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有声表达力的培养对策

2019-09-10 07:22黄艳珊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核心素养

黄艳珊

【摘要】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有声的语言反映出来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知识水平、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的综合能力,据调查了解,目前在有声表达力的培养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科学有效的培养对策,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做正确的指引,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避免学习中的弯路和障碍,本文就语文核心素养的有声表达力的培养对策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有声表达力 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013-01

前言

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语言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简称,是语言和文化的结合以及传承。语文包含了“听、说、读、写、译、编”等多种语言能力,语文教师通过教研授课和组织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其中有声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举足轻重的一项。

1.有声表达力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一个新的概念,即“核心素养”不断被人们提及,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核心素养的方针是将教育具体化,这里的具体化,并不是指具体到试卷上,而是具体化到实际运用上,即学生实际的表达上。随着语文课程教研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有声表达能力的目标逐渐显现,人际交流的素养成为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所以,有声表达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不容忽视。

2.语文核心素养下有声表达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目前中高考制度的影响,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是落在卷面上,所涉及的考核,也仅仅是考察写的能力,所学的知识没有转化在口头上而是转化在笔头上,以这个结果为导向,教师在传授语文课程的时候自然的就忽略了有声表达力的培养。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有声表达的机会少,有的学生不敢表达,更甚者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样去表达。其次,有声表达力得不到重视培养,大部分的学生都严重缺乏当众表达的机会,导致很多学生不敢,不会,不知道如何才能正确的去表达。甚至很多学生出现语无伦次,不知所云,词不达意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进入恶性循环,不会表达导致不愿意表达,缺乏信心,那么有声表达力的培养就会难上加难。

3.语文核心素养下有声表达力培养的相关对策

3.1充分利用多媒体、线上APP等教育工具

信息化教学的今天,早已摒弃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多媒体课堂已经遍布各个院校,教师团队应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深度教研,譬如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除去枯燥的课本描述外,配以更直观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能体会到文章的魅力,真正的身临其境。只通过教师单一多次的讲解,学生也只是单一多次的机械输入,那么只能达到毫无新意的机械输出,这是十分不利于有声表达力的培养的。多媒体教学教具的目的,绝不是方便的老师的授课,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所学的知识,很多老师们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景,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清晰的表达出来,课堂上不在出现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学生感同身受了,自然更能体会文章深意,表达出来的东西也更清晰,更全面,更具有自己的见解,从而更会表达。

其次,课后作业方面,教师可以结合线上APP,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声作业”,或是课本文章,或是让学生根据某种现象直接抒发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声音表达出来,或者直接是口头作文,学生通过APP进行线上表达,教师也可通过APP直接进行查阅,从而进行指导讲解,而且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这样间接的沟通方式可以让其更加自在,消除与老师面对面表达的紧张感,增加其表达的自信心。

3.2主张“差异性”教学的观念

同一时期的学生,由于其自身性格以及其生长环境的不同,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一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对于不同的學生在有声表达力的培养上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对于有表达意识,爱与表达的学生,更多的应教会其表达的方法和能力,引导其进行正确的表达,针对特定的情景和特定的表达对象,做出最合时宜的表达方式,培养这类学生有声表达效果的提升,语言先要达到简洁易懂无语病,之后要力求生动,有代入感。对于表达意识差,羞于表达的学生,教师应重在鼓励其克服心理障碍,消除其胆怯心理,大胆的进行表达,并且应多为这一类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小到上课提问,大到指定他上台演讲,也可以在课间,组织这类学生进行寓言笑话,成语故事的分享等。可以多组织一些诸如“课前一分钟”、“小小演说家”“你来描述我来猜”等小活动,调动这类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其有声表达的能力。

3.3开设专门的有声表达力培养课程

除去传统的语文课程学习外,学生有声表达力培养的机会少之又少,学校可以每周设定一节或者两节专门进行有声表达力培养的课程,这门课程可以不设考试,甚至不设定专门的教材,模式可以进行情景教学,教师选定特定情景,每位学员轮流上台表达,这学生的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在根据每位学员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指导。表达过程中学生出现词汇匮乏、语音错误等都是常见的现象,教师需要在学生表达后进行纠正。在开设表达课的时候,对学生的词汇储备做大致了解,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储备词汇,养成学生善于采用多种词汇表达的习惯。

结论

综上所述,有声表达力的培养是一个持久的课题,学生的身心在各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变化,教职员工应根据学生每个阶段的接受理解能力,重点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积极性,最大程度的投身到有声表达力的训练中来。本文就核心素养下的学生有声表达力的培养对策进行了相关阐述,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模式也一定会相应改变,教职人员应紧跟教育方针,培养出综合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邓滢.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研究[J].才智,2018(22):187-188.

[2]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15-17.

[3]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21-24.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核心素养
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观察与培养对策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