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2019秋拍近现代古代书画谁领风骚木子

2019-09-10 07:22木子
收藏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石涛八大山人书画

木子

2019年9月7曰,香港苏富比2019年秋季拍卖会巡展登录北京。现场呈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现代亚洲艺术、当代亚洲艺术、中国瓷器、珠宝、钟表等珍品。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不乏大家精品,一部分是属于老藏家且从来没有进入市场或者鲜少露面的“生货”。

亚洲区中国古代书画部主管左昕阳表示:“本季秋拍,中国古代书画部呈献过百幅明清名家珍贵墨宝。当中焦点要数八大山人的《蕨瓜图》及石涛的《墨竹》,两者皆于简淡中展现笔墨无穷的创造力,构图简约,书画合璧。恽寿平手书《南田翁书简册三本》内容包罗万千,广涵信札、诗文、题画诗等,流传有绪。此外,这次拍卖的一系列私人收藏亦成为亮点,可谓精品荟萃,尽显文人雅韵。”在古代书画拍品专区,笔者重点推荐清初四僧之八大山人的《蕨瓜图》、石涛的哎墨竹》,恽寿平手书《南田翁书简册三本》。

八大山人《蕨瓜图》

朱耷,号雪个、个山、人屋、驴屋、八大山人等,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明亡后弃姓改名,一度为僧,擅山水花卉禽鸟,具有清、奇、狂、冷的特色,对后世影响极大。八大山人生平多贫苦,除晚年外,多作斗方,《蕨瓜图》即为其一。本幅虽无纪年,依其主题、用印、题款、书风可推论,本幅应为八大山人还俗后,近耳顺之年所作。彼时多以瓜果蔬食阐述禅趣与家国之思,瓜既有“遗民”之意,倚斜橫倒之双瓜亦富“无一无分别,无二无二号”之禅思;薇蕨伸拳则有生活简淡、有志难伸之隐喻。本幅钤“驴屋人屋”,可同见于上海博物院藏朱耷仿黄庭坚行书《酒德颂》,左下钤“京口何氏收藏”,属民国初年著名鉴赏家何宾笙印,今故宫八大山人《墨花图卷》亦为其旧藏。

石涛《墨竹》

石涛,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存世作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本幅乃张大干大风堂旧藏,附原装大干题字木盒。石涛以破墨手法,浓淡相间,补足风吹竹影,生动自然。此画曾参与1978年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館明末四僧书画展览,并刊于画集《渐江石溪石涛八大山人书画集》之内。其他出版包括上世纪60至90年代香港、东京以及台北出版的《石涛书画集》等。

恽寿平《南田翁书简册三本》

原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晚居城东,号东园草衣,后迁居白云渡,号白云外史,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后来成为清六家之一。恽南田诗、书、画皆造诣深厚,有“南田三绝”之誉。本拍品一套三册,第一册为恽寿平致亲友信札集珍,当中《致王翚札》亦刻入《昭代名人尺牍》之中;第二册为自书诗稿四篇,部分诗文收录在《瓯香馆集》;第二册为题画跋句文稿,流露出对古画之我见,以及其创作思想。书风流丽自然,是研究南田翁书法、从艺经历以及创作思想的理想文本。从鉴藏印得知,此三册几经张培敦(1772-1846)、钱天树(1778-1841)及关德懋(1903-1999)等递藏。

香港苏富比近现代书画专场也不逞多让,呈献近现代书画约有250幅,总估价逾两亿港元,汇聚了傅抱石、徐悲鸿、黃宾虹、齐白石、于非闇等名家杰构。苏富比中国书画部主管叶卓敏表示:“本季中国书画秋拍征集多帧来源有绪的佳作,最瞩目的当为张大千赠黄君璧七十一寿之金笺泼彩《春山云瀑》,及源自香江‘陆羽茶室’的张大干50年代作品《黄山松云》,皆盛载画家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另一组80年代直接得自京华名家之的作品,包括吴冠中六尺巨制《曰照群峰》,也是本季重点拍品。雾明楼旧藏傅抱石金刚坡时期的精品《柳溪仕女》,相隔十多年后,再现苏富比拍场,令藏家们翘首以待。”

