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检验及治疗与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学诊断关系的效果评价

2019-09-05 09:30王晓旭陶芸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水样感染性

王晓旭,陶芸

(安康市人民医院,陕西 安康 725000)

腹泻是临床常见一种症状,急性感染性腹泻是其中一种类型,主要由相关病原体感染所引起[1]。临床缺少病原学诊断依据,本研究探讨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进行常规检验结果与病原学诊断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集95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样本,患者年龄15岁-80岁,平均年龄(42.03±10.13)岁,其中男52例,女43例。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24 h腹泻大于3次,水样便、稀便等;排除标准:药物、食物中毒,胃肠慢性病,恶性肿瘤等[2]。

1.2 研究方法 粪便中细菌和病毒鉴定:将粪便样本接种于不同平板进行培养,用PCR和测序方法对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等进行鉴定。提取粪便样本中核酸,qPCR鉴定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所有操作均按照仪器和试剂盒操作进行。

1.3 观察指标 分析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及不同原因引起腹泻的粪常规检测结果(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治疗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n(%)表示检出率和治疗情况、粪常规检测,行χ2检验,P<0.05为试验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 95例中,62例(65.26%)细菌感染,33例(34.74%)病毒感染。

2.2 治疗情况比较 病毒感染使用抗菌治疗情况较多72.73%,对症治疗仅有27.27%,比细菌感染明显少(P<0.05),见表1。

表1 治疗情况比较

2.3 粪常规检测结果 细菌感染粪便以粘液便居多45.16%与病毒感染有差异(P<0.05),病毒感染水样便居多36.36%与细菌感染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粪常规检测比较

3 讨论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症状,由于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种类较多,临床上经验用药并不能对腹泻彻底治疗[3,4],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并且由于体内耐药菌出现,也会造成腹泻等症状,需要对急性感染性腹泻进行病原体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本次研究中,95例样本中,有62例(65.26%)细菌感染,33例(34.74%)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粪便以粘液便居多45.16%与病毒感染有差异,病毒感染水样便居多36.36%与细菌感染有差异。病毒感染使用抗菌治疗的情况也比较多72.73%,对症治疗仅有27.27%。粪便的常规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水样便多为病毒感染,粘液便多为细菌感染,但是具体诊断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测,而且本研究还发现在治疗时,存在药物滥用,没有对症下药的现象,病毒感染的腹泻用抗菌的药物进行治疗,这也需要临床对用药进行进一步管理,减少药物滥用的现象。

综上所述,粪常规检验可以对急性感染性腹泻进行诊断,但是具体确诊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测,并且在其治疗时发现滥用药物的现象存在,因此需要一种准确的诊断方法,以及有效准确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水样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思考心电图之177》
HC油田N138区注入水配伍性研究
我国相关标准水样总α、总β放射性分析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平行水样分配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水样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