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抗生素谣言

2019-09-10 07:22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19年10期
关键词:消炎药毒副作用乙醛

刘新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老年病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老年肺癌、老年肺部感染,老年肺间质性疾病。

提起抗生素,人们必不会感到陌生,这类药品甚至已经成为一些百姓家中的常备药。上海在2011年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抗生素在药物总用量中占30%~40%,远远大于其他各类药物;欧美发达国家的抗生素使用比例仅占总量的10%左右。并且,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欧美国家10%的比例中,仍有一半是不必要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也曾历时一年,对江浙沪1000名8~11岁的儿童进行了尿液抗生素监测,结果显示,85.3%的儿童尿液中含有一种以上的抗生素;26.7%的儿童尿液中至少有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更可怕的是,竟有一名儿童的尿样中同时存在6种抗生素。由此可见,我国抗生素及抗菌类药物存在明显的滥用现象,且已经达到了必须管控的程度。抗生素的滥用会加强细菌的耐药性;长期使用后也会给人体带来各种毒副作用,危害人体健康;有些病人在过量使用抗生素后会产生过敏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因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并且,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对儿童的伤害更甚于成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聋哑儿童就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而造成了一生的悲剧。刘教授指出,目前许多国民并不清楚抗生素和消炎药两者的区别,对这两种药的认识存在很大误区。抗生素是一种微生物或高等生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的功能,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的发育。一般由细菌引起的炎症是可以口服抗生素类药品治疗的,对于不是由细菌引发的炎症,抗生素不仅无法发挥作用,擅自使用反而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但许多人却错误地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认为感冒发烧都可以通过吃抗生素来缓解,并因此引来了许多不必要的困扰。

★ 误区一:抗生素与消炎药是同一种药

刘教授提醒,抗生素并不等于消炎药。以感冒为例,有相当一部分人患感冒后,都不去医院就医,而是在家中自行服用药物,常用的药品为抗生素、解热镇痛类、中成药冲剂等。但刘教授指出,这种治疗是不合理的,有统计显示,80%~90%的普通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的主要适应证是各类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疾病,对病毒性疾病并没有任何效果。对于常见的发热、腹泻、尿急尿频、牙痛等症状,是否需要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还需要分情况考虑。发烧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细菌疾病引起的发烧,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一种是病毒引起的发烧,不需要服用抗生素。腹泻也同样,一般来说治疗细菌性痢疾,一定要使用抗生素;而对于非感染性腹泻,根本不需要用到抗生素。女性比较容易患上尿路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情况,针对这种细菌感染,主张用抗生素治疗。因感冒引起的咳嗽,往往不主张用抗生素,但若咳嗽伴有黄痰,可能是病毒感冒且合并有细菌感染,这种情况下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牙痛多数为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病毒性引起的咽喉肿痛,不用抗生素,但若出现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则必须用抗生素。专家认为,生病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简单的病情只需要去社区医院就诊即可,并按医嘱服药,避免在家中因盲目治疗而导致不良后果。

★ 误区二: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

世界卫生組织在关于抗生素耐药性的研讨论文中曾指出了人们对抗生素的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抗生素对一切感染都有效果。有些患者在服用抗生素之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情发生明显好转,便认为是抗生素起了作用,殊不知这是疾病自然痊愈的结果。并且,医学临床实验显示,抗生素并非预防用药,没有任何预防疾病的效果。抗生素的药效只能针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万万不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冒发烧等症状,这样的做法只会增强细菌的耐药性,增加“超级细菌”诞生的风险。

★ 误区三:越贵、越新的抗生素越好,服用越久越有效果

其实不然。每一种抗生素都具有它自己的抗菌谱,也就是它的抗菌作用范围。细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式阴性杆菌,及一些其他的霉菌等。抗生素历史上最早诞生的青霉素是一种窄谱抗生素,能够作用于单一的细菌,例如针对革兰式阳性球菌引起的疾病,使用窄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就可以了;广谱抗生素作用范围广泛,不区分阳性球菌、阴性杆菌或其他类型,针对各种细菌都可以发挥效果,但它的毒副作用较强。常见的广谱抗生素包括头孢三代、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少用或避免使用这类抗生素。刘教授提醒,选择抗生素时并不是越贵越好,也并非越新越好。服用抗生素必须对症下药,尽量使用物美价廉、副作用小的窄谱抗生素,以降低副作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不遵医嘱长期使用抗生素是万万不可的,不仅会出现耐药性,各种毒副作用也会给人们的健康增加风险。但当大众了解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后,很多人对抗生素变得过于敏感和警惕,生怕自己过量使用。其实,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都属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范畴。徐教授举例,曾有医生为一位肺炎患者开了14天的抗生素点滴,当患者输液到第7天时,感觉咳嗽等不适症状基本痊愈,便向医生要求停药,但没隔多久,肺炎便卷土重来了。若使用抗生素的疗程不到位,往往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当患者抵抗力低下时,也可能导致疾病的不断复发。

刘教授提醒,使用抗生素期间切忌饮酒,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同时摄入抗生素和酒精,会影响到人体对酒精的代谢功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其代谢过程表现为:乙醇在人体内经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后,排出体外。如果是抗生素和酒在同时存在的情况,乙醇转化为乙醛的过程会加快,而乙醛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则会受到抑制,当乙醛过多之后,大脑受到刺激会分泌多巴胺类物质,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包括眩晕、嗜睡、全身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因此,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病人应该避免饮酒,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若不慎发生意外,必须立即送医急救。

(编辑    杨小龙)

猜你喜欢
消炎药毒副作用乙醛
半条被子(四)
消炎药和抗生素是一回事吗
使用消炎药,把握三要点
咽炎别随意用消炎药
中药复方安全性因素的研究分析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
基于数字实验探究乙醛的还原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纸质包装材料中甲醛、乙醛向食品模拟物改性聚苯醚的迁移行为
对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的改进