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美术研究综述

2019-09-09 07:17王霞霞
书画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

王霞霞

内容提要:笔者通过对“澳门美术”相关关键词进行搜索,并到澳门本地公共图书馆进行馆藏书籍查询,对澳门美术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从钱纳利、高剑父到缪鹏飞,一批美术家对澳门美术发展做出了贡献。国内学者通过对澳门美术起源、美术家流寓到创作风格交融的研究,展示了澳门美术作为中西方文化艺术传播重要渠道的独特魅力。同时,在对比分析中,笔者发现研究的差异性,一并提出并希望得到专家学者的准确考证。

关键词:澳门美术;研究综述;钱纳利;高剑父

一、澳门美术的研究历史背景

从16世纪中叶开始,中西文化在澳门交汇,历经400多年的碰撞、过渡、融合而形成的澳门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主体、中葡文化交汇、多元共存的文化,是东西方文明的结晶、历史的见证。葡萄牙人进入澳门,带来了文艺复兴后的欧洲美术。伴随《圣经》的印刷和普及,西画以最易于流行的方式渗透到最基层的民众之中。大众传媒的图像文本与独具风格特征的创作教学活动,分别从两方面带动了中国近代美术的变革,不仅奠定了澳门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地位,而且奠定了澳门主流美术形态发展的基础,如版画、油画、水彩与速写。

1757年,清政府关闭全国对外通商口岸,只允许广州对外贸易。许多外国商旅渐渐集结于澳门、广州地区。当时有一批西方画家经澳门进入内地,其间创作了较多素描、水彩和油画作品,大多是以澳门、珠江三角洲和中国沿岸的地方风貌为题材,带有纪游性质。他们的画作被制成各类版画广泛印行,成为西方人了解东方风物的视觉媒介。

抗日战争期间,广东及香港先后沦陷,一批岭南美术家避居澳门,澳门的文艺气氛顿然浓厚起来。岭南画派画家的美术活动和富有时代气息、思想性、战斗性的创作不仅繁荣了澳门画坛,使澳门成了他们进行抗战美术创作、中国画创新与展示的基地和大本营,也使澳门成为中国“新国画”的重镇,成为岭南画派强盛、人才脱颖而出的一方沃土。

20世纪以来,对澳门美术史研究的学者先后有本澳葡人文第士、高美士、文德泉神父;抗战时期来澳的有高剑父、黄蕴玉;近20年来有徐新、陈继春;内地有郑工、莫小也等。他们对澳门美术史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以及对推动澳门美术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澳门美术的研究进展

(一)澳门美术家“流寓”现象研究

澳门美术具有很多特殊性。澳门既是欧洲艺术最早传入地和中国西洋风格绘画的发源地,也是西方耶稣会士画家、西方外交使团随行画家的必经之地以及西方环球旅行画家、地志画家向往的东方热土。因其特色性,美术家“流寓”现象就成为澳门美术的特殊现象。所有对澳门美术及澳门画家的研究都無法脱离对“流寓”现象的研究。这种流寓的碰撞才使得澳门美术变得异彩纷呈。其中以莫小也《澳门美术史上的“流寓”现象探讨》研究最为深入。另外,郑工《边缘上的行走—澳门美术》、陈继春《濠江画人掇录》、吴方洲和陈炳辉《19世纪以来澳门美术历程》、盛恩养《抗日战争时期的澳门美术》等都有提到澳门美术家的“流寓”现象。

莫小也认为澳门的流寓画家主要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途经澳门的,如1680年,清初著名画家吴历欲与柏应理赴罗马,住澳门三巴寺半载,学教会会规,却没有在澳门作画的实证;第二种是短暂寓居并为作画而来,除西洋画家之外,还有张大千、徐悲鸿等人流寓澳门并作画;第三种就是有相当长时间的定居者,如钱纳利、高剑父、郑锦等人,最后在澳门逝世。