张大千《春山云瀑》本幅乃画家写赠挚友黃君璧贺其71岁寿之作。张、黄二人友谊长达半世纪,大干赠画多不胜数,自早年至暮年,题材范围亦丰。本幅应创作于1969年,取四尺整纸金笺为材,更显瑰丽堂煌。因其材质光滑,吸水力弱,受墨与纸绢有异,需配合各矿物颜料、水墨的特性,层层反复泼洒盖叠,控制难度极高,但此时大干写来已得心应手,色墨交融,气势浑然。

全画几乎全纸满涂,色调偏沉,似刻意营造深邃幽渺的意境,让矿物颜料透过金笺反衬的强烈对比,在光影交织间,带出视觉摄人效果。画家在大片色墨中,不经意地于右方稍作留白,以呈原纸色调,闪烁金光一道,如匹练于幽壑深谷中逶迤而下,得天然妙趣,亦在紧凑布局间进出一丝呼吸空间。画面中,岁寒将尽,初春雪霁,高巍层峦复见碧翠之时,经营不着痕迹,全出诸抽象法,几无一笔,大开大阖,亟见大自然的恢宏气魄。

大干为好友贺寿,取题别具心思,画面高山长青、泉水奔腾,寄喻友谊若高山流水,长青永葆,复添兆丰年瑞雪,吉兆满满。

张大千《黄山松云》

1949年底,张大干去国离家,为寻觅理想安居之地,一直辗转旅居台北、大吉岭、东京、香港,最终定居阿根廷。1951年张大干返回香港,为翌年九月移居作最后准备,期间不时与友朋在陆羽茶室柜叙。临行前数月间,大干埋首作画,为各方好友写赠志别。

《黄山松云》写于夏月,特为留赠陆羽茶室,从画上题跋即可窥见光顾陆羽的频繁及品茗时的情状。他与陆羽主人马超万相识相知,马氏也曾向其求画,陆羽墙上至今仍悬挂写赠“超万仁兄”的山水扇面,与本幅出于同期。

本幅以黃山松云为题。名山好茶,与佳茗闻名之“陆羽”,以此取名相得益彰。画面为窄长尺幅,长六尺,形式类近手卷,构图并非卧游式移步换景,而是取平远之效,让观者一览众山,似刻意迁就陆羽厅堂设计,让众茶客举目即及。

画面群峰如笋,高耸穿云,奇松迭生,乃黄山典型地貌特征,缀以类似文殊院的楼阁,如百步云梯的磴道、蒲团松、漫天云海等,俱为当地标志式名景。全画布局不重奇险,造境环环相扣,疏密有致,井然有序,意境清旷高远,当中游人三两,更添画面可游意趣。观者在品茗时观赏,尽收雄峻峰峦美景,不失为一件美事。

张大千、溥儒《松崖高逸》

1945年底,張大干赴故都北京,时借寓颐和园,与同赁居于此地的旧友溥儒重聚,谈文论艺,鉴赏名迹,并重复上世纪30年代初期彼此订交时书画合作的韵事。

本幅写于丙戍二月,入画者为黄山胜景清凉台。该处巨岩呈方正型,纵橫丈许,沿山突出,三面临空,可览后海烟云变幻。画中见巨岩斜伸而出,白袍高士与红衣童子并坐,远眺黄山诸峰高低迭起之奇姿。画上仅具大干题款钤印,谓与溥儒合写,从笔墨判断,苍松应出其笔下,其余乃大千创作,笔墨虽各具个性,却又浑然天成,南张北溥笔墨于此见矣。

