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2019-09-10 22:02卢刚张向前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5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卢刚 张向前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界的改革不断深化,初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改革的需求。但现阶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面,因受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阻碍着改革的道路。文章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归纳了其亟待解决的三方面问题,并尝试从体制与思路层面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安排提出方向上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近年来,教育部持续推动初中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對课堂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度的优化,以保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书育人的初衷。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层面,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针对初中数学的教学体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

一、现存问题

(一)课程安排创新性低

现行初中数学教育体制下,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照本宣科,以书本目录体系进行教学,使课程安排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忽视课堂互动

讲述理论知识是课堂的重要关键,但不应是课堂的全部,当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成为了课堂的唯一发声者,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降低。

(三)缺乏发散性引导

现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拘泥于将某一解题方式完整地向学生传达,而忽略了对学生多方式解题思维的培养,令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无法得到合理培养[1]。

二、应对策略

(一)归纳教材体系,改善课程安排

初中数学教材体系是以“学+思+玩”的形式进行构建的,即在每一章的二至五课时的理论学习中,穿插两节拓展性课程,按类别分为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信息技术应用、实验与探究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旦采取该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课程上的割裂式学习体验,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分式的学习中,有着一次拓展性学习的安排——“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吧”,在这一课程中,要求学生按小组进行分组学习,给予合适的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的烧杯,对大容量的1000ml装烧杯进行分倒体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分式的意义以及分式运算的实际概念。但在课程实际教学中,容易发现学生在小组实验中难以顺从教师安排按规定进行实验,大多会在教师不注意的情况下玩水,造成教学时间与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在实验课程上完后,接下来的几节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会发现学生出现了明显的抗拒与倦怠心理,课程体验的差异给学生造成巨大心理落差。因此,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要从教材体系的深度归纳开始,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对教材的内容有着自我的理解认知,尝试将理论课程与拓展课程进行归纳融合,使“学思玩”成为每一节课堂的模式,如理论教学20分钟+思维拓展5分钟+小组学习10分钟+总结归纳5分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使课程内容更为充实,不会陷入内容枯燥的泥潭。通过对初中数学课程安排的优化,使学生爱上课、想学习,有效提高课程效率[2]。

(二)统筹小组展示,促进课堂互动

在传统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一人占据了课堂内容的绝大部分时间,使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成为了纯粹的“接受-发送”的机械式信息传输关系,令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翻转课堂”的思维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优化提供了思路,即安排学生进行课后小组预习来代替课后习题作业,通过学生自主的思考,在课堂上的小组学习时间进行成果展示,包括趣味小品、故事分享、解题思路等等。例如在八年级或九年级的函数章节的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学习,收集各类形状有趣的函数图像,在课上进行展示,并由教师为他们解释这些函数分别属于哪种类型。在这一形式的改革下,课堂的内容真正交给了学生进行发挥,完成了学生自我对学习热情的开发,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真正尝试去理解数学概念背后的现实意义,使数学这一概念不再冰冷,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数学理论的脉络,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三)拓展解题思路,培养发散思维

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但解题思路却是多样的。如何引导学生发散性地思考问题,是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的一大难关。事实上,在传统的思维里,通常会认为连单一的公式运用教学都难以向学生传达,多样性的思路教学应当被搁置或纯粹当作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拓展性要求。然而,若放弃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那么这将意味着初中数学教育放弃了对学生正确解题思维的培育,这和初中数学教育充分激发学生潜能的使命相违背。要实现这一目标,完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技能教育方面的优化,需要初中数学教师放下对“最优解题思路”的偏执。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内容中,适合初中阶段教学的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这四种方法进行效率上的判断:直接开平方法在运用范围上受限制,配方法与公式法较为繁琐,因此推荐学生着重使用因式分解法,利用十字相乘的诀窍进行简便的运算。甚至在课程上对前三种方式进行压缩,学生难以准确把握前三种方式的具体运用。这在学生的学习体验上是本末倒置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但绝不能是知识的挑选者。教师承担教育的使命,但并不意味着在教育的过程中拥有比学生更高的权力去左右学生学习的方向。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坚持对多种解题思路的平等教学,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作业解题[3]。在校对习题时,可以让多个学生进行上台解题展示,通过全班的讨论,对各种思路进行比较,打破传统的教师传授固定解题套路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形成对解题思路的选择认知。

结语:

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偏好以及初中教材的体系入手,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爱上数学,最终使初中数学的课堂氛围得到良好的改善,提高数学课堂的活跃度,提高数学知识向学生的传达率。相信,坚持这一优化思路,初中数学教育定能够得到持续长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世良.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考试周刊, 2017,45(11):108-108.

[2] 周海燕.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67(5):7-7.

[3] 张艳侠.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 基础教育论坛, 2017,23(27):45-46.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