对于吴历的流寓情况,郑工有不同的解释。他提出,吴历在澳门前后三年,1681年作画最多,有画跋,亦见其诗集《三巴集》。画作多见山水。吴历旅澳,以画表达某种心情。吴历在澳门的作品,还是文人画的路子,画山水、竹梅。17世纪,圣像画通过各种渠道从海外源源不断地传入澳门。吴历身在基督教会,是否画过圣像画未见文献著录。

1939年后,高剑父及其弟子与其他岭南的优秀画家流寓澳门,如广州春睡画院的弟子司徒奇、何磊、关山月、方人定纷纷抵澳。陈树人、杨善深、李研山等岭南书画名流也把澳门作为避风港。他们举办画展,收授门徒,培养了澳门第一代的中国画家,也培育了澳门现代中国画发展的人文环境和社会基础。

1987年,马若龙、缪鹏飞、吴卫鸣等人筹办澳门文化体·现代画会,将人们的关注从抽象的形式转到文化的问题,在澳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澳门面临着新一轮的移民浪潮,澳门的现代美术人员构成也出现新的变化。从海外移民澳门的现代艺术家,较早有琥茹,后来有澳大利亚人马维斯等。随着澳门与内地画家的交流增多,创作空间变换也越来越快。

(二)澳门美术代表画家研究

1.乔治·钱纳利与澳门

1825年抵达澳门并终老于此的英国画家乔治·钱纳利(George Chinnery,1774-1852),被视为19世纪在东方最有影响力的西洋画家。对钱纳利的研究较多,1995年澳门基金会出版的陈继春著述的《钱纳利与澳门》一书,是第一本详细介绍钱纳利生平的中文书,不同于其他十多位学者出版的钱纳利著作的英文或葡文版。陈继春从钱纳利出生的英国,到流经的印度,再到定居的中国澳门,详细介绍了钱纳利的创作经历及作品流向。另外,胡光华《钱纳利与19世纪中西绘画的交流》、莫小也《钱纳利与中国早期水彩画》等文章也对钱纳利的生平、绘画创作风格以及艺术成就做了深入研究。

28岁的钱纳利来到东方,此时期钱纳利的绘画技巧尚未形成其个人风格,技巧尚未成熟,画作中有学院式的习作之感,类似荷兰画家的表现模式。在澳门时期,外在环境的稳定使得他能全心全意地投入艺术创作。他笔下的人物,已经不是对“固有形象”的描绘,而是进入了对“应有形象”的阶段。在构图和色彩处理上,明显异于其在印度时期,他以澳门社会生活为主,着重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澳门,钱纳利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他绘制了数以万计的速写和写生稿。这些即时性、原创性的作品犹如19世纪前期澳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生动地记录了澳门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这些作品,不仅是优秀的画作,还是述说历史的极其珍贵的图像文献。钱纳利对中西绘画交流所做的突出贡献,是他开拓了以粤、港、澳三地名胜古迹、地志风景等为主题的油画、水彩画,为澳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真实而宝贵的资料。

2.高剑父与澳门

高剑父与澳门的关系以“就学”始,以“画学”终,一遇战乱,即避难澳门,澳门给予高剑父以人生的安全感,高剑父给予澳门以“澳门现代中国画”之启蒙。对高剑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岭南画派研究,如冯伯衡《高剑父与岭南画派》、王坚《认识岭南画派》、陈继春《高剑父与澳门》就对高剑父和岭南画派的艺术成就进行详细探究;第二是对高剑父“折衷”思想的深入研究,以张繁文的研究最为透彻,陶小军、杨心珉《从“折衷”到“现代” : 抗战寓澳时期高剑父绘画思想的嬗变》也对高剑父的“ 折衷” 思想进行了研究。