吴冠中《日照群峰》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画家吴冠中再赴黄山等地写生,山上景观瞬息万变,时雾绕群峰,时乌云罩顶,画家苦未能一览全豹,遂登西海大峡谷,以俯瞰角度写群峰峥嵘竞秀的风貌。黄山山石峻峭,其势既层层拔上,又阔扩千里,画家遂以线条捕捉其筋骨,以刚劲的山石垂线对比海浪似的横卧波状线,抽取山体具象的形式美。素白石面上,红、黄、绿彩点泼撒,皆淡妆轻抹,与云海中的红曰相互呼应,山体益见明亮。画上点、线、面交织互动,方与尖、疏与密、横与直对比和谐共存,为黃山胜景“冠绝五岳”的真实写照。

傅抱石《柳溪仕女》

雾明楼乃费成武、张蓓英伉俪收藏书画的室名。费成武(1911-2000)、张蓓英(1909-2003)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两人皆为徐悲鸿的得意门生。1946年赴英留学,毕业后留在彼邦发展。费、张1953年在伦敦结为夫妇,两人得师友如傅抱石、徐悲鸿、谢稚柳等送赠志别作品,遂合而组成雾明楼收藏。曰后,多位造访彼邦的画坛故旧如赵少昂、张大干、黄君璧等异地重逢,亦相继写下作品馈送留念,从而使得雾明楼的收藏更精彩纷呈。

本幅写于1946年7月,写毕后四日再题,记述作画缘起。题跋中,傅抱石引张蓓英为画艺知己,每有所得皆请她指陈意见。又谓本幅写成前二月她曾到访,但此行抱石未有所赠。两月后,傅抱石穷两曰之功完成此画,赠別即将赴英留学前的张蓓英。其重视程度,从题跋内容以至作品水平即可明见。

画面所见,赭衣仕女坐于渚边石上,疏柳数枝斜垂,瘦枝轻拂于仕女身前,呈掩映之势。全画工写融合,景物取写意而人物重工笔细划,尤以仕女呈画家笔下擅长的唐代女性造型,脸丰腴却不沦称俗,有端庄典雅的风范。身躯造型比例精确,小节如轻执纨扇,双手交迭抱膝而坐,衣服的折迭互覆旨交待细致准确,完全符合坐姿的体态。全图敷色清丽,淡中见层次,意境幽邈,有造像的精妙,暗含送别之情,写情写景,皆见画家极尽用心。

齐白石《贝叶草虫》《贝叶草虫》乃白石老人自创、亦是其一直以来最受追捧的题材。老人非以工细为尚为能,故此类题材作品非笔下常见,更添珍贵。本幅写赠罗庆山,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老人赠画皆用心佳作。本幅疏疏朗朗几笔写出枯枝,枝上高高低低缀三叶菩提,叶上细筋如丝,如以工笔织出菩提纱状。复添画朱红蜻蜓由右上方款款入画,与画面左斜的枝干互生呼应,蚱蜢五彩斑斓,稳立于画底;叶间秋蝉,底用浓线淡线勾描,即将蝉翼之透明立体跃然纸上,工细处确见匠心。

除此而外,还有来源清晰的私人收藏数辑,如侯或华庋藏翰墨小辑,主要以广东书家为主,包含邝露、屈大均等难得之作;如日本藏宋元禅林墨迹,包含如无准师范、清拙正澄等宋元禅僧书法:如亚洲私人珍藏明清翰墨,包含陈淳《草书自书诗》、过仪《双松图》及日本私人收藏名家书法专辑等众多私人秘藏,精彩可期。

(责任编辑:李红娟)

猜你喜欢
石涛八大山人书画
图说书法(179)
清朝画家石涛“北漂”记
高冷人设的八大山人作品价值连城
八大山人:我很惨,但我有胜算
小小书画廓
石涛生卒年研究综述
弗利尔美术馆解谜八大山人
《苍松秋色》
洗礼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