg/kg肝素,在食管超声的引导下,经右侧颈内静脉将15 Fr或者17 Fr静脉插管插入上腔静脉,在身体右侧耻骨至骼前上脊连线中点下2 cm、股动脉搏动点内侧约为2 cm-3 cm部位纵行做一切口,将股动脉及静脉游离。超声引导下,于右心房放置股静脉穿刺导丝,插管位置在近腔静脉开口部位,建立体外循环。于右侧第4肋间做一横切口,长度4 cm-6 cm,并在腋中线第5肋间做一切口(1 cm左右),经右上肺静脉将心包牵引线及左心引流管置入,在腋前线第3肋间做一切口(1 cm),将Chitwood置入,阻断上下腔静脉及主动脉,同时行心脏停搏灌注,在直视微创手术器械辅助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手术完成后3-0 prolene线缝合切口,在主动脉及左心排气后,心脏复跳。停止体外循环,拔除股静脉、动脉以及颈静脉插管,缝合切口后,留置胸腔引流管及心包引流管后关胸。

1.3 观察指标 专人记录两组术后围术期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并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Mean±SD)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Mean±SD)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围术期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参考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未见并发症,参考组术后3例切口感染、1例房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

3 讨论

与传统开胸二尖瓣置换术比较,直视微创动脉瓣手术无需破坏胸骨结构,减少手术对机体及心脏的严重创伤,同时手术过程中,胸腔处于较为封闭创伤,无需担心空气进入体外循环引起的脑部并发症、心律失常及胸腔感染等并发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围术期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小于参考组(P<0.05),证明直视微创手术对机体损伤更小,同时可减少输血引起的过敏反应、血行感染风险等。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分析认为与手术无需锯开胸骨,能够降低胸骨渗血、呼吸功能降低等有关。观察组术后未见并发症,证实了直视微创手术的安全性。

总之,直视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具有痛苦小、创伤小、安全性高及恢复快等优势;然而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手术效果同时受到医生技能等多方面影响,因此我们需尽快完善微创技术,使其更加成熟的服务于患者。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主动脉插管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奶牛子宫角和卵巢子宫静脉插管方法的研究》图版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