张繁文认为高剑父的“折衷”思想明显分为三个阶段,在其早、中、晚三个时期对“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艺术实验是不同的。他早期的创作和“折衷”思想具有明显的移植性,表现为对日本、西方绘画语言引进过多,与中国传统绘画融合得比较生硬;其中期创作实践及“折衷”思想则表现为以中国语言为核心的融合,企图熔各国绘画于一炉;其晚期艺术则表现出向文人画回归的倾向。

高剑父的画路很宽,风格多变,想法很多,但也存在着不变的因素,即画面的构成意识和笔墨趣味。前者受“取景写生”的影响,有西画的因素也有院体的因素,但他将其演化为有意识的“布局”;后者受“狂禅之风”的影响,有文人的因素也有僧道的因素,但他将其外化为不拘一格的“笔墨”。澳门的高剑父确实很注重内心的感受,很注重书写和表达,可我们只看到高剑父随着心境变换着画面,很少在同一画面中看到两种不同的心境与不同的技法风格。

3.缪鹏飞与澳门

缪鹏飞对澳门现代艺术的发展功不可没,也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如庄文永、郑工、李超、莫小也、殷双喜等学者都对缪鹏飞的现代艺术贡献进行了研究。

庄文永的《澳门现当代艺术概观》指出,缪鹏飞在澳门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缪鵬飞出生于上海,1982年移居澳门,之后与马若龙等众画家共同创建澳门文化体·现代绘画,“把艺术新潮引进澳门,并掀起了一股现代艺术之风”。缪鹏飞是以现代画(抽象画)的形式在澳门举办画展的第一个中国人。贾梅士博物院院长江连浩这样评价:“缪鹏飞,这位出生于上海的画家,他的勇敢精神在于冲破澳门对于现代派的偏见。缪鹏飞的作品体现出感情上和形式上的成熟,这与他本人的文化背景有关,使他成为澳门现代画的柱石之一。”缪鹏飞将自己的艺术开拓称为“新东方主义”,主要表现为对于东方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虽然缪鹏飞抽象艺术在当时是极具前卫性的,但是他的作品仍然包含着巨大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

郑工却认为,与其说澳门的现代美术是缪鹏飞带动的,毋宁说是内地现代艺术的实验浪潮波及了澳门地区。在1985年12月缪鹏飞举行画展之前,路易斯·迪美个人回顾展就展示了这位澳门土生葡人从澳门码头、渔船的写实风景到理性的抽象几何结构,又从抽象的结构布局返回写实图像的转变过程,所以澳门人将“澳门现代绘画的先驱”这一桂冠赠予路易斯·迪美。

除上述画家外,利玛窦、邓芬、杜连玉、江连浩、马若龙、吴卫鸣、郭恒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画家对澳门美术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澳门美术的研究展望

澳门美术没有太浓的“仿古”风气,却有面向现实生活的绘画传统,从钱纳利到高剑父,带给澳门的都是“写生”的概念,而高剑父及邓芬、司徒奇等人同时开启了澳门画家“写意”的心灵之窗。于是我们看到了20世纪50-70年代处在传统和现代变革中的澳门美术,看到80年代澳门现代美术的形式观念,看到90年代后澳门新生代的出现。

文章通过梳理当下现有澳门美术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在研究实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澳门作为东西方文化的集合地以及战争时期的避难所,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创作思路和交流空间。澳门美术根本属于移植文化类型,但也存在本土的生成问题—在外来的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澳门美术逐渐在这块土地上沉淀并形成本土现象。土生的葡人画家和本地的画家社团成为我们关注澳门美术“本土现象”的两个基本点。对于外来传教士和流寓画家的研究已经开始,未来可以继续深入探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要把握绘画考证的准确性,尤其是一些尚未确定的画家作品及其创作背景。除此之外,未来研究学者可以在澳门本土美术现象与澳门宗教美术方面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澳门美术对于我们理解东西方艺术交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为我们深入了解澳门历史提供重要的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
产业经济研究的发展新进程
敦煌古代武术研究综述
心理健康教师能力构成的研究综述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